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到酱油时代

“我是来打酱油的”是这几年的网络流行语。细说起来,现在的酱油都是瓶装,的确不需要去“打”。但是,时间倒退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的酱油都是1.75升的大玻璃瓶包装,家里酱油吃完了,要拿着旧的酱油瓶去副食店,花6毛2分钱换回一大瓶新酱油。副食店回收酱油瓶,送到厂里清洗消毒,重新装上酱油再出售。如此循环往复,一个酱油瓶,只要不被不小心打碎,就能传递到这个城市的千家万户。


下图1:离不开的酱油


天津人管酱油叫清酱。天津人最爱吃包子、饺子,而天津包子与上海生煎、小笼最大的区别,就是天津的包子馅是用酱油调成的,而上海的包子馅不放酱油。酱油的味道,更适合重口味的北方人。而对于小清新的上海人来说,引自英国、用洋葱、醋、胡椒等原料制成的“辣酱油”更受欢迎。


酱油的特点是浓香扑鼻,谁家炒菜用酱油炝锅,满胡同里都酱油的香味。在很多天津人的记忆中,有几道和酱油密切相关的家常“名吃”时常令人回味。一是酱油开水泡饭,昨天剩的米饭用开水烫过,加入酱油,点上香油,这是普通百姓最简朴的食物;还有“馃子汤”,早餐剩下半根油条留到中午切成段儿,碗里加满滚烫的开水,放入油条段,加酱油、香油,撒上葱花、虾皮儿,浓香扑鼻;再有一种比较“高级”的吃法——大油拌饭——米饭盛碗里,上面洒点儿葱花、辣椒面,倒入酱油,铁锅内放少许油,油温七成热时下切好的肥肉丁,耗至金黄色,将油渣浇到米饭上,再淋上一点儿大油,拌匀即可。

 

下图2:“红钟”酱油标签

 


中国人发明酱油是在西周时期。所以天津从有人居住起就有了酱油作坊,不过,天津第一家酱油厂则是创办于民国初年。


这家酱油厂的始创人叫李惠南。1919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系。他认为日本利用现代化学方法制造酱油颇为可取,于是决定引进这项技术。1927年回国后,他在天津北营门西大街办起了“宏中酱油厂”,后又扩建为“宏中酱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宏钟”牌酱油。


李惠南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酿造工艺,原料限用东北金元大豆和高白秋麦,采用日本菌种,以我国传统发酵工艺为基础,结合日本酱油生产技术,使“宏钟”酱油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卫生标准及色味比起其他酱园作坊的酱油都高出许多。一般来说,酿造的原料发酵期最长有一个月,但“宏钟”酱油的发酵期却长达半年之久。在发酵期间,各种微生物的作用生成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有机酸、醇、酯,并产生自然色素和特有的风味。酱油制成后经过加温、杀菌,添入千分之一的防腐剂氨基香酸,装瓶出厂。其色泽深红,鲜艳清亮,酱香浓郁,味道醇厚,鲜美绵长,而且久放不变质,所以很快垄断了天津酱油市场。


194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宏钟”品牌更名,将宏伟的宏字改为红色的红,新“红钟”牌酱油投产。到1956年公私合营,宏钟酱油股份有限公司改名叫红钟酱油厂,厂址搬到了河北区小王庄一带,旗下的另一个系列品牌——“光荣”牌酱油也应运而生。


天津狗不理包子,以棒骨、鸡汤上浆打馅,调味的酱油则必须是“红钟”牌酱油,充分保证了制成的馅儿含浆滑美,美味异常,四季不腻,香浓扑鼻;天津友谊罐头厂生产的红烧牛肉、红烧鸡肉罐头,也是专用“红钟”酱油作调味。


 下图3:一系列老标签


对“光荣”酱油情有独钟的李阿姨已年过古稀,她曾是光荣酱油厂的职工,她说:“过去做酱油讲究货真价实,生产酱油的每个环节都有检验员把关,吃的东西还不好好弄,那不纯粹是打镲嘛!”李阿姨对自己工作一辈子的酱油厂感情深厚,她把每次新出品的酱油标签珍藏起来,这些标签记录了“光荣”的成长变迁——


抗美援朝时期生产的光荣酱油,标签上几乎完整记录了所处的时代符号——“抗美援朝卫国保家”的标语印在上面,字体从右往左读。这枚商标上还透露了酱油厂的往事:“厂址:天津三区河北小王庄李家胡同一号”,当时的电话号码也只有6位数字。


当年为了运输方便,光荣酱油厂还特意为有特殊需要的地区,比如抗美援朝前线和贫困老区,特制了固态和粉沫状的酱油,即冲即用。著名作家阿城在小说《棋王》中,便对于“酱油膏”的美味有过一番详尽的描述:


 “蛇肉到了时间,端进屋里,掀开锅,一大团蒸气冒出来,大家并不缩头,慢慢看清了,都叫一声好。两大条蛇肉亮晶晶地盘在碗里,粉粉地冒蒸气。我嗖的一下将碗端出来,吹吹手指,说:“开始准备胃液吧!”王一生也挤过来看,问:“整着怎么吃?”我说:“蛇肉碰不得铁,碰铁就腥,所以不切,用筷子撕着蘸料吃。”我又将切好的茄块儿放进锅里蒸。


 “脚卵来了,用纸包了一小块儿酱油膏,又用一张小纸包了几颗白色的小粒儿,我问是什么,脚卵说:“这是草酸,去污用的,不过可以代替醋。我没有醋精,酱油膏也没有了,就这一点点。”我将酱油膏和草酸冲好水,把葱末、姜末和蒜末投进去,叫声:“吃起来!”大家就乒乒乓乓地盛饭,伸筷撕那蛇肉蘸料,刚入嘴嚼,纷纷嚷鲜。”


六十年代,国家整合了天津18家调味品厂,成为天津调味专业制造企业,因为产品质量确实上乘,所以像“红钟”、“光荣”、“中华”、“浙醋”等多个品牌的多款产品,都被指定为“外国使馆专供产品”。 1978年改革开放,天津市副食调料公司成立,其下属的“利民四厂”被评为全国酱油行业的示范厂。1980年9月,“红钟”酱油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银质奖章,成为国家优质产品,除了在国内市场销售以外,还远销英、美、法、丹麦、澳大利亚等国。


下图4:光荣壹号酱油

 

“光荣”酱油分为特号、一号和二号,特号最贵,二号较为大众。所谓特号酱油,又叫第一道酱油,就是从发酵好的酱醪(láo)中第一遍提取出来的酱油原汁。第一次发酵后加盐水稀释、再发酵,提取出来的是二道油、三道油、四道油。就像煲汤一样,头道汤的味道当然会更鲜浓。与其他道油相比,第一道酱油原汁无论是氨基酸含量还是鲜味都要强于其他道酱油。不过,在生活并不富足的年代,很少有人买得起特号酱油。换句话说,现在不足为奇的酱油,那时候也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另外,光荣酱油也生产白酱油、无钠盐酱油和辣酱油,这些酱油只有大饭店做特殊的菜品时才有,或者直接出口,所以一般老百姓很难看到。


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光荣”酱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新世纪后又一度恢复生产,但当年计划经济时代垄断酱油市场的情景也难以复现。现在,超市里卖酱油的区域摆满了十几个品牌的几十种酱油,每次买酱油,都在一大排酱油瓶前面犹豫好久,这些酱油的味道较之过去似乎鲜美了很多,但是否还能吃出当年的味道却不得而知。不仅仅是因为酱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境也随着酱油品种的增多,变得复杂起来……


图片均来自于新浪微博@天津利民调料


如果您对本文有评论,请——“留言”

如果您对本文有共鸣,请——“点赞”

如果您对本文有鼓励,请——“打赏”

如果您对本文有认同,请——“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念| 曾经辉煌过,但却消失的天津老品牌,你还记得几个?
酱油瓶上这两个字很重要,一直被忽略!别再上当了
酱油瓶上这两个字很重要,不少人被骗
买酱油时,看酱油瓶上这几个字,就能轻松识别酱油好坏,太实用了
打酱油
酱油瓶上这2个数字太重要了,酱油好坏全看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