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念慈,小件木器玩出大乾坤 | 藏拍•人物


2017-06-21 19:58 

蒋念慈,明清家具收藏大家。从十几岁就开始在古家具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来经手老家具无数,数件藏品曾创保利、嘉德拍卖天价纪录。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鉴赏、研究、理解以及丰富阅历在当代几无人能出其右者,蜚声国内外业界。

小物件的体系性收藏

提起香港古董商蒋念慈,行内人皆知他是古董家具的收藏大家。家族二代收藏,从18岁开始就跟着母亲一起到广州、上海寻找老家具,他踏足这一领域已经35 年。在广州南沙橄榄镇的老家具仓库,占地面积达2 万多平方米,多达上万件。早几年拍卖市场上屡创纪录和天价的顶级宫廷家具,很多是出自他的藏品。

有趣的是,这位顶级藏家并没有因为被最顶级的古代家具“洗过眼”就眼高过顶,反而对平凡的小件儿器物钟爱有加。他收了上万件古董器物小件,如果你来到他的仓库,一定会被震撼到:一排排、一堆堆的造型迥异、材质各异的香盒、墨盒、箱子、盘子、笔筒、砚台、底座儿、下卷、灯笼、皮带扣……而且都是成系列地一个品类拿出几十个、上百个,令人瞠目。

他喜欢把自己收藏的杂项藏品成系列地拿出来给别人看,比如他会拿出来一系列“趟门”的箱子,横向比较它们,年代、做工、结构、大小、比例、造型、线条尽收眼底。又比如,他会一次性端出八个托盘多达上百件各式带扣,有金属的、有翡翠的、有玛瑙的、有玉制的、有瓷制的、有木质、有法郎彩的……每一盘都美如图画。

这种“任性”的收藏,需要有足够财力的支撑,但这也正是他的收藏方法:想知道一件东西的好坏,要学会横向作比较。比较之下,所有器物都会褪掉粉饰,回归原来的位置,哪个好,哪个不好,哪种线条更适合哪件东西,一切都一目了然。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蒋念慈认为,要想获利必须得成体系性地收藏,没有雄厚的资金很难作出什么名堂。什么叫体系性收藏呢?“首先你不能只买一件,你得买一批,尤其是杂项小件;其次你买了一批还只能算是系列,不能算是系统。还有另外一个条件,就是进行相应的研究,把它背后的文化信息给梳理、归纳出来。做到这些工作才叫系统性收藏,才能真正令藏品增值。”

香盒系列

蒋念慈收藏了几百个香盒,有竹子根儿挖的香盒,还有紫檀、榨榛木等材质制作的香盒。其中一种有口缘、盛放香粉香块用的小盒为香盒,盖身口缘为子母口缘,盖之严丝合缝,防止香粉外露。还有一种没有口缘的,用来装药物和蜡丸。

榫卯结构的竹灯

蒋念慈过手并收藏过不少灯,对灯有种莫名的喜爱。这是一件用竹做的灯,它的好处是榫卯是活的,四面都可以翻折,为什么说它是灯呢?除了它有提链可以悬挂和透气天窗,还有四面雕刻字“日日光明”。

这只灯周身有通花,最下面掩窗拉手贴了鸡蛋壳一样的玻璃作装饰。其中有两个榫他修理过,其他都是原装。把竹子这种材料运用得这么好,器物制作得如此精致是很难的——榫卯的精妙和完整度让蒋念慈很喜欢它。

可赏可玩,方为上等

作为资深行家,蒋念慈并不以材质、出身作为收藏一件家具的标准。他不认为黄花梨就一定比榉木高档,更不认为宫廷的就一定高贵,而民间的就一定粗鄙。他偏偏把它们放在一起告诉别人:所谓的“阶层”,其实大多是人们赋予的。它本身真实的属性,并不是因为皇帝用过就注定高贵,民间手工艺人也可以打造有美感的器物。

但蒋念慈也有自己判断器物“高下”的标准。在他看来,第一等的古玩可以欣赏、可以玩又可以用;第二等的古玩可以欣赏、可以玩,但不能用;像那种只可以远观不能玩又不能用的,只能算是第三等的收藏。当然,他所说的“玩”不是简单地“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很深的文化含量。

蒋念慈支持收藏“理念”先行。他说:“当我们开始入手藏品,首先要问自己想买哪一类,要先做大门类的定位。譬如定位书画或者玉器,然后在大门类中确定自己想买哪个细分门类,譬如是明清书画还是高古玉器。当然,这种分类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另外一种理念先行,比如定位自己买“文房”系列,那么无论木质、青铜、玉器不同材质都可以纳入文房的概念。收藏起步时,他把自己的收藏定位在家具,之后因为他对于木材的精深理解,逐渐演变为木器的系列收藏。

对于小件家居的收藏,他没有可以跟随的老师,也鲜有现成的资料。很多物件,他收了几十年以后还没搞清功能和用途。但他觉得这就是乐趣所在。“玩收藏,一定要有超前意识,走在别人前面,才能显示自己的眼光和判断。”

“趟门儿”的箱子

这种“趟门”他收藏了几十个,第一只箱子年代最早,大概是清中期,它的盖子是由前向后插进去的,满彻黄花梨,做工算好。第二只,同治、光绪左右,结构和做工非常好,背板几乎完全隐藏在木缝里,好像一块木头挖出来一样。而第三只,有两个提手,年代则明显偏晚,几乎到民国。这只做得就不太好,连门板上的瘿木也是一大一小拼起来的,从这个小细节,就知道它整体也不会精细。

小杂件,大潜力

三十年来,蒋念慈不断收集小件家具。基本上以北京和上海为基地,从大行家手里直接收。别人一天只能见到两件,他却能一天见到10件。最多的时候,2003年“非典”期间,一个多月他就收了几十个四十尺的货柜。他不追求最便宜,只追求效率。所以,他能收到令人咂舌的上万件小件器物。

早年,他收藏小件器物价格并不高,三十、五十、几百块都有。那时收藏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他很难拍照、整理和传播,他的很多东西全部一箱箱放在仓库。而现在,他开始感兴趣整理它们,不断做资料搜集,做主题研究。例如他在香港有木笔筒、木盘子等系列收藏,并计划把他的小件收藏纳入展览计划。

这几年,他超前的眼光开始得到验证。香港上拍的一些小件,价格很强劲,小件家具潮流渐起。例如,香港佳士得明末黄花梨制作的茶壶桶、香盒等都是10 万起拍价格。

蒋念慈看好小件器物未来的升值空间。他认为,小件精品的数量目前还是未知数,所以首先从数量上,小件市场就非常值得看好。大件儿家具受到的欢迎程度有目共睹,而目前小件的价值还处于洼地。

文/ 董萍

图/ 由受访者提供

今日编辑 / 雨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念慈:观器形而下,得器形而上 || 窄门文化
苏富比的小件明清家具、木器精品
士林典藏 稀见木作小文房
一点资讯【张辉:明万历年木器的标型器】
都承盘:文人书房必备雅器
百年老字号为故宫修复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