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孙晓云老师学习书法捻管技巧,多年后,我才知道她当选书协主席
userphoto

2023.06.10 云南

关注

我是03年的时候认识孙晓云老师,那时候他是中国书协理事,不像现在在全国有这么大的名气。孙晓云老师是在全国展赛走出来的书坛新星,被誉为书坛的才女,展赛的常胜将军。

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孙晓云老师,主要是当时是03年出版了一本《书法有法》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孙晓云老师在《书法有法》的第九章一篇文章《“拔镫'极其形象》,详细的描述了对捻管技术的破解。读了这篇文章对我感触非常大,心里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拜访孙晓云老师。

由于工作的原因几次去南京,每次向孙老师讨教,对我的作品进行指点,每次都是满怀信心的去,满载而归的回来,孙晓云老师先后给送了我四本书籍,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本书都有她的签名。

关于书法捻管的技术,这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古今都有两派名人各持观点,一派支持用手腕,一派支持指腕并用。

东晋王羲之所著的《笔法论十二章》中提到了“踠脚斡,上捺下撚(捻),终始转折,悉令和韵……”王羲之提出向右及又下可作顺逆捻管之法,强调了腕指并用,手部的功能最大化利用。

古人常把适用且微渺的技巧,作为内传,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武术、烹调、中医、建筑、红木家具、烧窑、制茶等等,有家传师传的老传统。

唐张旭教了很多的学生,内传的不多,颜真卿算一个。关于捻管技巧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说过,“攻书之妙,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令其圆畅,就是捻管法。可见颜真卿写字也捻管,捻管也能写出有力道的字。

唐孙过庭《书谱》中讲的使转:“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鐶盘纡之类是也。”这里就是指的捻管技术

唐张怀瓘《玉堂禁经》中的“九用”……连接其他笔画,“踆锋”是最有效的方法。实际“踆锋”的用笔方法就是“拨灯法”,也是王羲之书论提出的捻管技巧。

宋黄庭坚认为:“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清朝乾嘉年间邓石如的出现,提出八字“悬腕双钩,管随指转”的捻管之法。

孙晓云老师将古代理论做了一些铺垫,把捻管技巧作了很详细的讲解,像太极拳武术动作,把一个动作作为几个动作来分解,让学习者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对这种“慢镜头”的学习方式,让我茅塞顿开,让我醍醐灌顶。

举例一:

古人作战,将控制马头的疆绳系于左右两个角的脚踏,(脚踏为脚镫),拨左脚马向左转,拨右脚马向右转,双脚内拨马就跳跃前行。双脚来控制马,两只手拿武器冲锋厮杀。

举例二:拨灯

笔杆为心,食指、拇指、中指相互的作用下,“拨动灯苗”杆尖顺向逆向的转动,不管是顺向还是逆向,大拇指和其他的手指都在捻动,结果就出现了手腕带动了手指,手指带动了笔杆,笔杆带动了笔毫都在转动。手腕,手指,笔杆,笔毫有自转和公转的分工。像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本身还在自转一样的道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手腕转动一圈,笔毫可转动360度,捻管一次笔毫也可以转动360度,如果是用腕和指捻管同时转动的话,一定可以达到720度。不加推论转动的度数,不论如何解释,手腕加捻管技术,毛笔转动空间自然就大一些,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每个人拿起毛笔一试便知。

老照片照的不清晰

小结:

有人不用捻管的技术,一样可以写出很漂亮的字,这个我也相信。启功老爷子,田蕴章老师都反对捻管技术,他的字都写的不错。他们反对捻管技术的理由是,人笔合一,笔随腕动,手腕和笔相互配合足够应付一切书法的技巧。

那时四海易术的字真是丑啊!

用不用这个技术是个人选择,有没有这个技术就是另一回事了。很多人不懂线性代数,但不表示没有这门数学计算方式。对书法技巧而言,多懂些技巧,应该不是坏事吧!用不用,手长在你身上,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明天就是五一节,四海易术第一次显摆一下,零几年时孙晓云老师还是书协理事时,收藏了一件老师的小字行书作品,八尺手卷《赤壁赋》,算是我的一件藏品。

我是四海易书,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慧珺和孙晓云的书法,您更喜欢谁的?您还知道哪些女性书法家?
中书协主席孙晓云最新版《兰亭序》,风格突变己意浓,用笔更活
恩师孙伯翔先生一句话,让他掌握大字书法真谛
行草书国展培训课程《字组断连关系》
拜望孙伯翔(刘克庆)‖ 《济源文学》2021(153)
密不可宣的九条书法规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