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藏发现一神秘石碑,上面刻满文字,专家解译后:原来他真的存在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是先秦时人们赞赏苏仪等游士的话,凭借着三寸之舌,就能让诸侯恐惧,天下震荡,真称得起当时英雄。

先秦时的游士奔走各国,游说君王,天下局势或许就在他们的舌尖须臾变化,可以说是后世外交家们的典范。但是,外交家也不全然是信奉靠言语道理说动别人的准则。,也有简单粗暴,直接动手的类型,被称为“史上最牛外交官”的王玄策便是后一种。

王玄策“牛”到什么程度呢?他曾经一个人打败了古印度的一个大国,并逼得另一个大国献礼求和。甚至有很多史学家因为王玄策的事情太过传奇,而不敢相信,直到后面西藏一块刻满文字的石碑被发现,他的事迹才得到史学家普遍承认。

那么,王玄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不妨先从唐朝时中印两国的关系说起。

出使途中遇风波

提起唐朝时中印两国的交往,便不能不提到玄奘法师。他曾不辞万里,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同时印度也从玄奘口中得知了在遥远的东方还有一个神秘强大的国家。当时印度有一个叫摩揭陀国的大国,他的国王便有心和大唐交往,于是派遣专使来到长安。

摩揭陀国的使者来了两次之后,唐朝为了回报盛意,决定派遣使团回访摩揭陀国。而王玄策正是使团中的一员。使团在印度呆了好几年,不仅去了摩揭陀国,还出使了周边地诸多国家,立碑刻字,用以表示两国邦交如山河巩固。

几年之后,王玄策升为使团正使,再次出访天竺。不过这次王玄策的运气就没有上次那么好了。摩揭陀国刚经历了一场政变,摩揭陀国的国王去世,权臣阿罗那顺篡位。王玄策等人此时到来,一下子就使得原本就紧张得局势变得更加微妙了。

一来,因为摩揭陀国刚去世的国王与大唐关系颇近,阿罗那顺刚刚篡位,做贼心虚,担心王玄策替老国王报仇。二来王玄策此行带来了许多准备分给印度各国的金银珠宝,于是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阿罗那顺做了一个昏头的决定,他要袭击大唐使团。

王玄策一行人猝不及防,再加上寡不敌众,很快就被阿罗那顺全部擒获,随队带的的金银财宝也都全部落入了阿罗那顺囊中。幸好,摩揭陀国中忠于老国王的势力还没被完全消灭,在他们的帮助下,王玄策寻机逃了出来。

按照正常的外交官思维,王玄策这时候应该立马回到大唐,把所有事情奏与皇帝知道,让皇帝派兵踏平摩揭陀国,以雪此奇耻大辱。但是王玄策并不这样,他决定他自己的仇,要自己报!

借兵复仇逞奇谋

王玄策认真思索了印度周边的局势,认为吐蕃是大唐姻亲,尼婆罗又是吐蕃的姻亲,找这两个国家借兵复仇应该不难。

于是他跋山涉水,先后抵达了吐蕃和尼婆罗,在面见两国君主时,先是把大唐和两国的姻亲关系诉说了一番,又大骂阿罗那顺不讲信义,袭击使团,最后承诺自己此行只为复仇,绝不贪图摩揭陀国的土地和财宝,战利品事后由两国处理。

在王玄策这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利的劝说下,吐蕃和尼婆罗都欣然答应借兵给他,吐蕃甚至还利用自己的威望,号召周边各国一起出兵帮助王玄策复仇。就这样,王玄策筹集到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多国联军,正式朝摩揭陀国进发。

阿罗那顺最初看见王玄策的军队还不为所动,以为自己有刀枪不入的象兵,只要据城坚守,王玄策根本无计可施。然而,他太小看中国人的智慧了,王玄策借用了战国时的“火牛阵”,一下子就破了阿罗那顺的象兵。

阿罗那顺顿时被吓得魂飞天外,弃城逃跑,去到东天竺借兵,东天竺王头脑一热,将兵借给了他,结果不仅没有扭转战局,反而引火烧身。在阿罗那顺被消灭之后,东天竺的国王连忙向王玄策奉上了大量牛马珠宝,以示求和的诚意。

在此之后。王玄策信守了自己的承诺,押送阿罗那顺回到大唐复命,而战利品则全部分给了借兵给他的各个国家。不过,王玄策回朝之后,仕途却十分坎坷,以至于这么大一件事情在正史上却记载廖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土封尘埋一千年

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学术界对于王玄策其人和他事件的真实性是有争议的,主要的原因是就是,无论是后晋修编的《旧唐书》,还是欧阳修等人重新修编的《新唐书》都没有提及王玄策其人其事。

然而,与新旧《唐书》行成对比的是唐代杜佑编纂的《通典》,里面详细记载了王玄策收服摩揭陀国的来龙去脉。所以,一直以来,史学家各执一词,为王玄策事件的真伪争执不休,直到西藏一块石碑被发现,才解决了这个矛盾。

九十年代,考古学家在西藏一个小村庄中发现了一块被当地人称为神石的石碑,清洗之后才发现竟是唐代的碑刻,上面清楚写明了王玄策出使天竺的事情。这块石碑被发现后引发了史学家的震动,也让王玄策的事迹有了充分的证据。

那么,为什么新旧《唐书》上会对做出如此成就的王玄策不提呢?这和古代的传统有关,按照惯例,五品以下的官员,是不能够在史书中力传留名的。而王玄策虽然从天竺回到大唐时,受到过唐王一段时间的信重,但是其后一直仕途坎坷,所以也没有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结语

王玄策作为使臣出使印度,代表的就不是他自身而是整个大唐。阿罗那顺愚蠢短视,竟然袭击大唐使团,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可悲亦可恨,所以,无论何时,祖国的强盛代表着外交的底气,我们应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富强的国家而庆幸。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0年,西藏出土一石碑记载惊人信息,专家:原来此人真的存在
90年西藏发现石碑,专家译解:唐代外交官“一人灭一国”真实存在
「遥望西域」王玄策:一个失败者的史诗(二)
靠一支临时拼凑起的军队,他竟拉开了中原王朝和古印度的首场较量
大唐第一猛人,一人灭一国
唐朝“战狼”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因为他的祖国叫大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