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叶明理 /文图


  在湖北省最南端的集镇—来凤县百福司镇,有一个真正 “一脚踏三省”的村—新安村。村后的山坡上,树立着鄂湘渝三省市界碑,村民上坡下地,眼见的是三省袅袅炊烟,耳听的是三省鸡鸣犬吠,讲话是汉腔、湘音、川话?A杂,就连人们赶场出行,也常常省略乡、县名称,直呼“到湖南”、“上重庆”、“下城里”。
  也许是山高路远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少的缘故,这里古风犹存,积淀着厚重的土家传统文化。
  “田野纵横千嶂里,烟火人间半山中”,是这里吊脚楼群的真实写照。全村8个村寨,几乎都有吊脚楼群落。首先我们来看茶岔溪寨子。
  “茶岔”是土家语喜鹊多的意思,如果翻译成汉语,茶岔溪就是喜鹊集中的地方。这里群山环抱,到处是郁郁葱葱的山林,确实是鸟类栖息的天堂,仅寨子边的几棵大枫橡树,有时就有上百只喜鹊翔集,给宁静的山村平添几分热闹。寨子里的吊脚楼全部依山而建,那楼群顺着山势,一层接一层,一个院落挨一个院落,斗檐翘角,栉次鳞比,错落有致,又全部掩映在古树绿竹丛中,隐隐约约,犹抱琵琶半遮面,成为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靓丽景观。走进院子,又是另一道风景,每栋房子都是条石砌成的台阶,条石铺就的阶沿,柱头下的磉磴也是精工打磨的。那些吊脚楼,有两头吊脚形如撮箕口的,有一头吊形如?匙头的,正屋与吊楼连接处无一例外都有“伞把柱”,几栋吊楼圈起一块明净的岩院坝,也圈起温馨祥和的农家生活。
  茶岔溪的吊脚楼秀,中寨的吊脚楼雄。大约这里是山坡上的一块平地,因而这里的吊楼大多单门独户,但都气象非凡。每一栋楼都座落在高处,外用有坚固石墙圈围,进院有台阶拾级而上,有的还有高大的朝门。现幸存的一座朝门全用条石砌成,照壁上有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左曰“蛟起”,右曰“凤腾”,据称是几百年的老屋,过去叫“忠敬堂”。
  中寨之上为在“大屋”组。顾名思义,过去这里高大建筑多。虽然许多古建筑已在历史的烟云中堙没,但我们仍在这里看到“大屋”——一栋高达四层的吊脚楼。那是一栋五柱六骑带满拖的木屋,正房五间,吊楼两间,背倚青山,下临小溪,六根粗大柱头撑起的吊脚,一层是猪圈牛栏,二、三、四住人,抱厦回廊,栏杆成“万字格”。虽然由于主人外出打工,吊脚已略显陈旧苍凉,但雄姿仍在,确实是武陵山腹地罕见的原汁原味大型吊脚楼。
  
  一个边远村寨,何以有如此多的古建筑群落?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木材多。是的,这里现在仍然青山巍巍,林涛阵阵,历史上更以盛产佳木而成为皇木的供应基地。最近,学者们在清代《四库全书》中搜寻出明代嘉靖年间的大文人徐珊所作的《卯洞四集》,其《忠敬堂记》开宗明义:“徐子督木卯洞,至止盘顺之中寨里,里故有屋,以需来者。”它透露出这样的历史信息:在卯洞土司出现前,百福司一带就有盘顺土司,徐珊作为采办皇木的朝廷使者,他理应住在司城,那么当时的中寨很可能就是盘顺土司的司城所在地。联系到上、中、下寨等现存的寨子,以及现存的吊脚楼形制及巨大的寨堡、台基,可以想见,它们绝不是当时一般土民所为,而极有可能是过去土司建筑的遗存。
  新安村的吊脚楼多,摆手堂的遗址也多,枫橡坪、瓦厂、中寨都有摆手堂遗迹,其形制与留存至今的舍米湖古摆手堂大体相同。而中寨庙堡摆手堂遗址规模之大却是少见的。该摆手堂场院达4000多平方米,庙宇建筑有50多平方米。通过残存的石碑,依稀可辨下述字迹: “盖闻神威赫矣,千秋顶祀之瞻,庙貌巍峨百世,此皆生而为灵,死而为灵。弘仰献之重,唯我爵主,昔振乎保靖。”我们访问一个正在织背篓耆的耄老人,他说十二三岁时自己还在这个摆手堂跳过摆手舞,以祭祀彭公爵主、田好汉、向大官人以及大喇土王,后来因兵灾匪患就不敢跳了。现在大喇宫遗址还在。

  在村支书彭南清的向导下,我们找到大喇宫遗址。庙宇遗址在茶岔溪寨旁的一座小山上,依山而建共达四层,外以石墙相护,大树环绕石墙,顶层为供殿,现坍塌的石供桌、石香炉等尚存。村民们从荆棘剌丛找出一块石碑,“大喇宫”三字赫然在目。
  中寨摆手堂供奉大喇土王,茶岔溪还为大喇土王修建起大喇宫,那么大喇土王何许人也?经查史籍,原来是酉水之滨隆头大喇土司司主,彭姓。据有关专家考证,土家摆手舞主要是大喇司的传统舞蹈,武陵山区现今还在跳摆手舞的地方,均是大喇司后裔流布的地方。新安村有这样多的摆手堂遗址,有大喇宫,而且村民大多姓彭,这表明新安村的彭姓与舍米湖、茶堰坪的彭姓一样,都是大喇司的后裔,是摆手舞的真正传人。源于大喇司的摆手舞,历经盘顺土司、卯洞土司,而在河东得以重新光大、传承至今。从这个意义上说,百福司河东片区是摆手重光的源头。
  吊脚楼里岁月长,鼎罐煮饭分外香,团馓合渣土腊肉,离不得的油茶汤。在新安村,随处可见土家传统文化的余韵流风。茶余饭后,村民们喜欢吹木叶、吹咚咚奎、打溜子、唱山歌,妇女尤其会唱哭嫁歌。前不久,我就在茶岔溪感受到哭嫁歌的魅力。
  在一栋吊楼的厢房里,七八个妇女围着新娘,由一位老年妇女哭开声:“哪个姑娘不出嫁,哪个男子不出门,鸡已叫,天已明,母女开声惊动人”。 接着新娘开始“哭爹娘”:“父母养来父母生,今日离娘放悲声。爹娘盘儿千般苦,难报爹娘半点恩。一尺五寸娘抚养,移干睡湿娘费心。家中缺吃又少穿,五荒六月度难关,父母吃的对时饭,没叫嵬女饿一餐”。 它以如泣如诉的方式,回顾了父母养育成人的艰辛。哭罢爹娘哭哥嫂:“我的哥啊我的嫂,你的妹妹命不好。爹娘面前同长大,今天就要分别了。堂上爹娘我丢开,千万重担你们挑。妹妹成了远乡客,想得到来做不到”。字字含悲,句句含泪,诉说了深切的依恋之情。而“哭姊妹”更令人伤情: “橙子好吃要剥皮,姊妹相好要别离;同口水井没喝饱,同个屋场没坐老”…… 而长辈则以对唱的形式,娓娓劝慰、谆谆教诲,处处激励。情真意切的对唱,给充满喜气的婚庆活动带上淡淡的哀愁。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抒情长诗,它展示了广泛的社会内容,是千百年来土家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它仍有着在很大的教育功能和现实意义。尽管哭嫁歌的时代背景已不复存在,但新安村的人们对它仍然情有独钟,哪怕是在外打工,新婚之夜,仍然希望唱一唱哭嫁歌,以表达自己永远不忘生命之根的情愫。届时,全村男女老幼齐集,女人哭嫁,男人在岩院坝摆上酒席豪饮,伢们在竹林中放鞭炮,形成一家嫁女,全村过节的景观,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而在村支书彭南清的心中,更把它作为一种发展资源和财富。

  新安村是全县的烟叶大村,也是边区有名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但他仍不满足。2010年七一期间,他组织全村党员到湖南、上重庆,考察了邻近龙山的里耶秦简、乌龙山大峡谷和重庆酉阳的后溪、龙潭等古镇,回村后开了两天党员大会,统一全村党员干部思想,决心借本镇舍米湖摆手舞风景区开发的东风,把新安村打造成鄂湘边界土家文化旅游名村。于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古建筑群落等一系列村规民约出台;村里成立久违的文艺宣传队,编排出《边寨行》等节目;县里相关领导和新闻记者、专家学者、摄影家被邀请进山,剿匪英雄李毓林、彭武吉的墓碑得到修复,到村到组的公路得到硬化,以新安为素材的乡土电视剧《舍巴人家》、《打把剪刀送姐姐》等应运而生,以这里捕歼美蒋空降特务为题材的电视剧《深山歼敌》正在孕育。边村应和着时代新声,恰如一个走出深闺的美女,向大千世界展示她的天生丽质!
                            
                                   2011年元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新安村
湖北恩施最美8大古村落,山中村寨古韵秀景相得益彰
秘 ~ 境 ~ 在 ~ 湘 ~ 西 ~
从土家语地名看土家文化
撩开张家界土家风情园的神秘面纱——阿尼亚房车伴我潇湘行系列
恩施五日游(一)一恩施土司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