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一次要给上海交大点赞,顶着网暴拒录初试第一的考生,口碑反转
userphoto

2023.04.22 湖北

关注

#大有学问#

期初是这位同学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超话中写了一篇长文,文字很多,大致介绍了自己的复试的经历,指出初试262分、复试被刷,而总成绩第一的,初试只有252分,和自己有十分之差,意难平。

这位考生还着重强调了:逆袭第一的本科就读于上海交大,自己是安徽皖北县城的学生,没有背景

内涵这次复试存在黑幕,有走后门之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内涵存在,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把上海交大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让上交大遭遇了网暴。

上海交大顶住压力,拒绝录用此学生

面对网络关注和巨大的网络压力,上海交大并没有因此妥协,对外回复:不存在违规。

上海交大拒绝录用此次初试第一的学生,最终口碑有所反转。

其实很多喊着“有黑幕、不公平”的网友,对研究生复试并不了解,对上海交大也不了解,只是一听到“淘汰了皖北县城没有背景的好学生,那个初试落后10分的上交大考生逆袭第一”,就先沸腾了,就失去了理智,就跟着起哄。

不是这部分人被这位华东师范学生的言辞给打动了,而是这部分人从骨子里就认定“高校研究生复试有黑幕”,现有盲目的认知,才会做出选择。

随着事态的扩大,一些真正懂这所学校、懂这个专业、懂研究生复试标准的网友站出来说话,内容还是非常客观的。

一位网友这样说:“这位学生是跨金融考会计,应该是报了辅导班,必考的几门专业课准备很充分,但是这几门必考科目以外的内容,他大概率是空白。面试的时候答辩组专家随便两个问题这学生就露怯了,答非所问,跑题,可他自己以为回答的很好。”

这个评价相当可观,相当接近真实,盲目叫喊着上交大有黑幕的网友,也该理性思索一下,不要再听信片面之词了。

“明知道我没学过,为啥还问?”

这位考生提到了复试过程中的几个点:一个是股权投资,他没能理解专家的意思,反倒怪到专家身上,质疑专家的业务能力(专家业务能力肯定比考生强太多);被专家问到“高级财会”的知识,他说自己没学过(他当然没学过,他本科是金融),他不觉得自己知识欠缺,又反过来责怪专家,故意针对他;之后的几个问题也是出现了一样的现象,他认为自己答的特别好,但是专家说他跑题了(专业知识局限性的结果,双方不能聊到一起)。

综合下来,多看几遍这位华东师范考生的文字,就会有一个感觉:我一直有理,我表现特别好,跑题也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表述有问题,我没有任何问题,你不录用我,就是你们专家的问题,是你们学校有黑幕。

他不是经过客观分析以后得出这个结论,他已经先从内心认定:我就理所当然被录取,我这么努力备考,我分数考得这么好,如果你们不录取我,那就是你们的问题,就是有黑幕。

初试对于研究生的意义

有人说既然考试的分数不作为参考,那就别考试了,直接复试多好,专家不是要找聊得来的吗?

这完全就是移花接木了,这才是真的跑题范围。

初试当然有必要,初试考量的是必考的专业课,初试分数达不到,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初试的意义。

这位华东师范的考生一直针对的逆袭第一的考生,初试成绩也只是比他低了10分,能够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初试都表现非常好。

但是一旦拿到了入场券,进入了复试阶段,这个时候初试的成绩就被搁置了,就不再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了。

专家有自己的考核标准,他们不需要的是纯粹的考试机器,他们要招能为己用的人才,他们要招能够在项目中做出贡献的人。

跨专业要谨慎,复试阶段考核的不仅是必考范围

最后再提醒大学生们,大学专业不理想,想要跨专业考研一定要慎重,因为很多跨专业的初试过了,复试很容易被卡,除非专业基础非常扎实,必考范围以外的内容,也都学了一遍,才能顺利通过。

当初看《令人心动的offer2》的时候,有两个标准非常明显:留学生英语口语必须过关(国内学生不做要求);跨专业考研,基础课必须扎实。

两个标签人物,一个是本科读文化管理的丁辉,一个是外国留学的瞿泽林,当时很多人为丁辉抱不平,也是一个道理。

丁辉跨专业,另外有工作经历,导师的一定是高标准,就像国内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不做英语考核,但是留学生就不必须炫一段英语口语,是一个道理。

还是那句话,复试阶段导师招生有自己的喜好标准,进入这个环节以后,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标准,甚至已经不再作为审核标准了。

“没学过”不是理由,进入这个环节,一旦回答不出来导师的问题,在导师那里就已经扣除印象分了,这就是复试硬核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生初试成绩高,复试却惨遭淘汰,多是犯了这个三个错误
二本生不配进名校复试?数据揭秘新传考研歧视链!
考研复试中,这样的同学更受导师喜爱,低分考生也可逆袭读研!
“三无考生” 逆袭线下复试,还有救!
读研后才明白,“考研生”和“保研生”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很现实
如何准备研究生复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