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画要说|文艺犯·阅读

编者按:远人,1970年代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7岁发表处女作,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500余件作品散见于《大家》《钟山》《随笔》《花城》《山花》《芙蓉》《诗刊》《星星》《文艺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青年文学》《书屋》《博览群书》等海内外20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


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散文集《河床上的大地》《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画》,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


远人十几岁就开始诗歌创作,阅读量很大,多半是一些西方精品读物,涉猎文史哲以及神学等方面。


远人写作勤奋与执著也有目共睹。2013年8月到10月,他在新疆自治区文联挂职两个月,坚持每天一篇“新疆日记”,结集成散文集《新疆纪行》出版。在2015年,远人出版个人专著就达三部,今年已经出版两部,最近在新一期《百花洲》杂志上还发表了长篇小说《预感》。


这部刚刚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有画要说》是他的个人第八部著作。该书包含近百幅世界名画,全彩印刷,制作精美。目前该书已全面上市,除各地新华书店可购之外,当当、京东等门户网站也皆可网购。


《有画要说》自序:有意思的事


童年始,有至少十年时间孜孜学画,那时的最大愿望是长大后当个画家。自转而习文起,当画家的念头就断了,但没妨碍我继续喜欢读画,尤其西方绘画。购藏的百余本画册总耗去我很多阅读时间,逐渐便有了写关于绘画书的想法。


落笔后并不容易。如果按照那些画家的生平流派来写,难免变成资料堆砌,于是我选择了对单幅画的揣摩。当然不是揣摩那些画家的技法,而是从那些画中体会其他,譬如那个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是什么触动他的构思?他又想通过这幅画传达些什么?除了我们看见的,还有没有隐藏的?


当然不仅仅我会这么看:一个堪称伟大的画家已经是个思想家了,只是这个思想家不是用文字来表述思想。他选择绘画来表达,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手段。因此从画中读出一些思想或想法,才不算辜负画家们的劳作。“我要重新使绘画为精神服务。”杜尚这句话已经表明,他要画的根本就不是随随便便一幅画。涂鸦很容易,但精神不是靠涂鸦就能轻易出来。


既然有精神存在,那些画就肯定不会单纯。对非绘画专业的读者来说,能从其他的角度发现画中的意思,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因此在写的过程中,我不断告诉自己,别去管那些流派,别去管那些技法,你需要的是发现其中的表达,或者说,那些画中有什么触动了你,你就把那些触动写下来。


书的写作跨度三年有余,这是不短的过程,也是很享受、很有意思的过程,我没想到这些画会调动很多连我自己也没意识过的一些想法。从这点来说,写作也就是写自己的想法,如果连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写作也会变成很没意思的事。如果读者喜欢其中一些文字,那我得承认,是那些画太触动人的想法。


完成后的整理费了不少工夫。因随机面对画家,也就随机写下文字。作为一本随笔集,编排很重要,我没按写作顺序编排,在修订过程中,我选择了按画家出生年代来排。这么做的目的,是暗自希望读者在一幅幅画的翻阅中,能够感受西方绘画的一些变化轨迹,这未尝不是又一件有意思的事。



唤起历史的激情




法】大卫《贺拉斯兄弟的誓言》(1784年)


唐朝诗人李贺在《南园》组诗中写下雄视千载的豪迈之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读这些猎猎飞扬之句,仿佛一个慷慨豪侠的时代便在眼前虎虎生风。


当然,以剑扶正气、文荡浊流的尚武之气又岂止唐朝才有?历史的种种激流不仅冲刷东方,西方历史同样如此。当我们面对亚瑟王的时代、面对斯巴达王的时代、面对亨利四世的时代、面对狮心王查理的时代、面对法国大革命的时代,总是无数男人的疆场热血成为全球历史的谱写之笔。他们或者流芳千古,或者寂寂无名,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永不改变的战争法则。关键是,那些走上疆场的男人们是否都能做到热血的澎湃和灵魂的激昂。


战争来临,永远是对男人的考验来临。


在一个国王都能被民众推上断头台的法国大革命时代,我们能够想象,雅各宾党人在当时唤起多少人的激情热血。堪称新古典主义巨匠的画家大卫(1748—1825)像所有人一样,投身这一历史洪流。只不过,大卫的武器依凭既不是剑,也不是文,毕其一生,大卫始终摆动手中画笔,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雄烈之气面对时代。在其笔下,《拿破仑的加冕礼》《波拿巴将军翻越圣伯纳山》《萨宾的妇女》,尤其完成即不朽的《马拉之死》等等,无不表现这位画家是如何将大革命政治与艺术进行完美结合的。


那幅堪称代表作的《贺拉斯兄弟的誓言》更无法不令人想起李贺的千古名诗。


该画背景取材于古罗马时期,当罗马人与邻近的伊特鲁里亚人发生战争之际,老贺拉斯让三个儿子奔赴沙场。临行前,父亲将三把宝剑交给儿子。画面上,老贺拉斯一手举剑,一手举在剑旁。三个全副武装的儿子并排而立,同时向剑伸出手臂,起誓要为国效命,不凯旋而归就马革裹尸。画面的庄严和人物的刚强充分显示了作为男人的三个儿子将如何沙场杀敌。在画面右边,几个女人极为柔弱地相互闭目垂首,但明显的是,她们知道这场告别前的誓言不属于她们,只属于这些堪称男人的贺拉斯兄弟。因而画面的张力也就此到达极致,令人在震动之余,又不禁感到慷慨中的悲凉。


正是在这些历史英雄主义中糅入人性的点滴,使这幅画不仅在法国赢得巨大声誉,在意大利也获得非凡成功,乃至当时罗马的老画家巴脱尼将自己的画板也送给大卫,并告诉他说,“只有我们两人才是画家,其他人都可以丢到河里去。”


生逢乱世,对多数人都是不幸。对大卫而言,却有幸目睹巴士底狱的攻占和路易十六的覆亡,有幸目睹拿破仑的加冕和溃败,有幸目睹吉伦特派与雅各宾党的权力争斗。乱世无情,历史却强健有力。大卫虽只是画家,却在历史的激荡中让自己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正如李贺的诗歌能唤起时人的热血一样,大卫的张张画面也同样在唤起历史的激情。历史若无激情,则难以成为历史。历史的激情源于历史的理想。没有哪种理想会缺乏激情。大卫的个人激情和理想同样就在这些画面上映现。


从贺拉斯兄弟起誓的时刻里,我们能够看到,是否成为历史人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人首先得成为一个男人。当马拉遇刺之后,公民希罗在翌日的国民公会会议中呼喊,“大卫,你在哪里?拿起你的画笔,为马拉报仇。要让敌人看到马拉被刺的情景发抖,这是人民的要求。”大卫的声音立刻在人群里响起,“好!我一定要画!”


这是时代听到的大卫的誓言。它像贺拉斯兄弟的誓言一样,每个字都撞痛历史的耳膜。




馈赠的记忆之树


 

 


法】柯罗《孟特芳丹的回忆》(1865—1870年)


人似乎总是被时间中的规律支配。正如宋人蒋捷所填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只寥寥五十六字,就将少年、壮年和老年听雨时的心绪描写得淋漓尽致。雨始终是雨,但随着听雨人的年龄改变,听雨的心情和感受就截然不同。对画家也是如此,少年时看风景和壮年老年时看风景,眼光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只是,蒋捷的主题是人世的悲欢离合,而法国风景画大师柯罗(1796—1875)描绘的则是对人生的记忆。


人在老年当然会被记忆充满。关键是,人会选择一些什么样的记忆。柯罗的一生在风景中度过,其画布上的呈现也是一幅一幅风景。或许,热爱风景的人总是会比其他人要多上一份温柔,因为风景表现的核心质素是美。少年时看见的美仅仅是单纯的美,所以柯罗画下《娜妮桥的风景》等单纯的风景;壮年看见的美是叠合人生经历的美,所以柯罗会画下《小牧羊人》《塞纳河的女神》《西兰尼》等一些充满知识性和人生感悟性的风景。


到晚年,画家几乎就沉浸在个人的回忆当中。作为漫游过欧洲诸国的画家,一生的回忆都涌入画家内心。只是,对柯罗来说,他的回忆不像东方文人墨客那样易于感时伤世,而是让那些回忆尽可能在心中涌动出人生中的深度美好。或许,也只有到达晚年的艺术家,才能真正分辨出人生中的种种滋味,也才能自然而又有意识地将所要表达的东西留给后人。


在柯罗的晚年画中,一系列注明为“回忆”的画作无不令人感到画家本人在对风景的描绘中,同时也渗透了人生所给予的种种心灵进入。人要进入某种事物,当然不是想进入就能进入。进入事物需要能力,而能力恰恰是时间才能给予。晚年的柯罗不仅是技艺上炉火纯青,对人与事的感受也达到智慧的境地。


人的聪明与身俱来,智慧则一定随时间而来。当我们面对柯罗的那些回忆之作,诸如《意大利的回忆》《艿蜜湖景的回忆》《那不勒斯湖畔的回忆》《地中海岸的回忆》《明月的回忆》《丽华湖景的回忆》《亚维瑞城的回忆》《科布伦的回忆》《二轮马车,蒙勒兹附近的玛克西的回忆》等等,都能看到画家将所有的人生智慧置于画中。


尤其那幅六十八岁完成的《孟特芳丹的回忆》,更将柯罗带到毕生的艺术巅峰。


画面主体是一株巨大的老树。粗壮的树身向左倾斜,好像是风将它吹成那样。一根根树枝也弯曲有力地依附在树身之上。繁密的树叶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在大树左边,同样有株挺拔的高树,只是树身还瘦,树叶零零星星。在这株树下,一个穿橙色长裙的女人举起双手,好像要从树身上摘下树叶。有两个孩子和她聚在一起。她们也许就是她的孩子。因为是春天,她带着孩子来到树林。地上长满清新的草。处处给人生机。


如果不知道柯罗画下这幅画的年龄,我也许只会单纯地欣赏而不会感到惊讶。因为到达晚年的柯罗在告诉我们人生中最值得挽留和美好的部分。无数同样堪称大师的人在晚年给出的作品往往会充满惆怅和悲情、遗憾和感伤,但柯罗没有。在他的画笔下,仍然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似乎柯罗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是他对人生的决无遗憾。无遗憾的人会对生活充满感激、感动和感谢。


在柯罗这幅画中,我们的确能抚摸到这种感激、感动和感谢。或许,唯有对晚年的人生充满如此情感的人,才是对人生和自己最感到满意的人。一个人在晚年仍对人生不满意,那就未免将自己局限在狭窄的方寸之地。柯罗用充满生机的画面在告诉我们人生应有什么样的晚年体悟。从这幅画中我们的确能体会,柯罗在时间的流逝中终于走向了智慧。唯有智慧的人才会在最后不觉得人生遗憾,也唯有智慧的人,才会在最后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人生,幸福也好、悲伤也好,经过过多少悲欢离合也好,都是人生给予的馈赠。


接受馈赠而又将馈赠交给后人,只能说明柯罗内心在晚年的开阔。


那也恰恰是一个大师必然具备的开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唤起历史的激情
【海外绘画】盘点西洋油画中的绝美女仙子(33)
世界名画欣赏与解析(11)
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柯罗作品欣赏 3
大卫
纪录片 > 画家系列 > 柯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