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雨村人品存疑,但有一个特质,比甄士隐贾政强太多

贾雨村在书中是常被人讨厌的,平和善良的平儿骂他是“饿不死的野杂种”;贾宝玉厌恶他,“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善于钻营的贾雨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几把古扇陷害石呆子,贾琏评价他“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他甚至会在后来对恩人贾家落井下石。贾雨村确实人品堪忧,但却被甄士隐评价为“非久居人下之人”。因为他有一个特质,比甄士隐、林如海、贾政之流强太多。那就是务实。

贾雨村一出场是副穷困潦倒的落魄相。“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一般来说,即使遭遇困境,在家乡有亲戚朋友相照应,也比在外处境好得多。但贾雨村却在家乡无益,说明他在家乡不但没有可用来维持生计的产业,也没有亲戚朋友照应,对个人有所帮助。在家乡还会阻碍个人发展,离开家乡才是更好的选择,可见其孑然一身,穷得彻底。也正因此,贾雨村才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贫穷的贾雨村很快就淹蹇在了进京的路上,寄居在葫芦庙中,每日卖字作文为生。并且一待就是将近两年时间。“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直到甄士隐资助贾雨村五十两银子,他才能进京参加科考。“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

明清时,正式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生员和监生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通过“童试”才能取得生员资格,即人们所言的秀才、相公,然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童试又叫入学考。

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乡试,在秋天八月举行,所以又称“秋闱”,由秀才参加,考取后称举人。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举行,又称“春闱”、“礼闱”,也是每三年一次。举人和国子监监生均可应考,取300名为贡士。

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亲试。是在会试当年的三月举行的。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后呈请皇帝选定。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甄士隐资助贾雨村参加科举,“春闱一战”指明此时的贾雨村是举人,要去都中参加会试。

科举考试是极其残酷和极难考中的。范进中举能高兴地疯掉,就很能说明问题。很多人毕其一生都在参加科考的路上。寒窗十载一点都不夸张,读书几十年的大有人在。也正因此,读书人有文气,却难免迂腐刻板,脱离现实,不切实际。

甄士隐是读书人,书中说他“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到是神仙一流人品”。当甄家顺利时,甄士隐活得很滋润,但当甄家遭遇火灾,陷入窘境之后,他只能投奔岳丈封肃,结果因不惯生理、稼樯等事,贫病交攻,最终跟随跛足道人走了。

贾雨村在葫芦庙时,已是举人身份,就可见其才能颇高。他与甄士隐同为读书人,但不同的是他比甄士隐务实得多,不但思想上更务实,而且行动上也更务实。

甄士隐面对困局,没有一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封肃对他半哄半骗还背后说他“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做”。甄士隐不因处境变差而改变生活习惯,不但不因不善过活,去学一门维持生计的营生,并且依然过着同之前相同的奢侈闲恬生活。

贾雨村面对困局没有退缩,面对在家乡无益的局面勇敢地走了出去。即使淹蹇在葫芦庙,靠卖字作文为生,也要与甄士隐这样的望族交往,这背后不无贾雨村寻求出路的心,只有攀上高枝才有更大的机会改变。

同样面对困境。甄士隐不是不想过活,但他思想上根本没有转变过来,依然沉浸在以往的生活中,即使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他在行动上依然没有求变。贾雨村也想过活,他首先在思想上是主动求变的,所以,表现在行动上就很积极灵活。

当甄士隐资助贾雨村五十两银子帮他上京赶考,贾雨村天不亮就启程上路,连面辞甄士隐都免了。贾雨村给出的理由是“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得甄士隐资助,本应面辞恩人以表感激之情。但贾雨村连夜启程,不耽误一点时间。可见其条理清晰,面辞与赶考的重要性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这岂不是务实的一种表现。

林如海之名取学海文林之意,高中探花,是读书人的典范。但林家最大的隐患就是人丁不旺,面临绝户的危机。林如海自儿子死后,只有一女,但他绝不再娶,给女儿请家教不过是假充养子之意。贾雨村也有正妻,但依然把娇杏收房做了妾,并在后来生子,正妻死后还把娇杏扶为正妻。

林如海有读书人的清高,也有不知变通的刻板。他明知林家有绝户的危险,却并不早做谋划。林家本就人丁不旺,最后还把自己唯一的女儿林黛玉送入贾府寄居,林家消亡也是迟早的事情。贾雨村比林如海明显要务实得多,外在表现更灵活,绝不拘泥于读书人的迂腐刻板中。

贾政养着一批清客相公,整天只知道吟诗作赋。真到贾家败落之时,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更有忠顺王府因蒋玉菡找上门,贾政不是设法化解矛盾,生怕连累自己,只一味责怪宝玉“如今祸及于我”。

贾雨村被弹劾罢官,“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并将家小人属送回原籍,自己游览胜迹去了。此时的贾雨村并不是没法待在家乡,他游览胜迹无非是去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罢了。

贾雨村和贾政相比,贾雨村明显更务实,更能解决问题。

贾雨村与冷子兴交好,他认为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在那个时代,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商人是最不被人瞧得起的。冷子兴是古董行中的商人,贾雨村是更高一层“士”阶层。贾雨村与冷子兴交好,说明贾雨村并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他更注重现实。

更有贾雨村为官期间,上司弹劾他“擅篡礼仪”。擅篡礼仪就是不按照旧有的规矩行事,贾雨村擅自进行了改革,触犯了既得利益者们。可见,前期的贾雨村不但对待自己是务实的,为官也是务实的,是干实事的。

相比于同样为官的林如海和贾政。林如海任巡盐御史,举荐贾雨村都要拜托都中的亲戚贾政,说明他并没有可以疏通的人脉,还要依靠贾家谋求官职。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林如海虽是探花,实际并无能力,更不会有政绩。

贾政为官,只是按部就班,毫无作为。被皇帝点为粮道,与下属打交道都困难更别提制辖官员了。贾政为官,政务上是力不从心的。这与贾雨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贾雨村虽然后来做了很多下三滥的事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的人品存疑,但他务实的特质,比甄士隐、林如海、贾政这些读书人要强太多。正是贾雨村身上不同于读书人的务实,也注定他非久居人下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与“道”的思考:从甄士隐和贾政的教训说起
白话红楼|帮助贾雨村复职,贾政犯了三大错
贾雨村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为什么能一路得到贵人扶持?
贾雨村:你是想站着穷酸,还是想跪着挣钱?
乱入红楼之贾雨村
26.贾雨村竟如此腹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