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络病学 与疑难杂症
目录

上篇 络病学总论
第一章 络病学概论
 第二章 络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中医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第四章 络病学病机   
第五章 络病辨证   
第六章 络病治疗   
第七章 常用络病治疗药物   
第八章 络病治疗的代表方剂
 

中篇 络病理论临床应用
第一章 心绞痛   
第二章 心律失常   
第三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四章 急性心肌梗死   
第五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六章 高血压病   
第七章 高脂血症   
第八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   
第九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十章 雷诺病和雷诺征   
第十一章 红斑性肢痛症   
第十二章 运动神经元疾病   
第十三章 格林-巴利综合症   
第十四章 脊髓空洞症   
第十五章 重症肌无力   
第十六章 进行肌营养不良症   
第十七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十八章 系统性红班狼症   
第十九章 皮肌炎   
第二十章 硬皮症   
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肾病   
第二十二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第二十三章 慢性胃炎   
第二十四章 肝硬化   
第二十五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二十六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十七章 肾病综合症   
第二十八章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第二十九章 紫癜性肾炎   
第三十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十一章 突发性耳聋   
第三十二章 面神经炎   
第三十三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第三十四章 乳腺增生病
 
 

 下篇 络病理论代表方药通心络
防治血管病变研究   
第一章 运用络病理论研究血管病变防治代表药——通心络   
第二章 通心络防治血管病变作用研究   
第三章 通心络防治心血管病研究   
第四章 通心络防治脑血管病研究   
第五章 通心络防治周围血管病变   
第六章 通心络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研究   
第七章 通心络其他研究

 第三节 络病学的学术地位研究络病学的学术地位
首先应从中医络病学说发展的历史角度去评价。络病学说是伴随着经络学说而发展起来的,经络学说一出现便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和推崇,正如《灵枢·经脉》篇 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络病学说形成发展史上有三个里程碑:络病理论形成于先秦时代的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则奠定 了络病临床证治基础,其外感重六经,创建"六经辨证",成为中医外感病辨证论治纲领,内伤杂病重络病,创旋覆花汤、大黄蛰虫丸等络病治疗名方,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可见内伤疑难杂病"络病证治"具有和外感"六经辨证"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清代叶天士对仲景络病治疗给予充分肯 定,并提出"久病人络"、" 久痛入络"的千古名言,标志着络病学说成为中医重要的病机理论。叶天士作为临床大家对络病辨治非常重视,批评当时"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可见络病学说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发展络病学说、建立络病学临床学科、 建立完善的"络病证治"体系,既是中医学术自身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历史的必然。
 
其次,络病学说是指导内伤疑难杂病临床治疗的应用理论,掌握络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特征及治疗方药将会使许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现代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发生逐 渐被控制,而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中医病理机制和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络病理论代表方药通心络胶囊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充分证实了络病学说的重大临床价值。 随着络病学说研究的深入并在临床各科广泛运用,必将对提高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起到 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
,络病以络脉为依托而发生,容易找到和西医学在难治性疾病研究上的结合点,运用络 病学说并结合西医学,深入进行临床表现出络病特征的多种难治性疾病的病机演变及治疗研 究,将有可能产生新的病机理论并开辟新的有效治疗途径。要注重络病理论研究的物化问题,即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有效新制剂,并通过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一步阐述络病和现代难治性 疾病的内在关系。如选用人络药物为主组成的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病的治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四端
总 论---第一节中医内科学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里的“六大流派”
中医对六气、脏腑病机的研究
重视伤食研究 应对疾病谱变化(下)
《内经》中的精气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