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美学在生态型度假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美学概述

1.起源及中心思想

中国的美学,起源于中国的哲学。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强调生命的超越。不同生命之间互相联系,浑然一体,超越外在的物质世界,伸展自己的性灵。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美学,是一种生命体验和超越的学说。中国美学体验中的世界,是一种寻求生命感悟的过程,所谓“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即在超越的境界中获得深层次的生命安慰。 


2.对大众审美学影响较大的分支

楚辞。楚辞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和唯美主义精神,浪漫的吟咏,唯美的气质,感伤的格调,敏感的情怀,多思的心胸,对中国人的人格和心灵境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辞的悲,是一种淡淡的忧愁,似淡若浓,似有似无,在中国美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


禅宗。禅宗美学始于盛唐时期,追求空灵淡远的境界,重视古拙苍莽的气象,推崇冷逸荒寒的意味,以平和幽深代替激昂蹈厉,以淡逸素朴代替绚烂堂皇,重视境界,强调妙悟而贬斥技法等,都是这种审美的集中表现。


二、中国美学与度假产品的关联

中国美学更关注人心灵的超越和生命的本真,强调穿越表现去感受事物的本质。它摒弃一切繁杂的雕凿工艺,反对喧哗华丽的人工景观,更强调自然和养生。而当前的度假产品,都将受众人群瞄准了都市中有一定消费水平的人群。这类人群往往忍受着工作的高压,渴望慢下脚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回归自我,关注养生。这种追求人与自然融合的回归精神,与中国美学所强调的精神内涵,是契合的。


三、中国美学特征在度假产品中的应用

1.氤氲之美—色彩

“氤氲”二字最得中国艺术之韵。苍茫氤氲之气,是决定艺术成败的关键,它不是物质之气,而是生命感。中国的山水画,画的是一副青绿山水卷,但给人的感觉是世界空灵而幽阔的飘逸。任凭万千世界姹紫嫣红,在画家的笔中,黑白灰的浓淡相宜,加上几抹新绿,就刻画了一个氤氲气化的世界。反映在度假酒店色彩的运用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最好的颜色来自大自然

传统的酒店设计中比较追求高端材料,追求稀有感。而现在及以后度假产品的趋势,是应用一些自然质朴的原生态材料,如毛石、芦草、竹编、木材质、清水混凝土、泥土、砾石等常见的自然材料。很多精品酒店,特别是度假型的酒店,都开始在大自然中去找材料。对度假酒店来说,最好的色彩是透过窗户的大自然,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植物是绿的,花朵是五彩的。土墙、黛瓦、毛石、植物就是建筑本身的颜色,与山水画中的自然契合,有一种安静的、自然的、野趣的氤氲之美。



图1 杭州安缦法云


浓墨重彩相融于环境

自然中的浓墨重彩,往往来自于植物的色彩。我们无法拒绝彩色的应用,因为满山的枫叶、纷纷的樱花雨、开满山野的花海,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京都的虹溪诺雅酒店,位于岚山的名胜景地大堰川河畔,每到秋天,隐隐青山之上,万峰瞰翠,秋色已经开始布满山野,葱郁林木中缀着点点儿苍黄,深红浅红、明黄橙黄、深绿浅绿,看似一片一片,却又这样肆意彼此交融着,红叶如火如荼瑰丽无比却又看似不经意,即便如此浓墨重彩,但与酒店相映成趣,毫不突兀。



图2 京都虹夕诺雅酒店


2.灵的空间——理水

艺术是灵的世界,更是一种让生命在“灵想”中回荡的空间,记忆、想象、生命体验等都在这样的空间中舒卷。水是最有灵性的空间存在,郑板桥有诗云:“流水澹然去,孤舟随意还。”流水和孤舟在中国的美学中,往往是人在灵动的世界浮荡的寄托。


在度假产品的设计中应善于理水,水会使空间艺术化。不同的水景形式,与周边的景物形成的关系也不同,所呈现的空间和气场也各有千秋,可以为度假体验带来灵动的空间。


湖面

湖面多为静水,宜活不宜死,宜虚实结合,方为灵动。水中有哲理、水中有韵味、水中有道意、水中有禅味,与中国的哲学精神契合,是中国艺术家最喜欢表现一种艺术载体。在度假产品中借湖做景,当充分利用枯枝斜树、垂钓泛舟等山水画中常见的景象与活动,烘托湖面的韵味的灵性。



图3 平静的湖面


静水面

静水面模拟了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一种水体形态,它宁静、轻松而平和,光影因借,倒影成双,映射的天空和周围的景物,使水体与环境融为一体,是一种非常具有凝聚力的空间。巧借不成的时候,我们可用“人造”的手法,去营造静水面的韵味,它往往借助近处与远处的视觉差,在实与虚的空间中转换,将人化为环境中的一个点,融入到大自然中的气场里。有时我们也会在酒店重要的入口空间和建筑外环境中,使用静水面元素,因为它对外环境的反射和没有波纹的平静所带来的震慑,往往可以强调空间应有的沉稳。



图4 人造的静水面


在度假景观营造上,若要增加静水面的反射功能,水面应在需要映射的景物之前,观者位于景物之间,水面大小则取决于景物的尺度和所需要映照的面积多少。水体越暗,倒影越强,而若使水色深沉,可以增加水的深度,并使用黑色材质增强水底和池壁的深度。


溪流和跌水

静水使人宁静,动水则让人欢悦。溪流和跌水是流动的,是活泼的,淙淙的流水声充满着灵气与活力,它往往与自然的环境结合,是建筑与景观的纽带。溪流往往是两岸相对密实的植物空间挤夹出的带状虚空间,这个带宜弯不宜直;溪流纵向的蜿蜒性形成了急流与缓流、深潭与浅滩,是为活水,应避免直线段太长,用蜿蜒、蛇形、折现代替直岸线;溪流转弯的时候,尽量避免一个半径去完成,多一些变化,甚至弧线折线来回切换,才能尽显水的灵动。驳岸设计可多用自然式亲水驳岸,利于提高人与环境的参与性。过长的溪流可恰当的地方营造高差形成跌水,增加野趣的魅力。



图5 有收有放的水岸空间


涌泉和喷泉

涌泉和喷泉,往往是环境的焦点。在入口,涌泉和喷泉可营造仪式感,如归家的人远远地看到家中温暖的灯光那样亲切而温馨;而在公共活动区域,比如酒店的高端用餐环境,涌泉的汩汩水声往往衬托着环境的静谧和亲切。


3.四时之外——虚实空间

四时之外,是中国人独有的时间观,世间所有的静物,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也体现了中国人在时间观念中的超越思想。艺术家若受时间的限制,以写实的方式来表达,只能“碌碌抹绿涂红”,不能超越物象,因此中国式的美学善于用艺术的手法穿透世界的表象,让心灵与生命的本真契合。这样的艺术手法,便是虚实,是中国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吐纳之术,一种推挽之术,一种疏与密的节奏,一种动与静的结合,它给人更多地想象空间,其中对空白的关注,是中国美学空间意识的核心组成部分。


留白空间的设计

“非园之所有者,乃园之所有;非山之所有者,即山之所有者”,讲的是借用山、水等景色,为园之场景。在度假酒店的设计中我们常常会借用海之辽阔、水之灵动、山之秀美,作为一种空白空间的存在,为场地带来灵气。如洱海边的度假酒店和民宿,大多数景观都是借这天地之所有。在这里,邂逅几块形状肆意的石头,枯萎的树枝,或是一只空的罐子,很多在繁忙的生活中被忽略的细小器物,都能引发对生活无限的感慨。



图6 洱海边的度假酒店



图7 洱海边的度假酒店



图8 简单的器物


借山景的虚空间手法也可为度假酒店带来灵性。推窗见山,云就飘了进来;在竹海茶田,目之所及皆沁人心脾。没有城市化的天际线,景物由实往虚漫延,在城市中被塞满的心也慢慢地随远山推远了去。大到酒店整体空间营造,小到一面墙,一扇窗,一个院落,都可用到虚实相间的手法。



图9 依山而建的帐篷客溪龙茶谷度假酒店



图10 望山品茶的度假生活


实体空间的设计:亭廊和景墙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我们的目光向远方推去,推到渺不可及的地方,此为推;万千世界的景象归于一亭之中,此为挽;一推一挽,彼此互荡,与自然相融。亭子既是点缀,也是引领,是游览线上的关节点,收摄重景,使松散的园子有了点睛和休憩目的地。游人坐于亭中,看着美景,疲劳的步伐得到缓解,迷茫的心结得以解开,忽然在不知不觉中,扩大着你所认知的那个世界,心灵浮现出潜藏的妙色,大脑暗合天地的声音。


亭廊、景墙等如此,是虚空间中穿插的实体空间,在度假景观空间的营造上,可作为酒店精神和主题的集聚点,是点气之笔。如图12,它们的本身构成这芸芸世界的一种景观,帮我们划分出了远与近,虚与实的空间层次,给思想更多放飞的空间。 



图11 海边的景观亭



图12 富有诗意的景观亭


4.以小见大——植物空间

中国的哲学和艺术理论中,存在着一重要思想,就是以小见大。恒河沙书,一尘观之;浩瀚大海,一沤见之;一拳石,可以知高山;一叶落,可以知劲秋;一朵卫华低吟,唱出世界的奥秘;一枝竹叶婆娑,透出风云变幻的华彩。这说的就是植物的造景,可以蕴含无限的意境。哲学和艺术上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反应了当下中国人文化心理上的变化。文人意识的崛起,让山林境界为人们推崇,隐逸文化的流布,使人们返归于成就心性的圆满。



图13 点景树与片石


组团小景体现大天地

组团小景体现大天地出自古代造园的手法。郑板桥曾诗云:“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在如此闭塞的小小居所,石笋和数竿修竹就可以勾画出一番大天地,无限就在有限之中,就在一丘一壑、一花一草中。这种以小见大并不是指一种微缩景观这样按比例缩小的景观,而是一种意境的超越。


现代园林的发展以及现代人审美观的不断改变,古代的石景艺术形式已经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现代的造园手法中,也常用石笋和修竹、点景树和置石等元素,但会用一种极简的手法,一抹素雅的色彩,用最简洁的方式勾勒出无限意象,将中国美学中的意境之美表达地更加纯粹。中式极简的组团小景,不仅形式优雅,每个元素的运用都极为慎重,多见于度假产品的庭院、内庭等小空间景观。


疏密相宜的大空间

大空间的植物种植,更讲究疏密相宜。这里所探讨的空间,是整个度假产品所处的外在环境。造园者们已渐渐从精致的、复杂的搭配手法,转而向追求自然的粗犷上尝试。



图14 花间堂酒店景观


杭州花间堂的外环境植物处理手法,颇为大胆,虽然手法上粗野,但对于“野”的尺度拿捏非常适宜。过多的修饰会抹杀这片原生态湿地(位于原生态景区西溪湿地内),而全然不动又无法保证舒适的居住环境。只有在一个惬意、舒适的环境下才会有欣赏野味的心情。整洁的栈道、精心规划的动线安置在杂乱野生的植被中, 住客在任何路途中都将置身于湿地的大自然内。在转角、视线尽头等地方点缀一颗两颗点景树,人工与野生交织、疏密相间,展现的是原生的生态景观,又不失空间秩序和节奏。


5.大巧若拙——置石

置石在中国意境的园林中不会少见,无论在造型奇特的古树下,还是在静谧萧然的竹林里;不管是曲径通幽的园路旁,抑或是宽阔开明的草坪上;不管是在水中,还是在内庭,总能看到几处置石。有些三五成群,有些独处一隅,或卧或立,或仰或俯,或险峻或平坦,或开或合或扬或收,但它们与周边环境总能那么和谐。不管是在古典的园林中,还是在现代极简的诗意景园中,它们与建筑相得益彰,与花草植物浑然天成,与流水相濡以沫。有时会衬托建筑的庄重沉稳,有时又点缀着环境的俏皮野趣。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千奇百怪的石头,枯槁、瘦硬,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气息,但在中国美学中,却被艺术家们视若珍宝。这种文化现象的根源是中国人独特的哲学智慧:大巧若拙。中国人对枯藤、残荷、老木、顽石等的欣赏,书法家对老境的吟味,花甲对枯笔焦墨的神迷、文人竟相以守拙为字号斋名等等,都是出自大巧若拙的哲学智慧。可以说东方人发现了枯槁的美感,在深山古寺、暮鼓晨钟、枯木寒鸦、荒山瘦水中,追求一种独特的美感,这是东方人贡献给世界美学的重要理论滋养,也是楚辞对中国审美影响至深的体现。拙道即天道,大巧若拙中,推崇的是一种自然的、天生的、朴素的美学精神,强调朴素纯全的美,体现了崇尚自然的中国美学精神。所以山石的精神寓意,与生态度假酒店的精神内核,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图15 苔痕历历的枯藤石笋间,透出一种天趣


在造园的选石方面,大可不必斤斤计较是否属于名石,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做成有地方特色的、有自己艺术风格、有自己理想的园林。石头本身是没有灵性的,但当造园师用艺术的手法去精心安排之后,就会予人以无限美好感受,石头就有了灵气。安排景石时,要做到有聚有散,有前有后,切勿一字排开,不可等边三角,更不能四边或平均分布,忌大小、形状相同或相等,必须大小搭配,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方中有圆圆中见方。组石如母子,亦称母子配,即母亲总是抱最小的孩子在身边,而稍大的孩子却自顾自的在旁边玩耍。


结语

中国美学是一个很哲学的审美范畴,它在当今的度假产品景观中的运用,大到一种意境、细到一颗石头的形态,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但以追随中国美学的精神内涵去打造度假产品以达到让客人休养身心的目的,总不会跑太偏。



图16 空灵淡远的境界



图17 安静而朴素的美


《景界》是由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主办的一本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服务,面向旅游智力咨询、投融资运作、景区规划管理等旅游相关领域的专业期刊。本刊秉承国际性、前瞻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之宗旨,围绕旅游咨询、规划和成果案例展开研究,为旅游业界创造交流平台、提供论文发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岩石花园丨石缝里的大自然,竟然美成这样?!!
美学和诗意的共鸣 | 广州合景泰富·朗云花园
西塘良壤酒店&一间改变酒店与入住者关系的酒店
追溯在地美学,2021年度刷新地标的20个酒店及精品酒店
酒店设计丨绿维度假酒店设计思维--四大要素八大手法
朗联设计力作—广西古象温泉度假酒店设计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