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寅恪为什么以女伶为题旨,写了这些诗


文丨马风


我远远没有读懂陈寅恪,朦胧感到这位史学大师性情有点孤僻,耿介。用市井俚语说,不大合群。


1954年,郭沫若写了亲笔邀请函,请他去北京出任历史研究所所长。他不给这位科学院院长面子,拒绝前往,还把刘公,毛公都搬了出来。对传达信息的那位使者,他喜欢的门生汪籛,也板起脸,好一顿训诫——此事件留给学术界一则著名的轶闻佳话。


老先生的心思,兴趣,精神头儿,全用在书本上了。保持交往的,都是些书味相投,心有灵犀的大书呆子。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他朋友圈的真实写照。诗词唱和,是老先生突破书斋壁垒,进行人际交流的特殊方式,从中可见一斑。


我大致归纳了一下,老先生把诗词写给别人的,有来有往的,包括吴宓,冼玉清,蒋秉南,朱少滨,龙榆生,向达,瞿兑之,詹安泰,董每戡,王起,诸多难以细列的重量级人物。


可是,自1957年起,却以新谷莺为主的女伶为题旨,频频引发写诗的动机,连续写了不少诗。



女伶,说得不怎么好听,就是女戏子。这个新谷莺,远远不及同为女流的孟小冬,梅葆玥,趙燕侠那样名震梨园,一个大师级的学霸,为什么对她这么另眼看待,情有独钟?


写于1957年4月的诗,题目好长,《丁酉上巳前二日,广州京剧团及票友来校清唱,即赋三绝句》。


“暮年萧瑟感江关,城市郊园倦往还。来谱云和琴上曲,凤声何意落人间。/沉郁轩昂各有情,好凭弦管唱升平。杜公披雾花仍隔,戴子听鹂酒待倾。”


这是前两首。此年老先生68岁,所以说“暮年”,说“倦”。“披雾”,言视力模糊,“仍隔”。“鹂”即隐喻新谷莺。这次清唱她未到场,“酒待倾”,热情期待,未果,深以为憾事。


剧团来校,应该是春节前。大年初一,陈家大门贴上了这样的春联:“万竹竞鸣除旧岁;百花齐放听新莺。”对仗工整,应自然之景,也应社会之时,又十分巧妙地表达了“听新莺”的愉悦。就在一年之际最喜庆的日子,披露出这样的心迹,而且用红纸黑字昭示在众人眼前,也算一道可观的风景了。



春联与绝句,都念念不忘这位女伶。说句玩笑话,老先生是不是有点朝思暮想,心猿意马了呢。


苍天不负有心人,1958年,老先生终于圆了“听新莺”的渴盼,有诗为证,《戊戌中秋夕,首创初愈,入城重听新谷莺“望江亭”》


可惜,这首诗已经佚失,无缘拜读。但是从诗题里“首创初愈”,“入城重听”这八个字,老先生在诗作中究竟倾吐了怎样的情愫,大概可以领悟一二。


又过了一年,1959年的3月15日下午,老先生一家所住的小楼,充满欢声笑语,在异常少见的喜庆气氛中,迎来了包括新谷莺在内的,来自广州京剧团的六位贵宾。


老先生近距离地聆听了每个人的清唱选段,足足过了一把戏瘾。随后,由夫人亲自主厨,设家宴招待客人。事后,心潮仍然澎湃不已,意犹难尽,一口气写了下面三首七律。



《春尽病起,宴广州京剧团,并听新谷莺演“望江亭”,所演与张君秋微不同也》:“兼旬病过杜鹃花,强起犹能迓客车。天上素娥原有党,人间红袖尚无家。关心曲艺休嫌晚,置酒园林尽足夸。世态万端同是戏,何妨南国异京华。/江郊小阁倚清寒,新换春装已着禪。青镜铅华初未改,白头哀乐总相干。十年鲑菜餐能饱,三月莺花酒尽欢。留取他时作谈助,莫将清兴等闲看。/葵羹桂醑足风流,春雨初晴转似秋。桑下无情三宿了,草间有命几时休。早来未负苍生望,老去应逃后死休。传语朋侪同一笑,海南还胜海西游。”


由一句“莫将清兴等闲看”,可以看出来这次拜访联欢活动,在老先生心目中,绝不只限于礼节性的交往应酬,而是难得的一次精神沟通和贴近,带来的是温馨的慰藉,一种收获了心灵渴求的满足。


其中的“置酒园林尽足夸”,“三月莺花酒尽欢”,将“酒”重复了两次,让人一下子想到写于1957年那首绝句中“戴子听鹂酒待倾”。曾经的遗憾,终于有了圆满的补偿,从而了却了一腔殷勤热切的心愿。


这年的新谷莺,36岁,老先生正当古稀之年,70岁的一代鸿儒,对待一个小字辈的京剧女伶,表现出如此的热情和礼遇,有点破格,是不是很耐人回味?


到了1962年,老先生又得到一次聆听新谷莺的机会,自然就有了题为《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九夕,广州京剧团新谷莺诸君来中山大学清唱,追感六年前旧事,仍赋七绝三首以纪之》的新作。


“歌动重楼映海光,病夫乘兴亦看场。今宵春与人同暖,倍觉承平意味长。/文字声名不厌低,东坡诗句笑兼啼。千秋有命存残稿,六载无端詠旧题。”



这是第一,第三首。第二首仅有一句“戴子黄柑酒可倾”,其它的,都佚失。可这句的“酒可倾”,太珍贵,是画龙点睛之笔。与前面那些“酒”一脉相承,流泻出的情思意蕴,绵长悠远,如同佳酿一样,醇厚,芬芳,飘洒着浓稠的香气,让人如醉如痴。


“六载无端詠旧题”,是障眼法,其实是有“端”,许多“端”,剪不断理还乱的“端”,而那“旧题”倒是长久的,挥之不去,“旧”得烙刻在心里深处。


除了上面说到的,1957年有《听新谷莺演秦香莲京剧》,《丁酉小雪后六日,晓莹以微病未能偕往市区听新谷莺演王宝钏,意有不乐,赋此慰之》,1960年有《庚子春日,听广州京剧团演新排西厢记悲剧,新谷莺饰莺莺,孙艳琴饰红娘,戏作一律。寅恪昔年尝撰读莺莺传论文,故诗语及之》,以及已经提过1958年的“戊戌中秋夕”那首,都仅仅留下个题目,诗句都已散失,无处寻觅了。


统观老先生的诗作,围绕一个人起兴成赋,包括彼此唱和,篇数最多的,当属夫人唐篔,其次,就是这位新谷莺。


为什么会以新谷莺为题,写这些诗?粗略地说,老先生晚年身处的社会环境,治学环境,加上病残的身体,让他陷于无边的郁闷失落凄凉之中。所以有研究者,把老先生视为最痛苦的学人。



因此与女伶的接近,一方面,满足了他终生挚爱中国古典戏曲的嗜好情趣,另一方面,理所当然地成为他纾解痛苦,排除寂寞,或者像俗话说的,用来消愁解闷的一种方式。同时,老先生虽然一向没有风花雪月之好,总是严肃对待女性,但作为情感健全者,仍然保留着怜香惜玉的细密心态,那也很正常。


新谷莺作为广州京剧团的头牌青衣名角,既有俊俏的颜值身段,又歌喉亮丽婉转,艺技出众,赢得老先生的喜爱,甚至成为粉丝,并操起谙熟的笔墨,为她吟诗作赋,借以抒发满腔欣悦之意,还可留作人生历程的一份纪念,就是合乎情理,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作者 马风民国文艺公众号专栏作者。

简书签
约作者。
曾任哈尔滨话剧院编剧,黑龙江行政学院作家班教授。主要作品有剧本《松岭朝霞》《七月,八月,九月》《高高的兴安岭》以及专著《超越的艰难——中国当代小说散论》等多部。已退休,现居深圳。在ID瑞祺艺术开有'茶余闲文'专栏”

本文系作者投稿。欢迎更多的原创作者向“民国文艺”踊跃投稿,投稿邮箱:wenyizhiguang@163.com,没有稿费。文章要求:1)民国文艺题材;2)原创;3)未在任何媒体包括微信公众号发表;4)篇幅适中;5)附笔名与一小段作者简介(非必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每戡:陪陈寅恪听戏
鹧鸪天·节日长挥湿袖诗
诗酒风流时代已远去
靚聲女伶龔玥 Ⅴ 1:08:44
【诗联雅集】明年春草绿
刻在心里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