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IT 2019丨《中国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技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为推动FFR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合理筛选需要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让众多PCI医师能更全面地掌握和运用FFR技术,由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及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等众多国内PCI专家共同拟定的《中国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技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2019年3月29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9)上正式发布,《共识》同步发表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年3月刊)上。《门诊》编辑在发布会现场为您带来全方位的报道。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态势,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但PCI适应证大部分都是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的结果来决定。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技术仅能对病变的解剖学进行评价,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病变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近20年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逐渐成为公认的有创病变功能学评价指标,以FFR指导的治疗策略被证实安全、经济,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临床中一直没有针对FFR测定技术临床路径的统一标准,也给临床介入医师带来一定困扰。此番《共识》的发布,将为FFR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与编写的部分专家有(排名不分先后,按姓名拼音排序):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珏教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大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丽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郭宁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新央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金琴花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李刚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李妍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怡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北孙福成教授、陶凌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毅宁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北赵迎教授。

陈韵岱:通过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制定推动我国生理学评估的发展

陈韵岱教授在发言时表示,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出席本次《共识》发布会。目前生理学评估在我国应用数量远远不足,临床医师对生理学评价理解尚不充分。为推动我国冠脉生理学评估的发展,亟需在技术操作上制定规范性的标准;在指标的判读上建立专家们的共识;在后续推动方面形成培训范本。希望《共识》能满足操作细节标准化、指标判读及后续培训范本应用等三方面作用,解决我国在生理学评估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理学评估的发展。参与此次发布会的专家都有丰富的PCI经验,也都是各地区与中心的一线专家,希望大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共同推动这项工作的落地。

陈纪言:FFR使用量不足将直接影响PCI治疗质量

陈纪言教授表示,生理学评价的临床证据越来越充分,FFR作为评价冠脉缺血的“金标准”被广泛应用。但我国目前FFR的使用率不足1%,使用量严重不足。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临床医师PCI治疗质量,对治疗策略的制定及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虽然在推广生理学检测、改变临床医师治疗理念的过程中将有很多困难,但相信《共识》的发布将成为生理学检测理念推广的一大助力。

钱菊英:依托指南,更新理念,推动FFR技术落地

钱菊英教授说到,从1993年压力导丝测量FFR文献发表,至今已经有二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发表的DEFER、FAME、FAME Ⅱ、FAMOUS等重要研究结果把FFR的适应证从稳定型心绞痛扩展到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罪犯血管,从临界病变扩展到多支血管病变、弥漫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目前,FFR在稳定性冠心病中应用的证据等级最高,《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和《2014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推荐等级均为(I,A)。希望我们国内临床介入医师积极更新理念,尽早推动FFR技术在国内落地,造福广大患者。

苏晞:全面开展FFR技术不仅需要改变医师观念,还需团体协作

苏晞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我国FFR开展历史及应用现状;他表示,我国开展FFR技术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临床应用仍然不足,且由于没有规范的数据收集标准,未能形成我国自己的临床数据。在FFR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临床介入医师首先需要改变自己观念,认可FFR的价值,并且告知患者FFR的具体优势。同时各医院需要培训专业的FFR检测技师和护理人员,让每个操作更加规范。只有个人观念先改变才能形成团体观念一致,只有团体协作才能共同推进我国生理学检测发展。

金琴花:FFR定义、理论优势及推荐的适应证

解放军总医院金琴花教授在会上对FFR定义及其优势做了初步介绍。

FFR定义:心外膜狭窄的冠状动脉提供给支配区域心肌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支冠状动脉正常时提供给心肌的最大血流量的比值;简化定义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Pd)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Pa)的比值。

FFR具有以下理论优势:(1)FFR是个比值,理论正常值为'1';(2)FFR是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指标,其数值降低的程度反映病变本身对心肌血供的影响程度,或病变解除后心肌缺血的改善程度;(3)FFR基本不受心率、血压和心肌收缩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测量重复性好;(4)FFR可应用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5)FFR具有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可感受微小的压力变化;(6)FFR包括了侧支循环血流量;(7)FFR所用压力导丝类似于标准PCI导丝,允许各种PCI器械操作。

FFR推荐的适应证包括: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是FFR证据等级最高的适应证。中国和欧洲PCI指南都强调,造影目测50%-90%狭窄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如果没有无创检查等缺血证据,推荐进行FFR检查,推荐等级为(I,A)。不稳定型心绞痛接受造影的患者,大部分缺乏无创检查缺血证据,仅根据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标志物进行诊断。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冠心病患者,FFR测量的意义是等同的;FFR可以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同一个理念,不一样的观点

参会专家也在会上发表了对FFR检测技术落实的不同看法,大家广开言路,共同探讨。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郭丽君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刘斌教授和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新央教授代本院的王建安教授发言中均讲到,FFR指导PCI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已经成为评判冠状动脉缺血的“金标准”。但在中国FFR应用比例很低,虽然有价格贵、缺少收费立项和医保覆盖、操作时间长等原因,还与两个因素有关:1、功能学评估缺血的理念普及不足,常规根据造影等影像学评估;2、没有全面掌握FFR如何在各种适应证进行评估、规范测量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不同的观点碰撞,一度使会议氛围生动又热烈。虽然专家们观点不同,但理念一致,都表示临床证据证明了FFR临床指导PCI策略对于患者预后带来的巨大获益,希望通过此次《共识》的发布,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操作的规范性,改变临床医师治疗理念,体现生理学评估的临床价值,并且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理学评估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总 结

陈韵岱教授在最后总结中指出,生理学检测是冠脉介入未来的发展方向,FFR作为诊断冠脉是否缺血的“金标准”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随着《共识》的正式发布,相信在各地区专家的共同推广落实下,中国冠心病救治水平和质量将有更大的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临界病变:症状还是FFR?
专家共识丨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
【综述】一文读懂:左前降支心肌桥诊疗
『热点关注』冠心病的中医药防治机制
冠心病介入治疗适应症新近观点(一)【医学科学报】约稿
早读 | 冠脉狭窄,到底需不需要介入干预?看看FFR如何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