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 书

《庄子》上有一个故事,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有一个在堂下作车轮的木匠过来问:“请问国王读得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的书”。木匠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木匠听后不禁感叹地说:“既然圣人已经死了,那你所读的东西就不过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他言中对自己所读的书竟如此充满轻蔑,心中可就来火了,怒道:“我读书,你一个木匠哪有资格妄加评论呢?能说出道理来就算了,不然就把你处死。”木匠说:“我做木匠几十年了,对此深有体会。做车轮的关键是凿榫眼,若不注意凿宽了,榫子和榫眼之间会有空隙,就会不牢固;若过于小心,就可能凿紧了,榫子就难以穿进去,有时会把榫眼撑破。要把榫眼凿的不宽不窄,对我来说是得心应手,但我却不能把这其中的奥妙说出来,甚至我不能把这种奥妙明白无误的传给我的儿子,而儿子也无法继承我的技术,所以我70岁了还得给你做车轮。和我一样,古人和他那无法言传的东西一起死了。因此,你所读的也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妙不可言的东西,大概就是指那些已被心灵感悟到或者身体感觉到,但用语言却无法准确的表达出来的东西。这种感悟或感觉即使用语言表达描述出来,但听者或读者因没有亲身的体验,会对那语言感到难以理解,甚至会产生误解。这种语言被“木匠们”理解为古人的糟粕也就不奇怪了。

这就是说书的内容与我们的心灵之间有一座相同的桥梁,那就是感悟。这种感悟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作基础,就像那有资格教训齐桓公的老木匠,如果他的儿子不能踏实的学习木匠活,并在实践中感悟做榫眼的技术奥妙的话,就是老木匠把自己一辈子的心得写成再厚再详细的书,他儿子又岂能理解?

书本文字中深藏的灵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读懂和悟透,禅宗有言:“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师犹如书,师度只是为你的心灵之府打开一扇门,自度才是得到的根本。

《菜根谈》上有句话的意思是,一个真正懂得读书的人要读到能心领神会,理解书中的精髓,才不会陷入只背诵文章词句,掉进语言的泥沼中。只有细心观察事物,领悟其内在的规律,才能不为书本上的东西所困扰。

读书犹如采金,有人是沙里淘金,读书破万卷,小康而已;有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自我是一个凝聚点,不应该把自我溶解在大师们的作品中,而应该把大师们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来,对于自我来说,一切都只是养料。

心悟,也可以说是禅宗所追求的极境,其方法虽是师承于古人,但却力求摆脱古人对自己的羁绊。

相传一代禅师马祖在未开悟之前,曾一味追求像达摩祖师面壁九年般的坐禅。南岳龙谭禅师见他气宇不凡,可以弘扬禅宗,于是走到他面前问他:“请问你学坐禅是为了什么?”马祖答:“当然是成佛了。”于是龙谭禅师就拿起一块砖头在他面前磨,马祖大惑不解的问:“师傅你磨砖做什么?”龙潭说:“要把它磨成一面镜子。”“砖怎么能磨成镜子?”龙谭笑道:“坐禅又怎能成佛呢?”于是,马祖心有所动的问:“怎样才能成佛呢?”龙潭引导说:“这同驾车一样,车子不走了,你打车子还是打牛呢?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呢?学坐禅,则禅不在坐卧;学坐佛,而佛变无定相。如果你执著于坐相,便永远见不着大道。因为学坐佛,即等于扼杀了佛。人当于法中无取舍,于法勿执著。”马祖听罢,如醍醐灌顶,灵门顿开:求道当不拘泥于形式,心悟即成佛。

读书,学习亦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的第六感——心觉
日本人能盗窃技术,却造不出泾县宣纸
“磨砖不能成镜”,“打坐不能成佛”,那为什么还要打坐?
13 我心自有佛:破执的常规手段
禅宗公案与故事20则
刘安《淮南子》阅读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