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书抵过好面膜,适合女孩子阅读的书(附部分书单)


文/简书作者:旧诗行

一:《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著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喜欢原因:

1)喜欢女性,当然更喜欢林黛玉。林黛玉,她是灵性的诗人,薛宝钗,她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

2)如何在纷扰现世寻求安静,最契合的方式就是找到灵性高的人,静静的阅读经典。

3)看过多次87版的电视剧,翻过几次书,听过几次原版书籍的有声书,只因为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喜欢很久了,小时候经常看见老妈看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那时觉得:“一堆叽叽喳喳的女人,还伴随着不同的配乐,有什么看头。”只要老妈一看这电视剧,我就跑出去玩了。

应该是十几岁的时候才真正喜欢《红楼梦》,随着年龄增长,这份喜爱只增不减。十天之前仍然重读红楼梦,记录着:“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却说雨村回头看时,不是别人...”自此林黛玉算是踏入红尘了,才情也显露了,怪有才的,可惜了红颜薄命。每次阅读总是对黛玉多了几分怜惜,今天看到一百一十五回合了。每次都会用十几天的时间去阅读书籍,听有声书的时候差不多得一个月的时间。

抱着正经的心态去阅读,又是看到当时的现实社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四大家族的繁荣昌盛到落败,一系列的封建贵族、朝廷、官场黑暗的一面,再看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等等。经典存在的价值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是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而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更加喜欢的是各具特色的人物角色,喜欢作者在哪个时代写出了这些美好自由有思想的女性,这是很难得的。

曾经喜欢忠、孝、义、谋,状多智而近妖的孔明;现在乱世枭雄,当世英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反而觉得曹操可爱;喜欢林黛玉聪明清秀,诗才,作诗直抒诗灵;如今看来有德、端方、豁达,举止贤淑而才气丰富的薛宝钗也很美好。名著还是经典,静静被时间流传,四大名著中都有自己喜欢的角色,这就是阅读带来的乐趣。

《红楼梦》好细腻入微的描写,个个都是鲜活生动,喜欢林黛玉的才气容貌,喜欢薛宝钗的知书达理,当然还喜欢王熙凤的泼辣伶俐,若在以前肯定喜欢黛玉的楚楚可人,才貌双全,而今,现实里活脱脱的王熙凤可能才是被喜欢的角色吧。总之,名著有它存在的价值,历史留下来的考验,可,真正喜爱书籍的人,要在茫茫书海找到哪个和自己心灵相通的作者是那么不容易又是那么简单,文字太美,太纯真。唯一留下的是:觉悟的心和惜时的态度。

《红楼梦》就是在说人生种种无常,也是“人生如梦”,黛玉葬花,她只不过比常人敏锐罢了,也是超脱,现如今繁忙匆匆的社会,谁还会去留意落花之情,即使再美的花放在眼前还是匆匆而过,我喜欢林黛玉这个角色,正如自己理解的悲伤是人生的一种权利,也是慈悲的流露,因为有一颗柔软的心。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


二.《席慕蓉诗集》席慕蓉 著



《席慕蓉诗集》席慕蓉 著(共6册)

喜欢原因:

1)能让人读完心很静的一套诗集。自由、简单、纯粹,非常适合朗诵,女孩子很适合读席慕蓉的诗集,很美。

2)青春岁月里是很好的陪伴,对于初次接触现代诗的伙伴很适合。另外辛波斯卡的诗集也很特别《万物静默如谜》和《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3)会很感动的一套诗集,最喜欢的她的诗有《一棵开花的树》、《七里香》和《无怨的青春》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蓉诗集》读后感: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最早了解席慕蓉是因为她的一首《一棵开花的树》,被自己誊写在笔记本上一读再读,然后了解到她也是优秀的画家,在看龙应台书籍中也有席慕蓉的摄影图。这套《席慕蓉诗集》是青春时期自己相当喜欢的。

对于自己来说看书是缓解情绪的好方法,一直用读书来自省,让自己保持安静的状态。也因为看书多年前结交了好几位很要好的伙伴,这套《席慕蓉诗集》是文友小刚赠送的,他一直叫我欢儿姐姐,我们几个人都相识在某文章网上,那是四年前网络文学盛行的时候,大家还习惯保持输出的状态,如今我们各自忙碌着现实中的工作和生活,虽不再常写字了,依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今儿小刚朋友圈的读书打卡还提到了我,原是我们每周看本书就会分享简短的总结,也让这份友谊更加持久。

其中《一棵开花的树》自己是熟记于心的,也曾在忙碌的工作之后回到宿舍静静的阅读,兴致来了就拿起一册缓缓的朗读,纯粹的喜悦。我觉得席慕蓉的诗集很特别,细腻温暖,简单安静,是容易记住,也很容易朗读,还是因为她用柔软心写出了这一系列感动我们的诗集。

“流动的月光 席慕蓉用一颗澄澈的诗心,来体认生命中幽微辽远的感动与牵挂。”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汪涵朗诵这首诗的音乐放手机里很久了,最喜欢一句“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慎重”觉得用的特别好,就像“大漠孤烟直”,一样的恰到好处。让不懂诗的人也能感动欢喜,这不就是好作品麽,明儿生活依然继续,该矫情的时候就矫情一下,我是觉得人生面对的选择和苦难更多,心态上及时行乐是对的。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这不是失恋的悲歌,而是对真挚的爱的热烈祈求。

席慕蓉说,在她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

为了解释自己在生命现场里的触动,席慕蓉讲述了《一棵开花的树》的创作过程。她回忆说,当时自己在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书。5月份有一次坐火车经过苗栗的山间,火车不断从山洞间进出。

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她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

“那时候我差点叫起来,我想怎么有这样一棵树,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刚要仔细看的时候,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 著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三:《走到人生边上》杨绛 著



《走到人生边上》杨绛 著

喜欢原因:

1)杨绛先生96岁高龄创作的作品,记录了对人生,命运,生与死这类问题,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完善自身,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思考。

2)我一直觉得老人家是燃烧的图书馆,外婆87岁了,经常和她打电话聊天,她有很多来自生活中沉淀的智慧,一位老者经历了诸多事情之后的那份平稳,很多时候会觉得自愧不如的,而很多年轻人会认为自己读了很多书,反而忽略老人们的智慧,这是不对的。

3)很遗憾,杨绛先生仙逝了。我只读过《走到人生边上》和《我们仨》,尊敬这位学者。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五月份朋友圈自己曾记录过一条动态,写道:“有点震惊,前段时间还在读她的《走到人生边上》,现在杨绛先生却仙逝了。”

读杨绛先生的书就两本,初心是因为她是一位年老学者,我对老人家一直很尊敬,也喜欢和老人家聊天,自己常常说老人家是燃烧的图书馆,他们一生沉淀的智慧是我们年轻人书籍上学不到的,所以就买来她的书看看。

抛开一切学者和学术身份,只觉得她是真实的人,才会感染这么多人。讲实话,读这本书,开始吓我一跳,谈到鬼神灵魂之说,让人不寒而栗,当时还和花花讲读了那段,想起在家乡的种种鬼神言论,特别是初中,各种灵异事件。

再者觉得自问自答的方式,很多像是哲学问题,她更像门外的论述。要是,多一些真实写作的作家学者那挺好的,可人更多的是务实,很多这辈子只管写只管书的销量只管钱,哪管那么多,这辈子过去就过去了?!

自己偏爱散文和哲学书籍,所以喜欢杨绛先生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完善自身的同时带给我们思考,也解决了一些我们年轻人对人生,生和死,灵与肉这类问题的不同答案。读年老者的作品,带着一份尊敬去阅读,更多的是敬佩,杨绛先生从未停止思考,太难得了。我们身边很多老人家到了晚年都是按照数着过日子,可能很少会再思考人生这些问题。

语言还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大小小的平凡人物,是啊,最真实,最贴切,最让人欢喜与感动。每天中午给外婆打个电话,87岁老人家有她特别丰富的语言,喜欢和她聊天,也趁着还早,就珍惜身边的老人家,简单的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言,我很喜欢这些人物,喜欢这样轻松的,有趣的,活泼的,智慧的语言。


四.《姥姥语录》倪萍 著


《姥姥语录》倪萍 著

喜欢原因:

1)表姐送我的书,我们都很爱外婆,倪萍的《姥姥语录》每次重读都热泪满面,想起自己最爱的外婆。

2)我觉得女孩子到了二十几岁的年龄会开始很多对人生的不同思考,这时候家人对自己的影响很深,也会经常去回忆过去,注重现在自身的改变。选择一些好的书籍,会解决自己一些困惑,带来温暖继续前行。

3)《姥姥语录》是一本温情的书,配有倪萍画作20幅。姥姥来自生活的智慧,豁达乐观的心态,相信很多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如我一样,独自流泪,想起自己很爱的老人家。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是表姐送给自己的书籍,我们同样深爱外婆,所以关于倪萍的《姥姥语录》最的感动是外婆带给自己的触动,所以都记录的是关于外婆的记忆和感受。

外婆,她说今夜的月亮特别圆,我说,月亮一直在心底,寄一轮月亮赠送给所有可爱的人儿。

我得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脏包含在这股气蕴中,慢慢坐回靠椅,轻声对您讲有关我的故事。

我感到冥冥中一个叫缘分的牵挂,它从无垠远的深处来,带着温度,伸向我。

记忆里的乡愁,骨子里的敏锐,那来时的路,来时的路……

我说,来是偶然,去是必然。

简单的生活,单纯的人生。着实喜欢这样的生活,一个人走走看看,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平静,多一分智慧,多一分澄明;白天送外婆回家,一路上聊了很多,也看了很多路边的花花草草,丰富了眼睛,我喜欢和外婆待在一起,老人家们都很有智慧,生活中的语言大师,和他们交流,你细细听来会发现很多精妙的句子,很多恰如其分的比喻,虽然他们不曾读书,语言确实那么灵活精致。和老人家呆在一起,心里很平静,时间静悄悄地从谈话声中溜走,听他们智慧的语言,了解他们的经历,看着过去的故事,原来,每一个老人都是如此不容易,又是如此豁达,深深地敬爱他们,我想就在家乡,静静地过着生活,记录着平淡的生活,想抛开城市带来的压抑,多年以后我会选择安静的生活。

今天打电话和外婆聊了很多,心里终于踏实下来。外婆是我最爱的人,善良,博爱,她老人家就是图书馆,虽然没有受过教育的外婆,可每次都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很多。从小身边善良可爱的人很多,不管经历多少,还是用完美的眼睛去看不完美的世界,每一种成长与蜕变都须自己去认可,接受,从而改变。家人平安,快乐,就是最大的心安。

人,真是奇怪。看到一个陌生老人,你会感到分外亲切,想起已经离开的亲人,想起他乡的年迈外婆;看到一篇初见文章,你会莫名的感动,鼻子一酸眼泪倾巢而出,那份似曾相识牵挂着自己;随手翻翻身旁的任何一本书,都是如此喜爱,而自己写下的点点滴滴随着时间而丢失。一半明媚,一半忧伤,能细细感知身边的人和事,当安静下来,会吸取很多很多东西在脑袋里,无数次碰撞,无数次矛盾对立,和自己对话是喜悦也是忧伤,宁可被不断的碰撞,也不想自己空白,因为最后的自己会保持宁静的心境去接纳当下,我认可并反驳,找到合适的状态让内心沉淀。我始终觉得20出头的女生更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深广的思考,哪怕未来没有结果,你的本质也在悄然变化;而不是沉迷于外在的追求,外貌、服饰、爱情、金钱。

故乡在哪里,童年在哪里,过往的记忆在哪里,失落的梦实在太久太久了,我无法再度捡回。此时,我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于故乡的石板路上,我踽踽独行,故人一去,芳踪难觅。酸透心的是,村口杏树上汁液丰满的果实,老屋前双臂并用才能环抱的柳树。外婆的故事那么悠远,那熟悉的教诲,漂亮的白发,望穿了思念的眼睛。远处玫瑰花开了……

人越老,人世之事则看得越轻,我喜欢和老人家相处,即使他们读书少,亦或者没读过书,可常常一语惊人,细细斟酌才发现双鬓记录着岁月,深深皱纹记录着生活,原来,他们才是生活的智者。不管是去世的文艺的爷爷,还是老去的博大心怀的外婆,想起他们,心里顿时翻腾不安。 老年,长于避免不幸;青年,乐于容忍不幸。青年是一个不安的年岁,而年老则是一个休整的时节,一路自己成长,外婆老去,能做的只有珍惜一切,常怀柔软心去理解生活,在恩典中继续前行。

有时候好的方法会让我们变得更高效,这个方法有些像以前三阶段培训100天运用到“黑本子记录”的模式,那时候每一天晚上九点之前检查当天是否所有的工作计划和个人计划是否完成,并写下第二天具体的时间做什么事情,看似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都以为做着很容易,其实不然,我那时候培训角色是“学习总监”,一百天下来,开始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盯着学习组长,让他们再去盯着下面的队员,很多都是网点出色的物流经理人,结果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很难做到,一个月之后情况好转,100结束前期都能提前把“黑本子计划”内容发出来。如果一直把这个习惯用到工作中,必定是高效的工作者。

阅读和写作也是如此,日复一日的重复,最终形成习惯才会积极去做这件事情。对于真心喜欢看书的人来说不用提醒也能给自己设定阅读计划和目标,或者纯粹的阅读喜悦。对于不太喜欢阅读的人,我觉得不用勉强自己,总有你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插花、唱歌、做饭更有兴趣,这样不也挺好的吗?

后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只是最纯粹的喜悦

原本是准备写下阅读《文心》、《语文随笔》和《谈文学》这类书籍的一个读后总结,因为夏丐尊、叶圣陶、朱光潜这些学者的作品都很好。从十多天前又一直在看《红楼梦》就想着总结下给自己印象特别的几本书,便有了这份书单。

关于阅读,每个人选择和想法都不一样,阅读和写作都是私人的事儿,分享只是会遇到很多喜欢书籍的伙伴,对同一本书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就是另一种收获的意义。

自己也是二十几岁的女生了,随着年龄增长,每一个时期喜欢的书籍都有一些改变。二十几岁是青春最自由潇洒的年龄,也是不用外在化妆品修饰的年龄,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爱美是对自身有着提升自信的能力。我喜欢那些美好的姑娘,当然更喜欢无修饰的素颜女子,也爱那些喜欢看书的女人,读书带来的好处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由内而外的自信从容,所以走在路上看见一位心仪的知性女子心底是欢喜的

林清玄曾在《生命的化妆》一文写道:“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同样对于写文章亦是如此,'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更多人熟悉的是三毛在《关于读书》写到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能够受到启迪,学会理解和思考。记住书中一个观点,一句话,也是对自己有意义的。最终,让自己有话可说,通过自己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也不因看书多而被作者的思想牵制。读书和写字都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恰到好处的方式,心态上有读闲书的喜悦和纯粹。






旧诗行:简书原创作者。无论好坏时时都应该写,因写字而记录易逝的时光。公号:旧诗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读席慕蓉
“人生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以诗之名 席慕蓉的第七本诗集
《席慕蓉诗集》用鼠标点击翻页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外婆和鞋》,作者,席慕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