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孔子
 

         解读孔子

转自中国教育人博客 余永久教育博客

 (2012-01-15 14:57)

解读孔子

前日游曲阜,瞻三孔,见“至圣先师”之名号,近日读《论语》,思孔子,始明白当之无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自我小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生命要进行漫长的学习修炼,这种学习,是终身学习,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学习,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学习,是朝向真理,朝向生活的永恒探索。

 “三十而立”。何谓“而立”?“立”,即生命独立、独特地站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个充沛的个体。一个人因何立于世?熟练地处理各种事务,拥有基本工作能力,这种基本修炼,是职业生涯的立身之基。因此,这个“而立”,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职业境界的起点,更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命的开端。

 “四十而不惑”。有了坚定的信念,人就不会再被种种声音所迷惑。这些迷惑,既有外界的种种诱惑,又有内心的种种困惑。为何先是“而立”,然后再是“不惑”?为何先是专业发展然后才是职业认同?因为专业发展是技艺之事,而职业认同关系到生命的意义感,它是朝向真理的体悟。

     “五十而知天命”。真理与大道,在每个时代,在每个独特的生命里,总会呈现为不同的实现方式。这一独特的实现,依循着天命。天命对于孔子而言,就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以道德(仁)的绝对价值,来规范社会和人生。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的天命是什么?它必然也是真理与大道在此处的一种显现与规定。对它的认知与体认,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

 “六十而耳顺”。生命既已洞察大千奥秘,它就能够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理解不同意见背后的合理性却又不失自己的判断。这也意味着生命获得了一种新的姿态,一种与整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态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人生之最高境界,生命之圆满状态,真正的自由之境。也许对此一境界,我们终身不能企及,但是,它的存在,让我们的生命以及职业,有了一份高贵与神圣。

     孔子用简洁的语言把他自己的生命勾勒出来供我们阅读。我们在这里读到的,是不同于耶稣反抗、牺牲、成圣的宗教先知叙事,不同于苏格拉底追索、批判、献身的哲学先知叙事,而是一个丰富、充盈,又不断超越的生命叙事。

 孔子没有作过一首诗,但是他的整个生命呈现出一种“诗”性;他没有写出一篇正式的哲学论著,但他的整个生命呈现为本质的“思”的状态;他没有波澜壮阔的生命经历,却提供给世人一个在平凡生活中由最普通的生命达到至高境界的叙事史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
五十以学《易》
于丹《论语》心得之七
【生命的境界:活出自己的生命真理,活出自己得最高意愿】
《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