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服饰专栏:军机领、交领和高筒领

J.W.Anderson 2017早秋系列,主题是近代来一直挺有热度的东方主义。其中就有两件中国风的设计,明显借鉴了清晚期的一字襟比甲。这倒让我觉得挺有趣所以今天不如聊聊民国时期旗袍或长衫上五花八门的襟式。

@洛梅笙  

自由撰稿人

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与西方时装史

挚爱明朝及民国服饰

以及新艺术主义和Art Deco风格

J.W.Anderson 2017秋冬系列

现在许多人讲到旗袍,几乎首先想到的就是偏襟旗袍。偏襟,是指衣襟完全偏向一侧的襟式。这种襟式在旗袍当中是最常见的,从清代旗人的衣服开始,便一脉相承。

偏襟旗袍

不过当时还有一款襟式一度有人穿过但现在已经几乎快被遗忘那就是交领。按理来说,清代以后剃发易服,之前的服饰几乎被禁断了。可是到了民国,由于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在民国初兴的时候,就有人对服装的问题感到很困惑——既然推翻了清王朝,自然就没理由穿着原来的服装了,那到底该穿什么呢?人们一时也找不到答案。据说浙江丽水光复当日,就有人“头戴方巾,身穿明代的古装,腰佩龙泉宝剑,站在街头欢迎”。但事实上,民国人根本搞不懂什么是明代古装,在他们的印象中,平时戏文和仕女图中所见的大概就是明代服装了。包括当时女性很喜欢穿着她们口中的“明代古装”拍照,就类似今天的影楼妆。穿古装站在大街上迎风招展,感觉大致就象今天有些人看到播的很火的古装剧,然后穿着在淘宝上买的同款斗蓬外出差不多吧。

二十年代晚期的一件刺绣交领长袍

由于对具体的款式已不了解,当时的人们对于满汉差别的认识里,有一点是非常笃定的——区分于满人偏襟的就是交领。交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时人们认为的可以代表汉人的服装元素,因此当时也有人把上衣或袍子做成交领,大概就是这种“光复汉家”的产物。连黄柳霜都穿过交领的长袍,和她的姐姐LULU在德国柏林留影。

1928年黄柳霜和她姐姐LULU在柏林,黄柳霜身上穿着交领长袍,裤子和绣鞋

高筒领在历史上出现得很早。早在清代——即康熙时代,就出现了这样的领子。不过当时这种领子多是出现在汉人女性的圆领袍上,即在圆领上又加了一个侧襟的高领。到了民国二十年代后期,这种领子又开始流行,在当时第一波出现的旗袍上很常见。领子正中看不到扣子,而是侧在一边。有些的领襟做的与肩齐平,就是刻意的把衣襟的部分收了起来。


《清俗纪闻》中高筒领的领女袍

三十年代初,截发,穿着高筒子领舞会裙的女子


还有一种就是一字襟,这也是从旗人服饰中形成的襟式。一字襟又称为军机坎。它的形式是在领子下方当胸横为一线,上面施以一排扣子,通常为十三颗,故称为“十三太保”。据说一开始将两侧都设计成扣子的初衷是为了脱衣方便。不过这种一字襟在三十年代开始变的流行,扣子也不再拘泥于十三的数字了,有时会在领襟处密密麻麻的见到一大排的扣子。

晚清 暗八仙团牡丹万字纹织金缎一字襟坎肩(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宋美龄就是一字襟旗袍的忠实拥护者。她的双襟旗袍从大陆一直穿到了台湾,终身未改。当时另一位时髦女性,顾维钧的夫人黄蕙兰,也穿过许多一字襟旗袍。应该一字襟在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之后,已经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字襟了。这个襟式会有很多改变,有时实际上成了一个弧形的领襟,变的更具有设计感。

30年代末,北京一位女士,穿着一字襟变体的双襟旗袍

三十年代末,黄蕙兰照片中的双襟旗袍
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一字襟有许多变化,比如弧形双襟,上面用圆扣替代常规的布扣

1943年宋美龄访美,登上LIFE杂志,照片中展示了她喜爱的一字襟旗袍
50年代一字襟已经发展成花式弧形。

今天许多人对旗袍的刻板认识,比如偏襟,倒有点像当年人们对交领的形而上学了。从某种意义讲,大概也是因为它真的不流行了,所以才会有遗古的毛病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啥涩涩的旗袍,成了春节新皮肤的标配?
「纽」转古韵 万般风情
有一种致命的美叫—旗袍
中国旗袍
民国女子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民国服饰的演变,常见的中山装,旗袍等服装的出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