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医生患了癌症,工作到去世:与其死在病房不如死在临床
2017-02-232评

——谭梅/文

这个医生几年前患了癌症,一直工作在临床。2月22日,我一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医生转发的关于这个医生的旧稿,而且没有点评,就意识到有反常,然后快速通过两个途径核实。2月22日,也就是当天,这个医生出殡。

我们想跟踪,了解点传播常识的都知道这个故事会很有分量,如果再加一些技巧。我们也不缺其素材。但是我们想听听他的亲属,他科室的同事,他的助手什么观点。反馈回来的信息是,生前医院想安排报道,他拒绝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正值壮年去世,自然有不甘和不舍,也看的更明白。上有老下有小,将心比心。我们尊重逝者。放弃这次“炒作”。

但是在遗憾的同时,也让我静下心来反省,我们应该讲述什么样的医患故事,讲述什么样的医疗人,应该如何讲述。

如果说到典型,患癌症的医生工作到去世,是不是典型?宁愿死在临床而不是病床,是不是最美的生命语言?但是他为什么不愿意让报道,我们为什么不绕开家属等而直接报道?因为人性,回归人性。这个医生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比起去世后的喧嚣,前者重的太多。他自然明白。

几天前我们推出一个故事,护士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患者,爷爷被急救车拉到她所在的医院,病情发展迅速临终前父亲打来十几个电话,想让她见爷爷最后一面。这个故事如何讲述?为了抢救患者生命不去见爷爷最后一面?有人说抢救的是生命,见爷爷最后一面是人情,自古忠孝不可两全。我们觉得不是,我们决定舍弃这些伟大的虚伪,讲述最真实的,最贴近人性的:她是因为抢救时没来得及看手机,也不允许看手机,她爷爷平常身体好,她没想到会这么快去世。

我们跟踪一个54岁的医生,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跪着2个小时做手术。也认为这是一种职业本能,这样更有益于手术。

这些年,医疗圈不时有“伟大”的照片传出来,一来大家的传播意识强了,二来也有渠道了,但是也经常出现一些奇葩的,连同行都看不上的。比如路遇危机患者,见义勇为这是最美,做手术累晕是典型吗?央视前两年的评比被医疗圈批评的厉害,但是批评了央视,医疗圈这种行为并没有消失。

说到这我们必须提提一个孩子,如果活到现在也是古稀老人了,赖宁。以前是学生学习的典型,小英雄,后来退出了小学生的视野。为什么?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去做这种壮举吗?孩子老人妇女,是遇到危险是首先转移的对象。

那么问题就来了,累晕手术台是典型吗?直接吸血痰救人是典型吗?前者经常被医疗人自己拿来晒朋友圈,后者经常是媒体拿来宣传白衣天使。如果再加一个,那就是各级权威机构拿来评选的典型案例。

权威机构挑选病态的典型,医疗人拿非常之图片晒朋友圈,比如挂着吊针给患者看病,也不戴口罩,不懂行的认为医疗人冒着传染的风险用错误的方法救人也可以理解。如此,医疗圈的真正形象如何树立?

说实话,我很少看健康类的评论,要么站队太明显,要么就是宣传病态的美。如此,很理性的声音就没人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癌10年经验分享,这个“方子”让我痊愈绝非偶然
手术之前要问,手术的目标、风险、成功率 医疗的真相(22)
过度治疗,是肿瘤患者加速死亡的“推手”
为何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之后,仍然走向了死亡?医生的答案很实在
癌症治疗不能过度,求医遇见3种情况,患者要学会说不
雍禾医疗的植发生意水有多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