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詹福瑞:李白研究述略(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都曾在四川生活过。李白出生于四川,在绵阳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基本上定居在成都。二人在中国诗歌史上一直以“李杜”并称,但是,在20世纪以前,李白研究一直无法与杜甫研究的盛况比肩。现代意义的李白研究也正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这一时期李白研究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以传统的学术观念研究方法来校注整理李太白全集,考证李白的生平事迹,取得了超越曩昔的成果;还表现为现代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的引入,拓开了李白思想、个性、心态以及李白诗的风格与艺术成就研究的新领域,取得了带有20世纪标志性的新成果。”世纪至今的李白研究,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的李白研究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的李白研究集中在李白集版本的调查与清理、李白诗歌选本的编选、对李白全面概述性的研究、李白身世的专题研究四个方面。

(一)李白集版本的调查与清理

李白集版本的调查与清理是李白研究中最基本的文献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介绍20世纪李白研究历史的书与文章,却较少涉及这一领域。这项工作是由詹锳开始的。詹锳是20世纪李白研究的代表性学者。詹锳,1916年生,山东聊城人,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山东师院、天津师院、河北大学任教,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李白研究会会长。他在李白研究方面撰有《李白诗论丛》《李白诗文系年》、主编有《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等。论及詹锳李白研究的成就,都会谈到他的李白诗文系年和注释,其实他的李白版本研究、诗文辨伪与诗文系年工作几乎同时。1943年8月发表于《浙江大学文学院集刊》第3期上的《李白集版本叙录》一文,对唐宋时期李白集的编辑、刊刻与版本源流作了全面梳理与叙录。另有《李白〈菩萨蛮〉〈忆秦娥〉辨伪》辨二词非李白之作,发表于1944年《真理杂志》1卷1期;《李诗辨伪》发表于《东方杂志》1945年第41卷第2期,对《长干行》其二、《少年行》《猛虎行》《去妇行》《戏赠杜甫》等16首诗、《比干碑》一文,作了真伪之辨。詹锳之后,此时期此项研究工作再无人开展,到了70年代,才有接续,而且研究的主力主要还是詹锳及其弟子。李白文集今传宋蜀本有宋甲本,此为国家图书馆藏《李太白文集》,为南宋高宗时蜀地刻本,缺卷十五至卷二十四。另有日本静嘉堂文库从陆氏皕宋楼所得《李太白文集》,称宋乙本。杨桦发表于《天津师大学报》1983年第5期的文章《宋甲本宋乙本〈李太白文集〉为同一本版》,比对行格与款式,边栏与版口版心,体例与编次,字体与误字、衍字、脱字、讳字等,考定甲乙本俱为南宋时刊本。詹锳发表于《文学遗产》1988年第2期的文章《宋蜀本〈李太白文集〉的特点及其优越性》进一步考证证明宋甲本和宋乙本是从一副书版印出来的,并全面论述了宋蜀本优于其他通行本之处。詹文还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李白作品的分类、李白诗文最早的编年和李白游踪的最早考证等。

(二)李白诗歌选本的编选

李白诗歌选本的代表性选本有《李白诗选》(胡云翼选辑,罗方洲、唐绍吾注释)、《李白诗》(傅东华选注)、《音注李太白诗》(沈归愚选)等。这些选本以普及李白诗歌为出发点,所依注本主要为王琦注本,以简洁明了、简单易懂的方式作注。此外,值得学术界重视的是,一些以现代的学术思想和方法来研究李白的学术论文,出现在选本的“前言”部分。“如张立德为胡云翼《李白诗选》撰写的前言《李白研究》,称李白为理想派诗人,傅东华《李白诗》的前言《李白研究》以'超世’统摄李白思想与艺术,都是用新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李白的尝试。”这些选本为普及李白诗歌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起到了学术引导的作用。

(三)全面、概述性的研究

概述性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傅东华《李白与杜甫》、汪静之《李杜研究》、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李白研究》、玄修《说李》、公盾《李白研究》等。这些著作从宏观着眼,对李白的作品、身世、思想与性格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其中不乏中肯切当之论。“公盾从任侠、老庄及魏晋玄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等多方面的影响,来研究李白的复杂而矛盾的思想与性格,并以仕宦长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认为:李白前期热衷功名,后期则由魏晋文人式的放歌纵酒的生活、佛道的虚无思想,逐渐代替了前期的慷慨激昂。研究视野开阔,结论也可信。”

此类著作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是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津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就职于京华美术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重庆国立编译馆、南京国立编译馆、北京师范大学。其研究李白的著作主要是《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该书写于抗战爆发后的重庆,1941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另有1953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略稿》第八章“唐代诗歌”第四节是李白专节,还有写于1951年的传记《李白——纪念李白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年》。李长之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哲学,颇受康德和尼采思想影响,所以他能够激赏李白的浪漫,从李白身上体验到超人的生命力,并且认识到李白的本质是热爱生命和生活,所以《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的价值不仅在于研究了李白与道教的关系,勾勒了李白成为道教徒的过程以及道教对李白的影响,还在于对李白生命力的研究,并从生命力出发对李白人生矛盾与痛苦进行了独到而又深刻的揭示。这是对李白内在世界深刻而又富有个性的发掘。

(四)李白身世的专题研究

李白身世研究是李白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这方面的代表性文章有李宜琛《李白的籍贯与生地》、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胡怀琛《李太白的国籍问题》、詹锳《李白家世考异》。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旧说多倾向于蜀中。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明确提出李白生于蜀地。魏颢《李翰林集序》:“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亦言李白生于蜀。二人皆为李白当世之人并切近者,蜀地之说,当来自李白自述。到宋代,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君名白,广汉人。”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谍。公之孙女搜於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於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於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虽然未言生于何地,但从文章顺序看,李白亦当为李白父亲潜还广汉后所生。

李宜琛文首次提出李白生于碎叶而非四川。陈寅恪文据李白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的《为宋中丞自荐表》称年五十七,上推其诞生之岁应为武后大足元年(701),而李白父亲于神龙元年迁居蜀汉之时,李白已经五岁。可见李白生于西域而非中国,其本为胡人无疑矣。胡怀琛文考证,碎叶即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呾逻私城,李白即出生在此城,五岁时由他的父亲带他回到巴西,即蜀地。因此,李白可以说是一个突厥化的中国人。詹锳《李白家世考异》亦云:“意者白之家世或本商胡。”持西域说的主要论据是李阳冰神龙元年迁蜀的记载,不过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怀疑“神龙”为“神功”之讹,即李白父亲于武后神功年间迁来蜀地,如此,生于大足元年的李白,其出生地必蜀地矣。

以上讨论和研究,为之后的李白身世研究,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思路。

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李白研究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李白研究,既相沿了20世纪40年代前李白研究的路子,又在该时期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相沿前一时代研究路子,体现在诗歌选集仍是主要出版形式,其身世、思想性格、艺术成就与风格等仍是主要研究方向。而较大的发展与变化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李白生平事迹和诗文系年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二,受社会与政治风气影响,这一时期的学者把阶级性、人民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并以此为指导,使得研究成果呈现新面貌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代表性著作有詹锳《李白诗论丛》《李白诗文系年》、林庚《诗人李白》、王运熙等《李白研究》、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王瑶《李白》。流行较广的诗歌选本有舒芜《李白诗选》、苏仲翔《李杜诗选》、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李白诗选》。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作于20世纪40年代,刊行于50年代,此后又经历多次翻印与再版。该书以年月为纲,对李白三分之二以上的作品进行了系年,考证了其诗文写作时间和背景。该书文史互证,征引史料考证李白的行踪和事迹;征引旧注、诗话、总集中关于李白诗的评论,辨析诗之义旨。该书的考证,多严谨可信,为学术界所推重,为此后的李白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在研究李白生平事迹方面获得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如辨明李白的出生地为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将旧说条支进一步缩小了范围,此说已获学界普遍认可。稗山《李白两入长安辨》一文,首倡两入长安说。该文依据情感类型,把李白关内诗分为三类,认为如按一入长安说,其中踌躇满志和忧谗畏讥类可以解释,而穷困潦倒、进身无门、渴望遇合类则无法解释,加之时间每每发生抵触,难于安排,因此,稗山提出二入长安说。第一次入长安在开元二十六年夏至开元二十八年秋之间,李白从南阳启程,到长安后住终南山,认识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等人,秋末离开长安出游邠、坊,在那里度过一个冬天,第二年春回到终南山,大约五月间东归梁园。天宝元年秋,李白因贺知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第二次入长安,此次李白自南陵启程,天宝三年东归,走的是商州大路。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断定李白一入长安是在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此说也成为李白二入长安说的重要结论。

这一时期有关李白的思想、性格及艺术成就的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林庚的《诗人李白》。林庚(1910—2006),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林庚既是现代诗人,又是著名古代文学研究家,他研究李白的著作为《诗人李白》,1954年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1956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再版。该书中李白诗歌为大唐太平盛世之音、代表了人民普遍愿望的观点以及对李白的布衣精神的实质的探讨,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胡国瑞、裴斐、陈贻焮等都参加了这一讨论。这场讨论,虽有一定的局限或有失偏颇,无疑也推动了李白研究的发展。如林庚的两个主要论题,就把握住了李白思想与诗歌内容的神髓。他论李白的布衣感,并不仅仅视为李白个人的思想,而是继承了前代思想中的民族成分、又结合着盛唐精神面貌的“一种要求平等自由的解放情操”“是那时代中解放的情操与高涨的民主的意识形态”,揭示了李白精神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气息。他在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时认为,李白的诗歌成就不仅在于他对盛唐特色的体现,更在于他典型的风格使他成为了性格鲜明的诗人,他的浪漫与飞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既鲜明概括出了李白的诗歌风格,也指出了李白风格所代表的时代面貌。

王运熙也是这一时期李白研究有代表性的学者。王运熙(1926—2014),上海金山人,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复旦大学。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乐府研究方面,于李白研究亦贡献甚大。20世纪50到60年代,他与青年教师及学生编写的《李白诗选》和《李白研究》,是这一时期李白研究的重要成果。《李白研究》论述了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及李白作品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同类论著中讨论得最为深入细致。

此外,孙殊青《李白诗论及其他》一书在李白诗中的自然形象、妇女形象等方面也有所建树。

专题研究方面,俞平伯、任二北关于今传李白词真伪的讨论和王运熙、俞平伯等人关于《蜀道难》寓意及写作年代的讨论,使这两个至今无定论的问题的研究达到了非常深入的程度。这也是这一时期李白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詹福瑞,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尚君| 40年来,第4部李白全集校注,是终极版吗
[名家] 刘玉凯 || 教坛精英,学者楷模 ——詹鍈先生的学路历程(下)
陆游《入蜀记》引据诗文的价值
李杜诗版本盘点
任文京丨师前贤而不泥古 法西学而未失本——詹锳先生整理李白全集的版本学、校勘学思想
《李太白全集校注》荣获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