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拍了X光,还要再拍CT,这医生究竟为了啥?

一串120鸣笛声刺破了凌晨2点的夜空,75岁的老王被推进骨科急诊室,儿子小王抓着挂号单和病历本,焦急地排队等待着······

终于轮到号了,原来老王半夜起来上厕所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在地上,小王不放心,叫了120要带老王来做检查,旁边救护担架上的老王却显得极其不情愿。

医生询问过老王的情况后,检查了一遍老王的身体疼痛情况,安排了拍骨盆和腰椎的片子。老王撇一眼医生来了一句“怎么拍这么多片子啊,我就摔了一下,你们医院赚死咯”。

片子终于取到了,医生将片子卡到读片器,仔细看了一遍,“嗯,腰椎第2节,有一点压缩骨折,回去卧床静养就好了,但是······”。

“但是怎么了?”小王焦急地问道。

“股骨颈这个地方,看起来不太平整,怀疑有骨折,再去做个CT看一下”,医生答道。

“啊?还要拍CT,你这个医生太黑心了,我没事我要回去,现在医生只想着赚钱”,老王差点从担架上跳下来。

医生连忙解释道:“老先生,你这里可能有骨折,不拍CT很难看出来,如果遗漏了后果很严重”。

“你不要吓我,片子拍了好的不就好的,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我看你年纪轻轻脑子歪点子倒不少,切······”,老王又发飙了。

小王连忙劝老王要听医生的建议,老王却倔得像头老黄牛,坚决要回去。

医生在一旁很尴尬地看了一眼父子俩,低头在病历本上加了一行字“病人拒绝行髋关节CT扫描,已告知有遗漏股骨颈骨折风险,后果自负”。医生让老王看了病例,老王不情愿地在病历本签了名字。

最后医生还是再三叮嘱小王“老爷子腰椎有骨折要静卧,一个星期后要到门诊再拍片子看一下,另外,骨盆CT最好还是要做一个”。

小王拗不过父亲的倔脾气,很不好意思地跟医生道了歉走了。

······三周后······

老王又一次被送进医院,躺在推床上的老王被放在骨科急诊室门口的墙边。

小王小心翼翼地走进诊室询问医生,“预检台护士建议我去门诊,不给我挂急诊号,但是我父亲三周前就是在这儿看的,为什么不能再看了?”

医生头也没有抬,笔头在病历本上龙飞凤舞,答道:“三周前看过的呢,那现在不属于急诊接诊范畴了,急诊嘛,是处理紧急病人的,你属于复查,应该去门诊,不能占用急诊。”

“这样子啊,以前还真不懂,明白了,谢谢你医生”,说罢小王推着精神不佳的老王辗转到门诊,一阵挂号排队,终于见到了高年资的李主任。

老王一阵抱怨,额头皱得像一块猪肚,“李主任啊,上次摔了一跤,你们一个小医生给我看的,让我回去躺着休息,这都躺了三个星期了,怎么屁股现在疼得不敢动了?”

李主任看了一遍,之前的X光片,又看了老王的病历,随即安排老王做了个髋关节CT。这次老王乖乖配合了。

最后的诊断是:左侧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建议手术治疗。

小王很紧张地问道:“怎么可能的呢?上次不是X光片还好的吗?”

李主任翻开病历给小王和老王看:“病人拒绝行髋关节CT扫描,已告知有遗漏股骨颈骨折风险,后果自负。签字:王振明”。

最终老王住了院,做了手术,挨了刀。老王心里其实很后悔最初没听医生的建议,但是打死也不能说,好在手术很成功,老王很快就能下地走路了,只是多花了钱、多受了罪。

情况剖析:

1.对于骨骼,拍X线片跟CT有什么区别?

X线片的原理是通过让X射线穿透骨骼,从而得到骨骼的轮廓。

CT则是从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像切黄瓜一样一层一层扫描骨骼,所以能清晰显示微小的骨骼结构,当然也包括微小、隐匿的骨折。

2.那为什么不直接拍CT呢?

有人会问,既然如此,干脆直接都拍CT好了。那当然是错的。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X光片的价格大概是60-70元,放射量相对小,拍摄速度快;CT的价格大概是140-180元;

第二,CT放射量比X线大很多,拍摄时间也比X线长很多;

第三,对于大部分人只需要X光片即可达到筛查、排除、诊断的目的。

如果盲目地来者不拒,所有病人都拍CT,不仅浪费病人的钱,浪费医疗资源,CT较大的射线量还可能会对病人造成未知的影响。总的来说,X线片是个大筛子,筛出来有风险的,再拉过去扫CT。

3.医生为什么让病人签字声明“不配合检查责任自负”?

医生签字盖章的医疗病历具有法律效力,记录着医生的诊疗过程。对外,这是病人报销、索赔、打官司的法律证明;对己,是对医生诊疗行为的监督;对医生,也是自我保护的工具。比如遇到不配合的病人,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医生需要证明有实施此项诊疗的提议,但遭到病人拒绝。

需要强调的是,老王的情况常见于创伤骨科(比如摔跤了、高处掉下来了,被车撞等导致的胳膊腿腰疼),如果在脑外科、普外科等科室,请不要按照此文去逼迫医生从X片查起,那又犯大错了。

不同疾病各有各的特征,医学从来就没有万金油,没有一成不变的检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治疗。遵循医生的诊断治疗思路,才可以把自身的风险降到最低,要知道医生是一群潜意识里就想帮助别人,从而使自己的获得成就感的“虚荣鬼”。

在急诊,当你走到诊室门口时,你会发现里面总有几个目光如炬的医生在偷偷瞄你,是否是你翩翩少年、英气风发?或是你妆容精致、身材婀娜?都不是的!他们正在通过你的步态、表情推测来了个什么病人?接下来要准备什么?简单地对你的病情进行推理、筛选、过滤。当你走到他面前时,或许已经是一盆煮熟的菜,随时可以下筷。所以,不要埋怨你的医生没跟你说几句话就让你去做检查,不是他不用心,而是他对你的病情有信心。

总之,我们在看病时,要相信自己的医生,不明白的可以问一声“为什么”。如果遇到自己不信任的医生,可以直接离开换个医生或者换家医院,指责、争吵没有任何意义。

病人不是甲方,医生也不是设计师,过多的干预画出来的“图纸”并不会更合心意。

欢迎订阅“医事东八区”

定期为您推送医疗趣事、医学科普:

另有想了解的医学知识也可在下方留言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杏林手记丨今天快乐
惨痛教训:股骨颈骨折保守还是手术?
“趴着做的CT”怎么检查肿瘤(三)
杏仁周报丨医生手写病历本又出新功能:防色狼!
九类人群不宜做CT检查
7天治愈肝癌8天治愈肺癌 有这样的“神医”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