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全力打造数字化就业

  

 

 

 

 

 

我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全力打造数字化就业

 

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群众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注重工作理念的破陈创新、工作经验的总结借鉴、科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今年以来,我市研发并推广应用了数字化就业系统,集业务受理、信息查询、人员考勤等功能于一体,依托电脑、手机等电子化和网络化媒介,为各类群体提供自助式、互动式的就业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为民就业服务实效截止4月底,全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478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9051人、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942人;开发社区岗位1403个,其中农村公益性岗位292个;开展创业培训523人;实现失业保险参保净增149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5%主要做法是:

一是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共享式信息管理。信息对称是就业工作的基础工作,是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内容所在。数字就业系统充分利用湖州就业网、移动公司短信功能和市区联网的社区显示屏,同步发布日常就业岗位、就业招聘通知、公告等信息;并将最新的优惠政策和岗位信息进行编辑,通过短信的形式,直接发送到辖区失业人员的手机上,避免了失业人员获取信息的时间差,较好地实现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在线沟通,拉近了政府部门与失业人员间的距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认可。自数字就业系统开通以来,市就业局累计发出各类政策信息、用工信息达3.5万余条,辖区内的实际失业人员均能在信息发布的第一时间获得用工信息。

二是完善就业信息资源,实现自助式便捷求职。加快湖州就业网网上人力资源办事大厅建设,目前已开通求职平台、招聘平台、网上录用备案三大功能。用人单位只要在湖州就业网注册会员,不出单位可自主发布招工信息、进行人力资源招聘和用工录用备案,大大减少了企业办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每月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报送该用人单位岗位增减、人员流失、需求工种的实际数量,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报送人员增减的预测数量与岗位,使就业服务机构实时掌握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与人员流动状况,及时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及服务工作。求职者可利用湖州就业网人力资源网上办事大厅,通过登录网站、录入应聘资料、选择招聘岗位、查阅单位回复、参加面试、单位录用“六步法”,服务模式实现由传统人工向全程信息化转变,求职者实现自助式就业、便捷式就业。截止4月底,共为1.14万人次办理求职登记,帮助8200人次实现就业,求职成功率为72%

三是建立定向跟踪服务,实现精细化援助帮扶。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连续性、跟踪式的就业帮扶,即为初次失业者提供求职登记、岗位信息、推荐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四项基本服务;跟踪服务两个月后仍未就业的,提供岗位信息、“一对一”职业指导、就业政策宣传、推荐企业用工、企业帮扶五项重点服务;跟踪服务六个月后仍未就业的,提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公益性岗位就业、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就业结对援助、困难失业人员补助五项援助服务。定向跟踪服务内容均在系统内进行记录,便于实时查询。实现了援助服务由专项行动向长效精细化转变,有效缩短失业人员失业周期,提高就业成功率。目前,长期失业人员占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从去年年底的17%降低到15%

四是优化就业服务评价,实现数字化绩效考核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绩效为目标,根据承担服务工作量、服务效果和服务成本,制定出台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量计算法,建立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形成以绩效工作量化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在每年下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的基础上,数字就业服务系统通过实时记录、上传社区工作者上门走访的信息,生成量化数据,确保每一个数据的真实有效,切实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数字化就业服务系统对各基层服务平台业务经办数量、成效进行科学管理,做到基层服务平台就业服务有依据、有记录、有统计、有考核,实现绩效管理由程序化向数字化转变。

五是建立全程管理体系,实现网络化基金监管。各级就业服务服务机构的补贴资金申报、审核通过数字化就业服务系统来操作,做到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网络申报、网络审核、网络监管同步进行,实时向基层服务平台提醒各类资金申报的截止时间、办理情况、审核情况等各个环节,实现基金由结果监管向全过程监管转变、事后监管向事中监管转变,做到流程清晰、监控清晰、结果清晰,基金监管无死角,使各项资金(基金)程序到位、额度准确、落实及时,确保就业资金(基金)安全运行。截止4月底,我市共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就业补贴856.78万元,帮扶4215名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湖州全力推进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受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及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影响,今年以来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仍面临着较大压力。为此,市人力社保局主动对接省教育厅、在湖高校,并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找准“落脚点、切入点、结合点”,全力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并呈现以下四大特点: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基本持平。2013年,浙江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为26.7万,其中湖州籍毕业生约为1.68万人,较去年的1.63万略有增加。二是高校毕业生回湖就业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回湖就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加,并吸引了不少在外地已就业的大学生回湖就业。按往年70%左右回湖就业率测算,2013年回湖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1万人。三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仍有相当数量。根据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计,截止目前,我市仍有802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其中市区341人。四是在湖高校就业签约率略低于去年同期。截止5月底,今年湖州两所高校共有2013届毕业生7034名,目前签约率为75.2%,比去年同期下降5%左右。

  二、工作举措

(一)找准突破点,制定出台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以政策引导促就业。目前,《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已拟定,力图在以下三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在政策对象覆盖面上实现突破。该政策将改变以往只有湖州户籍人员才能享受本市政策的现状,将在湖州创业的非湖州籍大学生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在湖创业。二是在创业项目征集力度上实现突破。加大创业项目资助力度,对已领照实施并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创业项目的,给予10万元奖励,精选并扶持一批技术含量较高、发展潜力较大项目,鼓励其落地实施并发展壮大。三是在政策内容覆盖面上实现突破。该政策除上述内容及完善开业指导服务、人事服务优惠外,尤其注重发挥创业示范园的孵化作用,提供20万元建设补助经费,并可享受推荐入园服务并在3年内由园区提供免费经营场地及租金补贴。

(二)找准落脚点,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以活动载体促就业要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根据高校毕业生高智商、高学历的特点,我们认为,自主创业是重要渠道。为此,市人力社保局与团市委、市人行、市广电总台联合开展高校毕业生(青年)创业引领计划。该计划以破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创业中的难点问题、瓶颈问题为落脚点,涵盖创业项目优秀评选、推进创业示范园区建设、开展创业培训、深化创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八大主题活动,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有政策、有项目、有基地、有培训、有服务”。一是实现创业项目优选化。紧紧围绕优秀创业项目这一创业基础工作,在审批环节下功夫、做文章,优秀创业项目评审专家由相关职能部门处室负责人转变为风险投资专家、银行负责人等专业人士,增强创业项目评估绩效,确保创业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性。二是实现创业融资多样化。围绕创业融资难这一瓶颈,深化贷贴分离的创业贷款制度,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已与农村合作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健全小额信用贷款多方参与机制,既拓宽了创业者的融资选择面,又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实现创业孵化集中化。紧紧围绕创业存活率这一难题,将在全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园建设,计划年内建立3个创业示范园,引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理念,对入驻项目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服务,集中场地、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对优秀创业项目全力扶持。

(三)找准切入点,大力加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以帮扶援助促就业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现象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是就业观念、择业方向、求职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此,人力社保局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组建一支职业化工作队伍。将从目前的企业家、就业援助员、高校就业工作者等群体中,选择20名进行重点培养,加强学习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组建一支素质较高、专业较强的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逐步使职业指导工作走上规范化、专业化道路。二是建设一批标准化工作场地。在重点加强“扬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室”建设的基础上,在全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建立510个职业指导工作室,配备标准化基础设施,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测评、答疑解惑和专业化职业指导等服务,实现就业帮扶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三是推广一套专业化工作方法。大力推广就业服务“455”工作法。该工作法实施半年来,已成功使长期失业人员占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从去年年底的17%降低到15%。将该工作法推广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即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岗位信息、推荐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四项基本服务;跟踪服务两个月后仍未就业的,提供岗位信息、“一对一”职业指导、就业政策宣传、推荐企业用工、企业帮扶五项重点服务;跟踪服务六个月后仍未就业的,提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公益性岗位就业、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就业结对援助、困难失业人员补助五项援助服务。通过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连续性、跟踪式的就业帮扶,实现援助服务由专项行动向长效精细化转变,提高就业成功率。

(四)找准结合点,广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以优质服务促就业。在湖州师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大中专院校建立就业创业指导站的基础上,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实现政府、学校、个人在政策、信息、服务三大方面的无缝对接。一是政策信息进校园。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进行梳理,共涵盖鼓励到企业就业、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就业能力、就业援助五大方面22条。通过信息屏幕、宣传折页等多种方式,将政策信息送到广大高校毕业生手中,使在校学生就业前就能了解各项就业创业,做到政策清、择业明。二是岗位服务进校园。加强部门协调,重点开发和收集园区岗位、公益岗位、见习(实习)岗位;加大与产业园区的协调联系,引导其结合产业规划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一步开发社区与农村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在开发、收集岗位的基础上,以专场招聘会、实习(见习)对接会的方式将岗位送进校园。三是先进典型进校园。组织成功就业、再就业、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先进典型团队,以亲身经历、切身体会来提醒在校学生就业注意事项,使这些先进典型看得见、学得来、做得好。

 

 

 

 

 

 

 

 

 

 

 

 

 

 

   

发:各县、区就业处,吴兴、南浔、开发区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各社区,局各科室

送:省就业管理服务局、市人力社保局有关处室

本刊邮箱:huzhjy@163.com网址:www.hzjy.gov.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及部分省市就业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市政府2019年“1号文件”来啦!衡阳出台九条政策措施促进就业
两部委: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
2016年6月就业优势和劣势、哪些岗位哪些领域人才需求量大
@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国家这样帮你!
大学生创业税收有优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