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生需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忽略病人的感受

2016学习月,让我们通过阅读,增进医患了解,共铸医患信任。医生同仁们,多一份关爱,就少一份遗憾;患者朋友们,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猜忌。

医学人文素养并非那么神秘。它体现在医务工作者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言行之中。医生需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忽略病人的感受!

张强医生曾讲述过其患病父亲的真实故事,其父亲的故事代表着中国许多患者的就医经历与体验。

一位患者的真实故事

有一位老人,患了尿毒症。接受血透,一透就是五年。终于在某一天,等来了做肾移植的机会。

那是冬季的一个早晨,他的儿子早早赶到病房。虽然外面寒风瑟瑟,雪花飞舞,病房内也没有空调,但是父子俩的心里还是暖暖的。因为家境并不富裕,血透一次的费用大概在伍佰元,而当时他儿子的工资只有两百多元。也就是说:他儿子两个月的工资只够一次的血透。

按照医生的推荐,每周三次血透的效果会比较好。老人为了省钱,坚持减少一次血透。每周只有两次的血透,使得老人每次再血透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全身浮肿,整夜呻吟叹气。一度,老人还时不时地透露出厌世的情绪。每次数小时的血透,他看着自己的血液在管子里不断地循环,如此漫长。他甚至觉得,他拖累了家庭。

这次移植的消息,无疑给他和家庭打了兴奋剂。因此,一早他就早早地披着大衣起床。病房的一位护士拿来一件手术病号服,扔到病床上。说:“马上要去手术室了,你到走廊的厕所里自己换上衣服。”老人拿了衣服。过了许久,老人哆哆嗦嗦地从厕所出来,打了好几个喷嚏。在厕所外面等的儿子,赶紧给他披上大衣。老人说:“厕所里很冷很冷,窗户上的一块玻璃也破了。为什么医院也不修一修啊!”

刚说着,医院的护工来接他,去了手术室。儿子在手术室外面焦急地等待着。大概过了一小时,主刀医生从手术室的门里出来。医生无奈地告诉老人的儿子:“这次移植要放弃,因为手术中发现病人盆腔和肚子里的血管条件太差,无法做。”

事后,老人的儿子非常地惭愧和自责。他后悔没有亲自陪老人一起去厕所给老人挡档寒风,他后悔没有在手术前好好地给老人检查一下肚子里的血管。哪怕给他摸一下脚上的脉搏,也许就会想到肚子里的血管有闭塞的情况,也就避免白挨这一刀。

可能大家已经知道,这位老人就是我的父亲,我就是病人的儿子。我在行医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件事情,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忽略病人的感受。

看完这个故事,您是否会联想到自己或是亲属曾有过的就医体验。生病的人通常是非常脆弱的,这种脆弱不仅表现在身体上,更表现在心理上,除了身体的治疗,患者通常更需要心理关怀,尤其是癌症患者。

当然,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有些也很复杂,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很大程度上跟一些医院重程序服务轻人文关怀有关。相信去医院看过病的市民在医院多少遭遇过这样的“冷服务”:脸色阴沉,态度生硬,爱理不理,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患者花钱在医院看病好像不是在接受服务,而是在求医生帮忙,患者感觉到自己完全处于一个求人的弱势地位。这样的“冷服务”拉开了医生与患者的距离,埋下了医患关系紧张的隐患。

成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在看病人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30秒钟,病人会因此而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会感到医生愿意花些时间对待他的病人。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

经医务部、文化中心综合编辑整理

觉得不错,请为我们点赞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护士为老人做检查,动作浮夸走红,为病人甘愿当小丑
手术室,一个你不了解的“隐秘地带”
什么时候做手术,危险最大?
我在协和妇产科当医生:没有人比我更懂,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
这位医生真神!花40分钟开出一张特别处方,竟让“死缓”病人重燃生机!
非典型伤医事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