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我的字怎么那么美?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是谁?以前读在高中念书时,我实在恨透他了,他的家庭成员错综复杂,而且名字都很相像,老师都会专门挑出那些容易搞混的名字,要我们分门别类画出来,搞我每次都不及格。他们的名字有多相像?

1. 曾祖父王览:一个很牛的晋朝将领,名字最好认

2. 二儿子王凝之:迷信至极的乡巴佬,五斗米道的忠实粉丝

3. 五儿子王徽之:曾干过「乘兴而来」的小故事,不辞辛劳花了半天时间跑到朋友家门前,却不敲门就回家了

4. 七儿子王献之:干话很多,是《世说新语》的常客

加上王羲之本人,光是这五个人物,就让我们的青春高中埋上了多少阴影!多少恐惧!这也难怪在春秋时期,人们会发明'伯仲叔季'的排序,好辨认多了!

王羲之的出道之路

由于出生在不安稳的晋朝,王羲之的历史故事十分的稀少,他大半的生平历史几乎都被蒙盖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我们只能从极少量的史料当中,一窥王羲之的生平。

西元303年,王羲之出生于琅邪郡临沂一户富贵人家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而且学习勤快,几乎没有什么字体难得倒他,是乡里著名的小神童。

父亲见儿子很有天赋,就把他送入女书法家卫夫人的习堂里,让她好好培育这块璞玉。而书法老师卫夫人也不负重望,以她独特的教授方法薰陶王羲之。

卫铄(卫夫人)图像,来自《百美新咏图传》。

生活在现今的我们,应该都对「儿童书法班」不陌生,相信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们,也有很大比例曾经参加过书法班,仲编小时候也曾参加过此类课程,第一次学毛笔时,字写得东倒西歪、忽大忽小,老师对我的字很不以为然,就拿临摹本让我描着画,虽然从此之后对书法比较了解,但枯燥乏味、老调重弹的临摹,让我在几个月后就草草退出。

卫夫人虽然很会书法,却从不正面教导如何运笔,她的每一节课堂,几乎都是户外教学,带着王羲之到山野间到处游玩,让他看尽家乡的美好景色。

不过,虽然看起来慵懒了点,但卫夫人高超的地方就在于:让王羲之在户外,比在教室里学到的东西还多!

卫夫人认为,写横,要有千里阵云的气势,于是把王羲之带到广阔的平原上,让他凝视天空中缓缓扩张的云层。写竖,要有万岁枯藤的顽强,又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让他攀缘在枯老的粗藤上,感受拉扯不开的强韧力量。写点,要有高山坠石的力量,又到山脚下的瀑布前看落石,让他感觉石头从山峰上坠落下去的速度。

王羲之在卫夫人的帮助下,在差不多八、九岁,毛都还没长齐的年纪,就知道如何运用书法,差不多在十二岁左右,王羲之就已经正式出师,不但精通古今中外所有字体,还想开创一派潮流。

改革字体!

晋朝的字体跟现在的教育部一样,是有一个标准的,三国著名书法家钟繇是那时候名定的标准体,写字要写得像他,不然就是没文化、失仪礼。但王羲之对此并不以为然,钟繇的每个字感觉胖乎乎的,像是用超粗的麦克笔写字,虽然很好分辨,但总感觉没有那种飘逸的美感。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傅,逝世后谥曰「成侯」。钟繇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合称为「钟王」。

钟繇的每个字感觉胖乎乎的,像是用超粗的麦克笔写字,虽然很好分辨,但总感觉没有那种飘逸的美感。图为钟繇楷书作品《宣示表》宋拓本。

年轻气盛的王羲之,想对书法展开彻底升级,但经过摸索创造后,他将字的重心提高,让字的感觉变的轻盈,并且提倡在笔法的挪动时进行「转锋」,使字体带有流线,身弯而不失重心,最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韵、天质自然的行书体,彻底将行书1.0升级成2.0!

然而,历史上每一场艺术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他的老家,有一些文人墨客看不惯王羲之抢走了他们的锋头,对他很不服气,其中又以钟繇的忠实粉丝庾翼最为激进,他见王羲之的新书体流行,连自家子弟都去学,气愤地称:

「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鹜,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白话翻译:那群没羞没操的学徒们,轻贱高贵的家鸡,而去爱外面的野鸭!我必须报仇雪恨,与王羲之当面比赛!)

那时候的人们,骂人的方式比较形象化,喜欢用动物来比喻,不过把自己自称为家鸡恩,这种癖好可真是头一次听见呢!

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庾翼作为旧派的代表,与王羲之的新体字展开对决!

不过这场决斗,不是我们的想像那样高潮迭起,事实上,他们俩连面对面比试都没有,新生事物是反对不了的,王羲之的文字受到乡亲父老的喜爱,也受到广大粉丝的认可,庾翼想要引战,逼王羲之出来面对,但人还没出来,就已经被王羲之的死忠粉丝酸到滚回去了。

王羲之的新书体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各派子弟们都纷纷弃旧学新,效仿王羲之的书法,他也在众人拥戴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更深一层的挥洒。

浪漫的《兰亭集序》

如果要论王羲之的代表作,那肯定首推他五十岁时所写的《兰亭序》,那时正值江南三月,通常都细雨绵绵,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无官一身轻的王羲之,带着四十二个好友一起去山间游玩,走累了,就在一处蜿蜒曲折的小河旁休息,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他们不禁诗意大起,将准备好的绍兴黄酒拿出来。

「我们来玩曲水流觞吧!」

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将醇馥幽郁的黄酒倒进一种专用的木制酒碗(觞)里,将放在溪水的上游,轻轻松手,任他顺流而下,因为溪流弯曲,酒碗会在某些地方停滞,或者打转,若酒碗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罚酒三杯,这就是曲水流觞。

王羲之的朋友很有文化素养,既然羲之想要玩,那作为朋友,我怎能不奉陪呢?他们乐此不疲,一共玩了五十三次,只有十六次做不出诗来,最后,大家写成的三十七首诗词汇集起来,准备编辑成集。

「逸少,我们之中就属于您文采最好,不如由您来撰写序言罢!」

此时的王羲之经过一番畅饮,已经进入微醺状态,他双眼微眯,面露愉悦,带着醉意,摇摇晃晃地接过纸笔,连片刻间的思索都没有,就开始挥洒他的文采,执笔的右手在蚕茧纸上来来回回,成就了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之所以有名,不仅是因为王羲之写书法写得很好看,而是他的文章内涵,他能够把这些复杂的情感都融入在文字之中,使千百年后的我们重新观赏之际,仍能触动心中最深的那条感触。

「后世的人看我们的文章,也会和我们看古人文章一样,生起感伤之情,这样的事情古、今和将来并无二致,我不禁感到悲伤,遂分别记下参加聚会人士的名字,抄录他们所赋的诗作。虽然时代改变事情有所不同,人们的感触却是一致的。后世的人读了这些诗作,也将会和我一样,产生无尽的感慨。」──王羲之

《兰亭集序》(神龙本,普遍认为是最接近正本的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很厉害吗?

王羲之坐上书坛盟主后,他的书法就已经很值钱了。据说他在老妪卖的扇子上随手写五个字,扇子就能由原来的二十钱卖到百钱。而王羲之本人也不吝惜写字,整个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书法在市场上是不算少的。

但为什么现今流传下来的王羲之真迹却只有两件呢?

罪魁祸首就是改朝换代。王羲之的书法一直以来都受到王族亲贵间的拥戴,每个高官显爵都以搜藏王羲之的字画为傲,经过时代的演变后,王羲之的字画就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

太平盛世被搜集在一起的王书,待到改朝换代之际,也容易被集中销毁,聚敛得愈多,往往销毁得愈惨,唐太宗时,王羲之的书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时只有160余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书法仅有两件,分别是《快雪时晴帖》和《中秋帖》。(至于这两个是否是真迹,还尚存疑论呢!)

两者之中,又以《快雪时晴帖》的艺术性质更高,那时候的王羲之,已经辞去官职,享受着隐逸自然的生活,他有更多时间拿来练习书法,书法典雅细腻的精致度呈现大幅度飙高,是他人生中艺术level最高的时期。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在写什么: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白话文翻译:山阴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场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王羲之敬上。)

如果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意涵并不深刻,好像只是日常的书信对话。但我们今日看《快雪时晴帖》,不是为了看他的内容,而是他的字,汉字书法向来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虽然《快雪时晴帖》出于平凡,但王羲之的笔法,却让字里行间精致了起来,他的一字一句,都透露着不同的情感,可以独当一面观看,二十八个字,也意味着二十八行诗。

比如他的第一句「羲之顿首」,行的是草体,宛若游龙,笔墨流畅优雅。然而在第二句「快雪时晴」,却突然从草书转向行书,笔画雍容古雅,圆浑妍媚。而第三句、第四句、第五也都是不同字体,一句话里面的各个字,仔细一瞧,也都有不同的韵味。

乍看之下,王羲之好像是在炫耀技巧,但实质上,他已经将书法融入生活,字体的转变,不是王羲之有意为之,而是他的内心使然。

如果要看一个人的个性,那最准的方式,就是看他的字迹,然而王羲之的字迹却格外特别,他的字体,会随着叙述时的心境起落而有所不同,就像是一面镜子,每个人看到他的书法,都会有不同的感触,有人猜想他的内心是李白般的侠客,也有人觉得他是多愁善感的白居易,千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却没有一定的解释,这是王羲之书法的有趣之处。我们只能从他不失平衡的美感,想像出王羲之在提笔时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神态。

风雨飘渺的《快雪时晴帖》

说完了文字内涵,我们接着讲它的历史渊源,《快雪时晴帖》的历史高潮迭起,经历了一千七百多年,辗转于历朝历代的权贵手中。唐朝大臣魏征、北宋官员苏易简、东北军阀张作霖乾隆皇帝也搜藏了这件书帖,为了能随时欣赏、临摹王羲之的大作,甚至在自己住的阁房旁专门空出一间小屋给它。

(PS乾隆是个文物破坏狂,某天某夜观赏《快雪时晴帖》时,居然情不自禁地拿起印章,找到中间空白处戳了下去,之后还觉得不过瘾,又拿172种不同类型的印章,一股脑儿地盖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古文物上‧ ‧ ‧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羲之为什么抄写乐毅论
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第一行书,字体放大10倍后,笔法让人钦佩
书法家的心理都有一幅《兰亭序》
这个家族创造的书法史……
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字体临摹,不得不说很像
当我们把王羲之的书法放大时,会发生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