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论语》(一百三十)

【缘聚阁】最具传统文化氛围的大家庭





音频来源:教育礼包。版权归平台所有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字词注释】


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

逾:超越,越过

闲:本义是阑,栅栏,引申为限制

 

【句子大意】


子夏说:“人的德行,大处不可以逾越界限,小处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解读评析】


这一章提出了大节小节的问题。儒家向来认为,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微末节上斤斤计较。

 

孔子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则应该心存宽恕。子夏这一句话,用来对待别人,却不宜用以替自己找借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重大的节操上,断断不能犯错。偶而在小的仪节上,有一些出入。只要记住教训,赶快改善,也就可以了。





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教育孩子呢?


1、要有生活智慧


当我们面对大德和小德的难以兼顾时,我们当然以大德为优先。这时候小德有一些出入,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当大是非和小是非难以兼顾并重时,为了大是非而暂时放弃小是非,有时候是必要的抉择。事后再对小是非加以补救,也是一种权宜应变。

 

2、要有宽容之心


小德出入若已造成,我们不应该过分严苛,加以责备。


处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也就无法和平相处。

不能以“恶”的眼光看世界,要学会多看别人的长处,避让他人的短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以德报怨”
闲谈何必论人非——《论语》悟读【355】
最明智的人际关系:深交这八种人,绝交这九种人
【共读】《论语》阳货篇第十三
“上德”/是非/自知/担当/胸怀
《论语·里仁篇第四》4.25:德不孤,必有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