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家正解——“担截法”及其临床运用

1. 何谓“担截法”?

    《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以歌诀形式介绍了十二个常用穴(注: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通里、列缺、太冲)的临床应用,为学习针灸者所欢迎。

   歌诀在列举了十二穴名称之后,有这样两句:“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这“担”和“截”是什么意思呢?诸家的解释颇不一致。

    有的说“担”指补法,“截”指泻法;

    有的说:“右手提引谓之担,左手推按谓之截”;

    有的说“担”指取双穴,“截”指取单穴。

    明汪机《针灸问对》说:“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二穴,或两手两足各一穴也。”看来这样的解释是可取的。

   假如说“担”“截”指的是补泻法,则十二穴下有的已直接说明,如列缺穴条“若能明补泻,应手疾如拿”,不必再用含蓄的字眼。另一些解释,汪机也不赞同,说“法不经见,故诸家各以己意而释之也。”

    现在我们采取汪机的解释,原句的意思就是:应当取双穴的取双穴,应当取单穴的则取单穴。

     关于“担”、“截”,在《拦江赋》中也反复提到。

     赋的开头说:“担截之中数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列举了八脉八穴的配伍运用。

     此后又有说:“公孙、照海一同行,再用内关施绝法”;

    从这些用词可以了解,“截”可以作“绝”,又可写作“拦”(为了押韵),说明“截”有截半、截止、阻拦的含义。(《拦江赋》的“拦”也含有这一意思,《针灸大成》误作“兰”,原来《针灸聚英》引自凌汉章所编集的针灸书写作“拦”为是)。

   “担”是挑担、双挑的意思。

   这是形象地把取双穴称做“担”,取单穴称做“截”。


2. 担截法的临床运用

   担截配穴,主要是就四肢部的穴位而言,天星十二穴和八脉八穴都是位于四肢,绝大部分是在肘膝以下,其中只有环跳一穴位置较高。这些穴位都是四肢部的常用穴,对头身部病症的远道取穴应用很广。

    担截配穴,也可说是对远道取穴法的配伍应用作出分析。从《拦江赋》的叙述可知,四肢穴的应用,既可取单侧一穴(截),又可取双侧双穴(担),上下结合起来又有上担下截、下担上截等法。

    如心胸痛:取双侧的内关是担法;

   小腹痛,取单侧的公孙是截法。

    又如心胸痛,既取双侧内关,又取单侧公孙,则是上担下截法:

    相反,腹痛取双侧公孙,又取单侧内关,则是下担上截法。

    一般以主要的一端用“担”,另一端用“截”。

    如病在脐上者用上担下截法,病在脐下者、用下担上截法。


   担截法具体可分为八种、举例如下:

(1)上截法:如牙齿痛,取单侧合谷;

(2)上担法:如胸闷,取双侧内关;

  (3) 下截法:如腿痛,取单侧环跳;

  (4) 下担法:如腹泻,取双侧足三里

  (5) 上担下截法:如胃痛呕吐,取双侧内关、单侧公孙

  (6) 上截下担法:如腹痛,取单侧内关、双侧公孙

  (7) 上截下截法:如胁痛,取单侧外关、阳陵泉;

(8)上担下担法:如胃痛,取双侧内关足三里


   “担”,一般是左右两经同取,在上下肢同取单穴时,可称作“上截下截”,又可把它看作是另一种“担”法,即“上下同担”,这多数是手足同名经同取。

    左右同担、上下同担,都是以同经或同名经为根据,这也是《拦江赋》所说的“皆在本经担与截”。


【小结】

   由上述可知,担截法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对四肢常用穴的灵活运用,使之能发挥更好的协同和治疗作用。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登,编辑:DHL)


参考文献

[1] 李鼎著 胡玲 汪润生 阎丽萍 协编. 针灸学释难(重修本)[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零起点学针灸
如何选穴 明明白白告诉你——基于《拦江赋》刍议担截法
担截_法新解_曹大明
针灸经典歌赋《玉龙歌》白话解: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
针灸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