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博 微勃 危博

「危」博:我們會不會毀於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在中國現時的網絡環境下,微博更多地在涉及對外關係、台灣問題以及弱勢族群正當權益問題上發表意見。好的一面在於,對於社會自治方面,微博發揮了其餘媒體不能取代的作用,例如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

但是,金庸被去世,比爾?蓋茨遇刺身亡,李宇春「被結婚」、張國榮「被復活」,余秋雨及任達華「被死亡」,關於這類信息的傳播從未間斷過,這些事件背後其實折射的問題是我們要深思的,那就是當我們在微博上自由表達的同時也在扼殺我們自己的權利,從而使微博變成「危博」。

微博最主要的特點在「微」,這樣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降低了溝通門檻,使得大量原創性的內容被創造出來,人人得以自由的發表言論,但是微博這種即時性和病毒式的傳播模式也加快了流言、誹謗、錯誤、虛假的信息的傳播。

這些障礙不可能使微博很快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改變中國的政治生活,就如很多網絡和政治觀察家所希望看到的那樣。由于網民暫時還沒有養成通過理性討論來進行判斷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微博上充斥著大量幼稚和偏激的言論,批判情緒還沒能上升為系統化的思考。

媒介的民主化最終會導致我們每一個人同時成為業餘評論家和編輯。由於越來越多的網絡信息未經編輯、修改和核實,我們不得不對任何信息都持批判態度。免費信息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不勞而獲,最終,我們將為甄別和使用這些信息付出最昂貴的代價———時間。

新加坡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国年轻人刷微博的時間太長,很多人甚至喊出口號:「拒絕被奴役」。截至2011年,新浪的註冊微博用戶已經達到3億,這還不包括其他門戶網站的微博用戶和今年新增加的用戶。新浪用戶每日發博量超過1億條。事實證明,網民對微博的依戀程度,超過了對其他任何媒體的依戀程度。

我們自己也不免自問:我們會不會自毀於所熱愛的東西?

我們的行動在告訴世界,我們在塑造世界;然而我們也必須做好思想準備,總會有東西使我們從微博塑造的世界中清醒過來,甚或被某些東西粗暴地喚醒。對年輕人來說,擴大信息獲得渠道,不單純依賴於某一種媒介,做一個更有主見的人,不被潮流和誤導所左右,在懂得正確利用新媒介創造美好生活的同時,要更好的融入真實的社會。

不管是微勃,還是危博,微博中的我們都心存感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阅读的信息决定着你是怎样的人
第三十一周 | 娱乐至死
看或做
莫让下一代从小养成“屏”依赖
我的媒介观
从媒体到新媒体,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