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唯美 | 从食器开启日式生活美学

转发自微信公众号味道(ID:weidaojapan),

请获得授权发布。



在1925年,被誉为民艺运动之父的柳宗悦以及河井宽次郎、滨田庄司共同提出了日本前所未见的崭新词汇与观念─「民艺」,同时依据这个源起于「民众的工艺」简称的名词,共同起草《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意书》,从此开启影响力遍及东亚的民艺运动风云年代。


长久以来,日本人认为存在于生活周遭的器物是如此的粗陋而不值得欣赏,然而在1925年,被誉为民艺运动之父的柳宗悦以及河井宽次郎、滨田庄司共同提出了日本前所未见的崭新词汇与观念─「民艺」,同时依据这个源起于「民众的工艺」简称的名词,共同起草《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意书》,不仅造就了日本社会对于器物的重新省思与美学意识改观,更从此开启影响力遍及东亚的民艺运动风云年代。



而在民艺运动中,食器,作为每日生活必备的器物,更是柳宗悦及其他民艺运动核心人物最频繁用来举例左证、贯彻民艺理念的实践对象。也因此,民艺运动深深影响了当代日本生活食器中的美学意识,并且改变了日本人餐桌上、心灵里的选择与思维。



日本是如何从食器从而影响到生活的美学呢?


台北艺术大学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专任副教授林承纬提出了解民艺运动的四大重点,快速掌握这个深远影响当代日本工艺美学的思潮。




1.重新关注生活中的器物


身处于1920年代的日本,柳宗悦认为很多人对于生活中的器物已经慢慢地不珍惜。当时的人们称这些生活器物为「杂器」或「下手物」,并且以一种轻慢的态度对待它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林承纬认为:「柳宗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他认为这些器物其实是有价值的!藉由宣传民艺运动的精神,他最希望传达给日本人的讯息是:『你们生活周遭所存在的器物,其实是很美的,请重新欣赏它们吧』。」


柳宗悦认为继承了过去传统的日常生活器物,必定保存了经久的美感。他甚至曾在《工艺之道》一书中指出:「想象一个世纪前的厨房,那绝对是能令人惊叹万分的美术馆吧?」由此可见他对于生活、食器以及民艺传统的珍视与看重。



2.「用」是一切本质


对于许多在柳宗悦之前的艺术家、美学家来说,对于工艺品的关注大多以创作者、美感价值为主要研究的面向。然而柳宗悦并非如此,林承纬认为:「他反倒是会去思考这件器物被谁使用、使用者如何感受到物的实用性、功能性,这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关键的课题。」


林承纬以自己为例说明:「我也是柳宗悦的追随者,因此喜爱的食器都是买来使用、而不是买来摆设,家中使用了五年以上的整套柳宗理食器,还是如新的一般经久耐用。工艺品的实用性也唯有透过使用才会被发现,这也是柳宗悦民艺思想的根本。实用是民艺品存在最根本的基础,这就是他的核心精神。」


关于这一信念,柳宗悦除了以论述的方式详加说明之外,还曾有这一段生动的描述:「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则惹人喜爱,人因喜爱而更频繁使用,彼此温暖、彼此相爱,一起共渡每一天。」由此,可以见得他坚定且真情流露的态度。



3.以手和身体去感受


器物的美感要如何去感受才最真切呢?柳宗悦曾这样指出:「识器者,必定亲手触摸、双手捧起器物,越亲近越不舍器物离身。」不只是手的接触,他还以茶道家为例:「古代茶道家以唇来感受茶器带来的温暖与亲切。」而强调人们与器物之间手感、身体感的观念,也直接影响到他的儿子─设计大师柳宗理。


林承纬说:「柳宗理的器物制作不是以计算机仿真进行,而是拿模型、亲手实际制作,这样的坚持到了成名之后还是如此。当他在制作汤匙时,会先少量打造几个汤匙模型,自己亲手用过、觉得顺手,才会开始量产,这和当代很多设计师的作法非常不同。而这正是因为他继承了父亲对手感的坚持,并且透过实践进而发扬光大。」



4.平易近人的平均美


柳宗悦认为平易近人代表着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以及充分生产让人们容易取得的普及性,以工艺的角度来说,制作单纯的器物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柳宗悦曾引用过古印度诗圣卡比尔(Kabir)的诗文:「单纯的结合最佳」(simple union is the best)来说明单纯为美的道理,若是以柳宗悦的工艺理念来看,所谓单纯的结合,包括了以下几项元素:简单的制造过程、自然的素材、不雕琢的装饰。

林承纬指出:「柳宗悦提过匠师不能为了造美而造美,最美的创作应该起于『无心』。因为匠师对于制作应有的环节都已经完全内化到自己身上,制作的时候不太需要多想,就能产生出具一定美感的器物,不会因为对某件器物特别花心思而造成差异。柳宗悦认为有太多个人性的东西就不美,因为他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购买、使用,人们因此可以得到一种平均的美。而背后潜藏的逻辑即是,适时削弱个人性,匠师便能够大量制作,使得价格降低人人都能用得起。」此外,除去个人印记也能使得器物的优劣评判回归本质,不再受到签名落款的讯息干扰。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讲述民艺运动的理论基础,归纳出美的定义及构成美的条件,说出民艺与艺术在功能性,美的评判标准上之不同,影响此后近百年日本人的生活态度,也在无形中培养出日本民众的美感意识,内化成无法计量的精神资产量。

民艺=民众的工艺=生活器物,特有的温润质感打从心底感到美观,安心,它们共通点是实用,耐用,堪用。


在目前全球化浪潮之下,文化容易失去民族、地域的特色。原来根植于传统、常民的生活文化与美学价值,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失去了独特性。

只有透过日用器皿,尤其是餐桌上的食器,才能重新让文化与地方特色,进入日常生活。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陶美学 | 柳宗悦专题之一:重新认识日用美学的价值
無名之美。
读《生活工艺时代》:溶进生活里的器物之美。 | 书啦圈
用之美 | 机械式不锈钢大理石设计师款桌历,20世纪初法国制
柳宗悦 - 杂器之美
古典工艺家具的鉴赏范畴:以用藏美为理念--转自《古典工艺家具》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