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礼” 任继昉

原“礼”

任继昉

探讨“礼”之起源的文章,不知看了多少,大都淡忘了;唯一还有印象的,是萧璋先生的《鹿丽离秝豊刕剺蠡语源之研究》一文,刊登在1941年出版的《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集刊》第一集上。因其用文言写成,又无新式标点,一般人阅读可能有困难,今加改写、充实,以飨同好。

蠡蚌之蠡,其语源甚古而造成专字颇晚,故无初文传世。蠡从彖声,音与蠇珕相近。蠡蚌之字,本应为蠇或珕(《说文》:“蠇,蚌属,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又“珕,蜃属。”)蠡乃借体也。……蠡蠃声转相通……均属蚌类,海滨之产物也。……

蠡之为物,两壳相配,可开可合,故其义可引申为分解。方言:“蠡,分也。”又“劙,解也。”

又古有蜃蚌为蛤梨者,或作合蜊,或作合梨,或作蛤历,或作蛤蠣,又作蛤蜊,字亦可写作蠇或蠡,要皆得名于合离之语。从合声,有相合之义(广雅释鱼:“蜌,蒲卢也。”王念孙疏证:“之言合也,两壳相合。”……)蠡音近于离,即取离义也。

蠡有分离之义,故又可借作瓢瓥。《说文》瓠部:“瓢,蠡也。”又豆部:“巹,蠡也。”汉书东方朔传:“以蠡测海。”张晏曰:“蠡,瓠瓢也。”盖剖瓠为瓢,如蠡壳之两分。昏礼合巹,如蠡壳之两合也。是以蠡具两壳,有偶丽之徵。肉在其中,亦有附丽之象。故易说卦传曰:“离为蠡为蚌。”又象曰:“明两作离。”又曰:“离,丽也。”盖因蠡蚌有偶丽及附丽之兆,故离卦用以取象耳。

淮南子脩务训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又氾论训曰:“古之摩蜃而耨。”是蠡蚌之物,在上古时,既为饮食之要品,又为耕耨之利器。而货贝饰物,又多海介之类。因知古代之文化,蠡蚌诸物,实居重位。疑昏礼合巹之说,古亦以蠡蚌为之。《说文》:“巹,蠡也。”字由来。,豊器也,与豊同类。豊语源于蠡,即古之蜃器。上古合巹之礼,疑以蚌壳盛水,男女交相饮啜而成,其意不外取其两壳相合,用以表示夫妇相配之象征也。后世盛水,以瓢代蠡,昏礼之用,亦改瓢瓥,而合巹之说与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五合、五露
早安心语:进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
性命由来与长生方法解密讲座摘要
“内外相合”你真的做到位了吗
何为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你真的做到位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