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4岁瑞典老奶奶,写了本认汉字的书给中国小朋友

前天,我们和读者有个小测试:


这100个字,你敢全部写对吗?      结果只有1/5的人没有出过错。


书写,正在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而人们对汉字的了解,也因为输入法的便利而变淡。汉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一笔一划代表着什么?他们最初的形式如何?为什么“人”字这么写?为什么“天”字与“人”和“大”字有密切关系。


我们现在接触的是简化字,对于汉字的最初形态,你还认得出吗?


在认识汉字之前,先猜几个字,看看你是否能凭外形认识这些古老的文字。


第一关



这是什么字?

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在古代你不会被饿死。


这个字是“禾”。

欧洲人听到这个字想到的是身边通常有的小麦、黑麦、燕麦和大麦等谷物种类。中国人想到的是小米和大米。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这个字翻译成“谷子”,因为在创造这个字的地区,几千年来谷子一直是主要粮食作物,挖掘出的文物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直到今天谷子仍然是华北农民的主食。

这个“禾”似乎是最古老的。植物学家们认为,它是指新石器时代出现在整个华北地区的各种野生的禾,至今仍有些生活在野生状态下。它实际上是一种令人讨厌的稗草!但小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粮食。它含有的蛋白质与小麦一样多,但有多几倍的磷、镁、钾和多种重要的维生素B。



第二关


这是什么字?

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你的前世一定是个爱喝酒的侠客。


这个字是“酒”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酿酒。从周朝诗歌和甲骨上的卜辞里充满各种关于酒的诱人描写可以看出,酒在商代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与各种祭祖典礼有关。没有多少其他的字比“酒”在卜辞中出现得更频繁。

“酒”字是仿照这些坛子及其前身的形状造出来的。就“酒”字的一般概念而言—《说文解字》表示为“人类的喜与不幸”—人们是根据酒坛的形象创造这个字的,加上“三点水”表示液体。



第三关


这是什么字?

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你是真正的中华龙的传人


这个字是“龙”。

对中国人来说,龙象征着慈善、力量、丰收和变化。人们想象着,它—归根到底是它,男子汉力量的最杰出的启示之一—冬天蜷缩在湖底或河底休眠,当春天来临、空气中总算又充满了潮湿和温暖的时候,它升天,在有夏天的那个半年里它待在空中,用滂沱大雨洗自己的龙须。它的爪是天空的一道道闪电,它的声音是吹掉干树叶和使大自然颤抖的雷鸣和暴风雨。不错,它很危险,但是如果人们手拿树枝为它跳舞,向它乞求, 它可能会让乌云聚集在山顶,让雨下在干旱的田野上。


第四关


这是什么字?

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在古代你有可能是个饱读经书的才子。


这个字是“笔”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看到的“聿”字为笔的古老历史又增加了新的证明。这个字表示一只手直握一支笔,就像现在人们仍然遵循的各种握笔规则一样,因为这种握法可以使手和笔在写字时有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最古老的毛笔是什么样子,如今我们已经一无所知,但是很可能是用竹子修成的,可能把笔杆的一端加工成柔软的竹丝。早在周朝人们就给“聿”字加了“?”—这一招很不错。

 

人们保存很多周朝后期的毛笔,其构造大体上与今日的笔相同。笔杆是用竹子做的,笔头是用各种不同的动物毛做的。笔头的中心部分用兔毛或鹿毛做成,外层比较柔软的部分用羊毛做成。各种不同的毛使笔既柔软又挺拔,适合写出所有的笔画。


第五关



这是什么字?

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在古代你有可能是来自贵族阶级


这个字是“文”

这个“文”字在古文里有“笔画”、“线条”、“花纹”、“美好装饰”和“装扮”的意思。但是早在周朝这个字就主要用于“文章”、“语文”、“文学”、“文献”以及“非军事的”(反义词是“武”)和“有文化”的意思。“文”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表现为一个人轻轻地平伸双臂。从各种迹象判断,胸是字的主要部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饰有心或嘴,或者一个“X”、“U”、“V”,至少是一个黑点。“交叉的线”,—后世的评论家这样说,并引证古典文献中有关边陲地区的古代“蛮子”经常用文身来美化自己的段落。

文人在古老的社会中属于特权阶层。通过掌握文字和经典作品的知识他们高居于“愚民”之上—文人把居民中没有阅读能力的人称为“愚民”。文人们从事书法、收藏砚台和种植兰花,夜深人静的时候饮酒作诗,或画迷人的风景画:一只小船在笼罩云雾的江河上缓缓航行。



一位瑞典学者林西莉,当她最初来到中国,就深深被汉字吸引了。跟着世界最知名的汉语语言学家高本汉学习汉字,深层了解汉字的结构以及它最初的形式。使得她了解了汉字生成的来龙去脉,于是每个汉字都在她脑海里活灵活现。


    林西莉
1961年至1962年我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后来在音乐学院学习古琴。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语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们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语教学,却很少加以解释。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是她为孩子编写的汉语知识读物,也是一本孩子学习汉字的通俗易懂的入门书。全书选入了200多个“基本汉字”,它们大多是中国人最早创造使用的汉字,从汉字早期的形态讲起,水与山、农耕和家畜、车和船、书籍与乐器……让孩子从汉字的象形结构中去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从这些字讲到中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讲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大大增加孩子对汉字的兴趣,让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甲骨文】


1899年的一个夏日,《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到北京达仁堂中药店为患疟疾而住院的朋友王懿荣买药。这副药里包含一种几个世纪以来就有的普通成分“龙骨”。刘鹗站在那里,看着把“龙骨”捣碎。他惊奇地发现,骨上有类似汉字的刻纹!


王懿荣的烧一退,两位先生就进城把北京各家药店的每一块骨头都买下来。在这些骨头上一共刻有一千零五十八个奇怪的古老文字,比当时人们了解的任何文字都古老。


当时中国人对自己文字起源的了解主要来自成书于公元121年左右的《说文解字》,该书对大约九千个字做了一般性解释。在一千六百多年当中,中国的学者很敏锐但也很刻板地持续讨论《说文解字》对这些字的解释,而没有多少新的资料来源。一层又一层的解释文章摞起来像一座小山那么高。


北京中药店里的“龙骨”第一次直接触及古代文字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很久以前把太阳写成这样:


把月亮写成这样:


中国文明可能不是最早的。据我们所知,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人们定居下来更早,他们饲养家畜和发展文字。但是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很早以前就消失了。相反,今日中国文明则是六千至七千年前诞生在黄河流域的那种文明的延续。


   


【人和人类】


很多最古老和最清楚的字都是人类与人体不同部位的形象。就让我们从“人”字开始。在我不知道古代的汉字是怎么写的时候,我认为人字是腿的形象:我看见路上有一个人在大步往前走。但是我错了,当我了解了甲骨文和金文是怎么样写的以后,我发现“人”字是人的剖面的形象。她直立着,手下垂或者轻轻举到前面。个别的情况下头朝前一些,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能看到身体,就像从稍远的地方看大街上或者田野上的一个人一样。



站立着的人 新石器时期的泥塑 东方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 高十厘米


“人”字出现在很多“合成字”里。它经常以在古代中国谁都明白的形式出现,尽管已经过了三千年。


旁边的泥人比甲骨文还要早些,但是与安阳郊外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属同一时期。这个面目友善的小人歪着头站在那里呼喊着,目光有点呆滞。耳朵很大,长发梳到脑后,盘成发髻。手臂很长,此时无事可做,垂下来,抱着身体。


这是中国艺术中最早表现人物的作品之一,简单得像一个字。


通过把人字上下颠倒或转动以及把人字与人字组成不同的结构,古代中国人创造了很多新字:两个人,一个跟着一个,组成“从”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两个人有时候朝左走,有时候朝右走。在公元前200年统一文字之前,字形不稳定的情况是常见的。

两个人,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好像两个人磨破了脚躺在那里,意思是变化。它还可以组成“化学”—化学是关于物质变化的学说— 它还可与别的字组成与变化有关的很多词。




我们在“大”字里看到一个人,叉着腿,伸着双臂,好像一个守门员等着接球。或者仅仅为了引人注意而吸足了气以显示自己伟大? 




同一个形象,上面又加了一个笔画,组成“夫”字。人们认为这一笔画是为了把成年人的头发别起来的簪子。



在妇好墓出土的近两千件文物中,人们找到了两个玉人,一男一女。他们的腿稍曲,正面对着我们。男人的双手顺着大腿直接垂下,女人满不在乎地向观众亮出自己的性器官。


我们在“大”和“人”字里看到的一个人向两侧平伸双臂的形象也出现在其他字里,例如“夹”字。我们看到三个人,中间一个大人,侧平伸着双臂,两边各有一个小剖面人,用力支撑着。


在“立”字中,我们看到那个人双腿平稳地站在地上,地作为一横显得很突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个形象很清楚,容易理解。但是因为这个字的字形很早就变化了,人们没有看到过这个字的最初形式,所以很难理解它为什么是“立”的意思。 


与“人”和“大”字有密切关系的是“天”字。后来也指苍天, 自然界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主宰者。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崇拜苍天,现在还不清楚。但甲骨文中有这个字就表明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了。从周朝初期,这个字就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帝王被视为天子,其任务是统治国家。这个说法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君主制被推翻。


   


资料出自《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瑞典]林西莉/著 李之义/译, 中信出版集团8月版

这是“给孩子系列”的第五本书。讲解的都是*基本的汉字,例如水与山、农耕和家畜、车和船、书籍与乐器……集录五百多幅图片,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相关汉字的造型来源。林西莉从汉字早期的形态讲起,让孩子从汉字的象形结构中去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从汉字的形象中悟得其意蕴,并从这些字讲到中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讲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大大增加孩子对汉字的兴趣,让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作者:林西莉(Lindqvist Cecilia),瑞典人,生于1932年,教授、作家和摄影家、汉学家。早年师从著名汉语专家高本汉学习。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此后曾数十次到中国访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学家林西莉:一个瑞典人如何成为“汉字妈妈”(图)
《字林》中的甲骨文——8
甲骨文:汉字背后的精神图腾(全二册)
细说汉字:必
承认吧,这个瑞典老太太比你更懂汉字| 读书者说
瓜瓜斋第80期:林西莉《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