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头诗外的是是非非



  不知何时起,藏头诗成了文青年表达爱意的流行方式。或许是“我爱你”三个字实在太俗,于是便拼上思念之人的名字,凑成一首六句或是八句的小诗。一开始还要费点心思,文科生也难得找到了一种可以让理科生羞愧的求爱方式;后来理科生便直接写了一个“藏头诗生成器”的代码,从此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不会写情诗了。


        那么,藏头诗自古以来就是求爱利器吗?那倒也未必——藏头诗背后的故事,有些非但不浪漫,反而有些血腥。




藏头?一听就好吓人的样子!



        最出名的藏头大约要数《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吴用写的“反诗”了。话说晁盖方死,梁山泊奉宋江为寨主,“尽皆欢喜、人心悦服”,而宋江一边专心致致地商讨着替晁盖报仇,一边又聊起来北京(宋五京之大名府,今邯郸东南)的风土人物,猛然想起号称“河北三绝”的玉麒麟卢俊义,只见宋江感叹道:


“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员外,双名俊义……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甚麽烦恼不释?”


        吴用一听,发挥特长的时候到了,当下夸口道:


“若要此人上山,有何难哉!小生略施小计,便教本人上山。”


        宋江依然不信:


“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如何能够得他来落草?”


        此时吴用一定有着如此带着奸诈脸的内心戏:“哈哈哈哈,对付‘长者’我最能耐了。”当下便带着毛遂自荐的黑旋风李逵上路。不日至大名府见了卢俊义,二话不说,先是一番振聋发聩的恐吓:


“员外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剑之下。”


        为了骗卢俊义,吴用也是蛮拼的。几经来往试探与惺惺作态,吴用终于让卢俊义同意他在府上的墙壁题四句卦歌,而这四句卦歌最终决定了卢俊义难逃“血光之灾”的命题。


智多星吴用为了壮大梁山,手上沾了多少英雄家人的血?


        这四句卦是:


“卢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也有另一个版本: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诗是一首并不难看出门道的藏头诗,而“卢俊义反”四个字最终成为管家李固诬告其落草为寇的证据——最终,这位身经百战的长者,终于在吴用的奸计之下被逼上梁山了。或许是作者施耐庵本人也实在看不下去,在第五十九回结束时便感叹到:


只为一人归水浒,致令百姓受兵戈。”


        作为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中题诗的情节并不算少。最早被逼上梁山的豹子头林冲在梁山泊外旱地忽律朱贵的店中便题下一首五律: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林冲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忍,后来就气死了。


        而宋江作为枭雄文人的合体,更少不了笔中刀兵——长江滨,浔阳楼,三杯两盏淡酒,宋江不觉沉醉,便唤来笔砚挥毫写到: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一首《西江月》尚不过瘾,于是又一首七绝: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三道诗词直抒胸意,虽然最终的归宿都是落草为寇,但写得光明磊落。相比之下,吴用为了逼反卢俊义而作下血腥味如此之浓的藏头诗,这等行径却又要让人不齿了。


宋江心里苦,但宋江不说!


        相比之下《唐伯虎点秋香》中的藏头诗则带有一丝无厘头的幽默。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唐伯虎为了撩拨仇人华太师家一个叫“秋香”的丫鬟,卖身至华府当书僮,并最终撩妹成功。卖身契的原文及格式如下:


我康宣,今年一十八岁,姑苏人氏,身家清白,素无过犯。只
为家况清贫,鬻身华相府中,充当书僮。身价银五十两,自
秋节起,暂存帐房,俟三年后支取,从此承值书房,每日焚
香扫地,洗砚、磨墨等事,听凭使唤。从头做起。立此契为凭。

    

    所谓“卖身契”,可以视为民事主体间处置人身权的民事合同。人身权分为身份权与人格权;身份权主要有包括配偶权、亲权、亲属权等,人格权主要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等。在中国当下的法律体系下,身份权一律不得转让;除了法人的名称权可以依法转让外,其他类型的人格权亦一律不得转让。


        《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卖身契似乎只是一个期限为三年的雇佣合同,但历史上的卖身契可不仅仅是充当书僮这么简单。浙江省绍兴县档案馆至今保留着一份名为“舍书全福”的文件,实质上是一张亲生母亲为生活所迫将儿子卖与寺庙卖身(儿)契:


“立出舍书。绍兴萧山县沙靖江殿人亲母周门沈氏,今因年岁不能丰熟,并无依靠,口食难肚,将三子周炳炎,年八岁,生于十一月廿八日,辰时建生,情愿挽中削发出家,于本府山阴县深云禅寺,投拜莲元大禅师为徒。拔剃之后,任凭教训。倘若夜晚山水不测,各从天命。如有亲戚哄骗逃拦走失,要亲母寻还归寺,两边情愿,各无悔,永远存照。并批当付身价洋银拾元正。恐后无凭,立此并照。外加盘费洋挣贰元三角。”

  

      由此可知,唐伯虎所签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卖身契——事实上,在宋以来的卖身契所确认的主仆关系中,仆人对主人与其说是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如说是雇佣关系,为了防止终身为奴的情况,宋朝律法甚至限定了雇佣奴婢的年限:


“在法,雇人为婢,限止十年”。


旁边那个美女的衣着好像超短裙……


        人口交易更是被严格禁止的淳化二年,陕西因饥荒而而发生了“贫民以男女卖与戎人”的悲剧,宋朝官方还特意下了一道诏定:


“宜遣使者与本道转运使分以官财物赎,还其父母。”

     

   父母卖了孩子,官府花钱赎人并返还,这真是“生几个都好,政府帮养老”。

        所以《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卖身契实质上是一张合乎律法、甚至在当下也不一定会被法律所禁止的雇佣合同。而唐伯虎耍小聪明暗自藏头“我为秋香”四字,是不法还是浪漫,自有后人评说。


        关于唐伯虎的藏头诗,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雅致的版本《西江月》:


“我闻西方大士,为人了却凡心。秋来明月照蓬门,香满禅房出径。
屈指灵山会后,居然紫竹成林。童男童女拜观音,仆仆何嫌荣顿。”

      

  其中上阙藏头“我为秋香”,下阙藏头“屈居童仆”,意为一致,但格调却比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卖身契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才子,总是有那么一点任性的嘛。


        其实藏头诗不是这么玩的。藏头诗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以前三联做“谜面”,直到尾联点出“谜底”;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前一句诗最末一字之中,形成“回文”或是“接龙”之势;最俗气的才是将语句分藏于全诗诸句之首——然而,这种最俗气的藏头诗也是当下最流行的,前两种严格意义上的藏头诗倒因为曲高和寡而式微了。


        将语句分藏于全诗诸句之首的诗体实际上属于嵌字诗。所谓嵌字诗,指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镶嵌词多为建除、八音、六府等。


        建除指阴阳家配合十二地支所选用的十二个字。《淮南子·天文》中记载:


“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少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


        而其中最出名的建除诗要数鲍照的一首五言诗,每一句的首字正合建除等十二字:


建旗出敦煌,西讨属国羌。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
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墙。平原亘千里,旗鼓转相望。
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
破灭西零国,生虏郅支王。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
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收功在一时,历世荷馀光。
开壤袭朱绂,左右佩金章。闭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


鲍照,来来来,一起鲍照。


        八音则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丝竹之乐,现存的八音诗以沈炯的五古《八音诗》为最早,每一句的首字正合金石等八字:


金屋贮阿娇,楼阁起迢迢。石头足年少,大道跨河桥。
丝桐无缓节,罗绮自飘飘。竹烟生薄晚,花色乱春期。
匏瓜讵无匹,神女嫁苏韶。土地多妍冶,乡里足尘嚣。
革年未相识,声论动风飚。木桃堪底用,寄以答琼瑶。

     

   六府之典则源于《左传·文公七年》:


“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沈炯同时又有一首六府诗传世:


水广南山暗。杖策出蓬门。火炬村前发。林烟树下昏。
金花散黄蕊。蕙草杂芳荪。木兰露渐落。山芝风屡翻。
土高行已冒。抱瓮忆中园。谷城定若近。当终黄石言。


        嵌字诗大多嵌字于句首,但并非定例,嵌在第一字的为“鹤顶格”;嵌在第二字的为“燕颔格”;嵌在第三字的为“鸢肩格”;嵌在第四字的为“蜂腰格”;嵌在第五字的为“鹤膝格”;嵌在第六字的为“凫胫格”;嵌在第七字的为“凤尾格”——这一应规则,大体与古代的灯谜相当。当然,还有不严格依照诸句字数排列的诗词,这样的嵌字联因为摆脱了严格的格式束缚,反而颇有佳作,比如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新婚燕尔的司马夫妇。


        不过在嵌字诗这个大系中,鹤顶格的出镜率无疑是最高的——而这个鹤顶格,便是世间俗称的藏头诗——吴用智赚玉麒麟与唐伯虎的《西江月》,正属于此类;而这一类藏头诗通俗浮浅,一般文人并不屑于创作,故登不上大雅之堂,故也很少为正史所记载。


        比较高雅的藏头诗一般是“离合藏头”,取句尾末字的字体一部份作为下句诗文的字首,而整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字体部份,亦作为该诗之字首。最出名的是白居易的《游紫霄宫》:


水洗尘埃道未甞,甘于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而再向“高端”走,还有复杂度更高的回文诗等杂体诗,因过于阳春白雪,已经渐渐不为人所学。倒是古代不被看重的、最俗气的藏头诗,反而在当代社会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李白。


        李白一首藏头诗大约做于21世纪初,其原文为:


日暮苍山兰舟小,本无落霞缀清泉。去年叶落缘分定,死水微漾人却亡。

     

   每句句首与句尾相连,分别是“日本去死,小泉定亡”。这八个字燃起了一些中国古诗爱好者的爱国心,自此之后李白的藏头诗一发不可收拾,每逢出现重大事件,都不难找到李白的身影,比如:




杜甫:我很忙。李白:我比你更忙。



法暮苍山兰舟家,国无落霞缀清乐。去年叶落缘分福,死水微漾人却亡。

      

  这是反法的,也有预测自然灾害的:


北暮苍山兰舟四,京无落霞缀清川。奥年叶落缘分地,运水微漾人却震。

       

 到后来其实开始预言文章出轨,而且为了预言不惜打破律诗结构做成了四联半:


文谙人间烟火事,章映清闲泰然至。摇曳升平尽空无,笛音曼妙醉浮世。
一行清墨沾泪湿,对酒吟送凄霞逝。苟行烟雨无归路,难觅知音落花拾,女子红颜离桂枝。

     

   李白若泉下有知,真不知会做何感想。相比之下,倒是“程序猿”们比较求实,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藏头诗生成器”,主要服务于那些不知如何表白又没有财与才的青年男女。不过这些生成器的水平,还不如《三国演义》中“后人有诗赞曰”的水平:


泱路峥嵘碧涧幽,视旆逶迤上翠微,姓饮留欢分有馀,党动湖光滟滟秋。
绝斋夜雪虎行踪,对船买脱中船行,忠年攀折为行人,诚回添酒莫辞频。

      

  当然也有将藏头诗当买卖的——民间诗人王奋用一千余首藏头诗评点了一千余名古今中外名人,企图据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他的诗比生成器好了不少:


刘姐门前盛小花,晓保川上多麻辣。庆幸唐宫溢风华,沉浮一生只为家。
谢客醉斟共杯潺,霆空无雨云自散。锋寒久别饮沙场,吟尽离骚盟风凉。
张弓不为步后羿,艺高何处不可取。谋筹生擒奥斯卡,力斩嘎纳金棕榈。




所以李白其实是混娱乐圈的。



        不过依然有心术不正者,企图用藏头诗给同行泼脏水:2004年曾出现这样一个案例——便民眼镜城在《迁安时讯》报上登载由自己提供广告词的广告,其内容为:


便民诚信规模大,民心所向送光明。伟业不亢又不卑,大胆创新非昔比。

      

  藏头的四个字为“便民伟大”,这倒是没什么。但藏尾的四个字为“大明卑比”,这就涉嫌诋毁同行“大明眼镜”的名誉了。后大明眼镜起诉便民眼镜,法院审理认为,便民眼镜城公开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损害了大明眼镜有限公司的名誉,判决便民眼镜城在报上为大明眼镜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


        可见,自古以来的“藏头诗”背后,往往都有着别样的故事。《水浒传》中的藏头诗,用“芦俊义反”四个字逼反了卢俊义——如若联想起吴用等人的行事行风,水泊梁山上那面杏黄旗是不是真的“替天行道”倒也很难说。《唐伯虎点秋香》中的藏头诗,唐伯虎那“我为秋香”四个字虽然风流有余,但毕竟违背了传统契约精神。说来也是,大多数需要“顾左右而言”的话,大多不是好话,所以藏头诗里多“阴谋”倒也正常。不过,有没有“正能量”一点的呢?




看我写一首弘扬正能量的诗!



        有。道教经韵《双吊挂》——同时也是清代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宗师王常月主持受戒考试时一位道士的答卷,便是一首藏头诗:


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样接寸诚,当日澄清今阙内,朝霞香霭玉炉焚。
皇图巩固山河仕,帝道遐昌日月明,万民瞻仰尧咳舜,岁稔丰登乐太平。

   

     冠头的正是“上祝当朝皇帝万岁”,是不是很积极向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所作经典藏头诗,原来都有着独特的故事与深意!
你见过这么有趣的藏头诗吗?
古诗谐趣·唐伯虎藏头诗
唐伯虎经典藏头诗《我爱秋香》,是写给秋香的吗?全诗到底何意?
七言排律《藏头诗》 组诗 丁秋香
古代的藏头诗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