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弑清寒:我眼中的刘皇叔的仁义之道(中篇)





刘皇叔的仁义之道(中篇)


文:弑清寒(XXXT)



上回说到,刘皇叔的仁义在“新野之战”中发挥的淋漓精致,但也就是此时此刻,他的“仁义”开始动摇。其实,这本无可厚非,处于一个时代的巨大变迁过程中,如同人的容貌衰老般,人的本心也会时而发生变化。新野之战,刘备的举措暂且称之为战略性转移,失去唯一的根据地,刘表的继承者刘琮,跪倒在曹丞相面前,双手举起荆州大印,投降了曹操,而曹操却没有实现当初的诺言,并没有让刘家人继续担任荆州之主,而是封刘琮及其老母亲高位虚职,迁往许昌颐养天年,实则软禁。


刘琮的梦想破灭了,顺带着刘皇叔依靠荆州,抵抗曹操,兴复汉室的梦想也告一段落。带着数万百姓,举着大义之旗,在张三爷的吼叫声中,暂且保全性命。但这有一出,说刘皇叔以每天十几公里的速度,冒着被曹操大军活捉的风险,也要保护百姓撤离,这时诸葛亮看到这一幕,以理性的角度判断,对刘备说:主公先行上马,奔赴江夏,与关二爷率领的水师会和,这样有两个好处,一则,主公是全军主将,主公安全,全军就有回旋的余地;二则,主公离开后,这些追随的百姓后续前行,曹操是不会伤害这些人的,理由很简单,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就在此时,刘备第二次斥责了他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卧龙先生,责问先生,难道忘了我刘备的大义了么,“宁人负我,我不负人”。诸葛一片好心碰了一鼻子灰。其实,回过头想想,诸葛之计也未尝不可,曹操煮酒论英雄,天下之大,只有他刘备和我曹操可以算得上英雄,如果说曹操发大兵追赶,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这几万百姓?不会,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庄稼人,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土地,难道这几万百姓都害怕曹操把他们逮回去咔嚓了?或者说,这几万百姓的觉悟真的要逆天了么,只认刘家人,只认手无实权的汉帝?


同样不会,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不辞辛苦的追随刘备?原因很简单:在刘表,刘琮统治下的百姓,生活的并不滋润,甚至会出现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而刘备治理下的新野,百废待兴,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以刘备的德政和人望,追随他。这似乎讲得通,而最有利的证据就是陈寿在《三国志》里对刘表的评价: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还有一个问题:刘备为什么不听诸葛亮的建议。一为作秀说。无非是为了树立自己亲民爱民之心,同甘共苦之心,是收买人心之举。这种说法却有一个缺陷,那刘备不怕死么,他难道对战局最后的胜利归属问题很清楚么,答案当然是否定。二为大义说。刘备在义理上,需要一面镜子,而充当这面镜子最佳的人选当然是曹操,曹操以他“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出名。而刘备则反其道而行,以“宁人负我,我不负人”的号召立足于世,这是他不能走的原因。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他的两位夫人以及刚出世的阿斗如何解释,同样是百姓,为何掉队了,而这一次不是第一次,早在刘备投靠袁绍时,就曾把两位夫人丢失,最后还是靠着关二爷的照顾,回归大本营。如果说对新野百姓的大义,那么对自己亲人,又如何评判。有人会为刘备抱不平,当时情况紧急,大部队都要开拔,刘备派子龙将军去接应夫人行辕,谁知半路遇到曹军,才出现如此情况,所以刘皇叔是舍小为大。如果这种说法正确,那么第一次又如何解释,难道会解释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么。


所以,这些说法都是有瑕疵的,我倒觉得,刘备具有两面性,即作秀与大义的结合,虚伪与真实的结合。在春秋战国时代,齐桓公依靠管仲的才能,坐上了春秋一霸的宝座,在管仲临死前,与齐桓公有这样一段对话: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最后结果,很简单,三人专权,齐国大乱,桓公惨死。所以说,如果一个人连他的至亲都保护不了,又何谈保护百姓呢?


至此,刘备原本一条大义之道,以一个端点分裂为两条道路,一为己;二则为他。如果以此时的刘备状态,大概也不会发生第一次斥责诸葛先生的事吧。公元208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卧龙诸葛,隆中对,三分天下奠定了刘备军团的方针。何为隆中对,以诸葛亮最初的设想,曹操占据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孙权在扬州,三足鼎立,共掌天下。那么,第一步,就是占据荆州。而就在此时,被刘备视为掌上明珠的诸葛先生,也遭遇了刘备的第一次批评。荆州刘表的统治下,百姓虽可以暂时填饱肚子,却对其高层的统治手段,政策多有不满,荆州成了一个准备随时爆发的炸药桶,孙权盯着,曹操盯着,连益州的刘璋时不时看一眼,那么刘备呢?对于荆州的形式,生活在这里20多年的诸葛早就熟于心,在茅庐里就和刘皇叔说过此事,当时刘备大喜,紧握先生之手,如鱼得水。但是,待到诸葛出山,再次以刘表荒唐,北方曹操窥视荆州作为理由,建议刘备取而代之。此时刘备,只字不提茅庐之事,以刘景升是刘姓,属皇族,夺他之城,一有违刘表收留之恩;二有悖自己兴复汉室的纲领;三与自己内心的大义相反,故对诸葛一顿痛批。那此时的百姓,又在刘备哪里?现在对百姓的大义在何处?那么在后来借防御汉中张鲁为名,攻占益州,这又如何解释?要知道,益州之地,也是他刘姓的,益州统治的创始者刘焉乃西汉鲁恭王刘馀(汉景帝第五子)后裔,这身份怎么也应该尊贵吧。可那时,刘备却没提所谓的大义,一直打到人家老家,攻下成都,刘璋亡。


往事种种,说明刘备也是一个平常人,也是一个有私心,好面子的人。由初始的三豪杰闯天下的仁义大道,转变为“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的阶段。他变了,那么他到底最终变成什么样子,他的仁义还能守得住么,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溯古追风的成长,感谢一路有您!

(微信)1150728290 / (QQ)976204208 

微信号xhistory / www.xhistory.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最低估了的英雄-刘备
蜀国败亡 最大的罪人是关羽
他是千古武圣 蜀国柱石 但为什么是诸葛亮最让害怕的人
诸葛亮的战略有没有缺陷,来看看苏轼一家的评价
60后刘备招聘80后诸葛亮的五大启示
刘备的“伪仁义”表现在什么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