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屹视线】有一种成长叫 “低调”

为何低调让人走得更远? 一起来感悟其真谛!

留美学子】公益平台

 尊重教育 篇篇精选


2014年几位美国女友正在吃饭聊天,其中一位说:“哦,我女儿今年被福布斯颁发了一个给30岁以下年轻人的奖励。”她讲得那么漫不经心,除了我们几位妈妈给她礼貌性的祝贺之外,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2017年初,与另外一位女友交流中,她说:“写了邮件给你,有空上去看看。”我急切的说:“不能这里就跟我说一下?”她说:“不重要,不急,说也说不清,有空,你就自己去读读吧。”

后来我看到了2017 《福布斯》颁发的 3030岁以下人物榜中友人的女儿 Joanne Yuan,   即刻也联想到 2014 年 的另外好友女儿 Jennifer Chen



也许 2014年初的微信还没有如此火热,而到了2017年时 Forbes 的发榜报道,微信群里已被广为传播。作为华裔第二代移民,能获得如此影响力的大奖,实属不容易。获奖者的父母们原本可以高调分享一下儿女们的成长战绩,却被这些父母们轻描淡写的“低调处理”了。

回到文章的主题,为何低调让人走得更远? 这里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来自其他人的教训与真知灼见!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1612月初始,自己与几位孩子都在美国寄宿高中读过书的妈妈们,在上海咖啡厅Village 127 ,给几十位急切要出国的父母们,做了一个关于“留学需要哪些准备?如何避免欲速不达误区”的公益分享。

在许多人眼中,这些分享人的儿女已经进入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况且,孩子们也全部毕业于美国相当不错的寄宿高中,可谓孩子们的留学之路:“招风得风,唤雨得雨!”然而,几位妈妈的倾诚分享中,不禁凄然泪下。

对于在出国前,自己已经打下过硬“本领,带着使命和梦想前去留学的美高留学生们,几乎每一位青春期孩子的留学初期,无不受到学业与文化上的强烈冲击,身心脱胎换骨的洗礼,以及伤痛疗愈过程中的孤寂与抗争,而这一切,是许多留学生早期无法全盘向自己父母倾诉的心路历程。



(2016年12月,一群爱心妈妈们在上海 village 27 咖啡厅,举办了募捐善款的活动。谨此特别感谢 - 从前排坐者左一:蔡雪芬、张晨晖、严庆、杜蘅、陈屹、杨丽华妈妈们,她们儿女分别入读:宾大、杜克、哥大、哈佛、芝大等)

无独有偶,在北方一座城市的公益分享中,另外一位大学名校妈妈,坦诚的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初孩子靠优异的成绩和全面发展的实力,考入了美国最顶尖的寄宿高中,而且还获得全额奖学金(作为工薪阶层的家庭,确实无法支撑孩子每年五六万美元的学费)。

感恩与自豪并存的心情,促使这位妈妈在孩子美高留学期间,非常真诚和耐心的,为许许多多前去留学的父母和学生,回答着各式各样的疑难问题。

大概孩子美高第二年结束时,沮丧的告诉妈妈:“请您不要再去分享我的任何留学故事了。”毫无防备的妈妈被告知,进入美高读书后,孩子发现自己只知晓这所高中的名气,而不真正了解这所高中内在的文化氛围,发现自己上了一所与己不匹配、没有归属感的高中,而且在怀疑中迷失着自己。

是的, 孩子们也许在成长的某一时刻,不仅特意要与父母拉开距离,更对父母强烈要求,请给他们成长中的隐私空间。 因为孩子们渴望自己再站起来时,在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时,希望不要被外界干扰。


孩子的呼唤,给了这位母亲震撼与反思,曾经自以为了解的世界,变成了未知与盲点。她说:“原以为我讲述孩子的留学故事,是为了帮助许多将要踏上留学路的其他家庭,后来发现,与其说分享,不如说,父母内心深处,有意无意中,有着需要炫耀自己、满足父母虚荣心的成份。”

是的,许多明智的父母在儿女行走中面对未知的路上,不得不要保持低调,缘由“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眼中的美国教育

其实是中国教育

201618日周末,美国公立高科技高中校长柏凯文先生,在美国东海岸的教堂里给美国的华裔父母做了一场“如何教养成功儿女”的分享。

作为《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周刊》数年里都被评为全美国数万所公立高中里,最顶尖的学校,同时,每年这所高中送进美国最顶尖大学的毕业生,不计其数。考取名校升学率之高,完全可以与美国最顶尖的私立高中媲美。

面对此耀眼的业绩,柏凯文校长却这样说:“是的,这所高中确实不错,我是校长,但我不认为这完全是我个人的功劳。因为学校里的生源好,老师们好,即使换了别人做校长,他们一定也会做得非常好。”


瞧,自从他任职以来,高科技高中的方方面面都再升级,他的贡献确实不小?怎么还要这样谦卑?

作为竞争力和前途都被当地居民们看好的公立高中,能考进这所学校完成四年学业,是多少家庭梦寐以求的事情。作为校长,因为他的职位,他的孩子们可以自动入读此校。然而,他几个孩子们,没有一位走进这里的课堂求学。“如果进了高科技高中,仅仅为了考取美国离藤校,为了离名校距离更近的目的来读书,这个意识就狭隘了。”


他的孩子们之所以没有进入这所高中,因为这里并不适合所有人,孩子有他们自己的选择,作为父亲,他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对于他来说,在哪里读高中不是最重要,而是一个孩子爱读书、到哪里都自觉的去读书,更加重要。即使是两分钟的路程,他的孩子也会在车上拿着一本书去读,这个习惯,让校长爸爸欣慰。

在演讲中,校长说了一个词“Poison Ivy”有毒的藤。他认为,我们把考藤作为孩子成长唯一目标,其实这是病态,已经进入到许多家庭和群体里,被毒害着。

在这所高中里,校长也看到一些原本很快乐、带着期望、而且考进来的学生,入读后,路程走得异常的艰难、而且变得愈来愈不快乐、愈来愈找不到自己。他认为,如果当初有些学生进入到其他高中,也许会快乐许多许多。

如此美国最顶尖公立高中的校长,在公开演讲中,不是激励大家去奔藤,也不关注如何提高他们高中的名校录取率,而是让学生们、家长们,更客观的看待自己。记得他反复强调: ”请大家一定要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一定要上藤校?’”


因为中国高考成绩定式下的思维:分数与榜单排名,是所有学生和家庭,从小到大纠结和奋斗的目标。而美国的教育里,对学生的评判标准,没有如此仅仅靠分数这样的量化、单一审核机制,而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审核方式(其中包括:高中四年的学习成绩、标准化考试、体育社会活动、领导力、对社会贡献、个人特长等等)。

这也就是引起了学业至上的华裔父母会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的争议。 华人家庭常常说,我们的孩子成绩最优异,为何美国名校却录取了比自己孩子差许多的学生啊?其实你眼中的美国教育,折射着高考定式思维下的中国教育。

低调是必然

2004年在出版《因缘际会-超越EMBA》之前,我与数百位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今天的国家发展研究院)的EMBA学员,渡过了两年的课堂与拓展生活、可谓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0年就开始入读北大EMBA的学员,他们可谓最早期的企业精英,那时EMBA还不被许多人了解, 他们不仅是首批吃螃蟹的人,而且,也是整个EMBA中最早去接受挑战的“试验品”。

然而,他们哪里仅仅是为读书而来?当初 EMBA2000级学员,走进课堂之时,恕我直言:

他们有炫耀的成份、

有挑战专家的期待、

有在一群牛人里,给自己找到坐标的“窥视”

……

后来呢?他们一同发现了:何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何谓自己还不知晓的世界?


如果仅仅用一句话来概括两年的EMBA学业给予这些企业精英,带来什么变化?

那么我会说: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太多的学员,从一位喋喋不休、急于表现的说者,变成了沉稳、谦卑、拥抱不同声音的听者。”

与其说,有一种成长叫“低调”!不如说,正在高处不胜寒、正在异想天开、正在低落奋起、正在路上行进中的人们,低调是不得不选择之举!

因为你在发现着 ......

发现了太多不知晓的世界;

发现了有多少人比你更优秀;

发现了只有坚守方能抵达彼岸;

更发现了

何谓谦卑的力量、

何谓孤寂的凄美、

何谓善良的温情、

何谓品格的历练,

也许只有当低调变为常态,

才能让一个人的路,

走得久、走的宽、走得远!


作者介绍:

《陈屹视线》专栏伊始于1999年的北京青年报,以作者独特、严谨、犀利的视角,解释中美教育与文化的不同。近20年里,作者完成美国名校大学采访、世界企业精英采访、世界驻华大使夫人采访、留学生采访等,发表系列采访文字几十万。已出版《诱惑与困惑:美国教育参考》、《美国素质教育大参考》、《背洋书包的中国孩子》、《不是男人的错》、《因缘际会-超越EMBA》、主编《送孩子去常春藤– 20位妈妈的教育手记》。

2016年出版的最新力作《名校之路》 -  30年中美教育全景观察,首次披露美国留学中的陷阱与误区。


书摘连载链接:

北京青年报 《名校之路》连载之一



【陈屹视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最关键│小升初必看的十大面试技巧
清华校长慎重提醒:高中三年,家长的角色很关键!影响孩子一生!
清华校长:高中三年家长这样做,孩子不上清华就上北大
愿孩儿多乖巧 天天都是母亲节
至少要什么样的家庭条件,才能够单凭努力就上985、2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