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规众随

  图:范成大书《雪晴帖》(局部)现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 网络图片

  这是一部南宋版的河长制法规,八百五十年的风霜,光芒依旧璀璨。

  1、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十二月,临安城已经进入隆冬季节,西湖边的风虽寒冷,四十二岁的范成大心裏却热血上湧,他有了一个新职务:处州知州。南渡已经四十年,年轻有思想的孝宗皇帝,高举中兴大旗,而他去处州做主官,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仁政理想。

  韩昌黎在范成大的心中,地位极其崇高。他不仅喜欢他的诗文,更敬慕他被贬潮州时的心态和作为,韩在潮州只有短短的八个月,却让潮州的山水从此姓韩,那裏的百姓,感念韩愈的德政,江改为韩江,山也成为韩山。

  和韩愈去潮州不同的是,范成大此行是被贬重新启用,他不知道自己能幹多久,但心裏有一股劲,即便几个月,也要为处州的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2、

  果然,范成大在处州,确实没待多久,但一年多时间裏,他却做了两件大事。

  前一件,推行义役,略述之。

  《宋史》范成大本传记载:

  处民以争役(劳役不均,不堪其劳)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与诸路。

  老百姓为什麼要常常打官司呢?因为大户人家不愿服役,而贫苦人家愿意服役却不愿交钱。这一对矛盾,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看到了,他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中就有“免役法”,主要内容有两条:一条是由当役人户的轮充差役,改为输钱僱役,也就是说,役户本来是轮流服役,但你出钱了就可不出工;另一条是僱役费用由当役人户按户等与类别分担,即大户人家田多家财多,分担的也要多,这样,农民的徭役负担就会有所减轻,国家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不少。但王安石的“免役法”最终却流产,原因是既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且对农民来说,即便少交许多也是过高。

  而范成大推行的义役,却在王安石“免役法”的基础上有了新创:输金买田,以助役户。具体的措施为:根据各户服役任务及家产厚薄分摊银钱,这些钱用来购买农田,作为服役的费用;每年以田租收入补助服役者;管理田产的人由大家集体投票推选;大家自主排定报役时间,轮流服役;官府不得插手干预。

  范成大义役法的聪明之处在於,充分让百姓自治,自己的事自己决定,政府不干预,避免了那些有贪心胥吏的索贿,百姓放心。

  义役法率先在打官司最厉害的松阳县实行,效果大好,此后在处州的六个县全部实施。过了两年,宋孝宗颁令:缮写规约,颁之天下。

  3、

  现在,我来重点说范成大在处州做的第二件事,修堰定规。

  《宋史》范成大本传同样记载了这件事的始末:

  处多山田,梁天监中,詹、南二司马作通济堰在松阳、遂昌之间,激溪水四十里,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戊戌冬日,丽水莲都区的堰头村,寒风逼人,一道弧形的白色大虹,横躺在瓯江与松阴溪的交汇处,虹的上空,雾气瀰漫,一直缭绕至青山的怀抱,薄纱遮盖着差不多半个湖面。

  虹就是通济堰,虹的骨骼,就是通济堰整个石头坝体。古堰画乡管委会副主任熊夏敏说,好久都不见这麼大的水了,而且,这种雾气,冬日裏也少见,今天是突然降温,再加上水量丰沛,才有了画一样的风景。

  詹、南二司马庙,就伫立在通济堰边,它听着“哗哗”的水声,已经伫立了一千五百多年。

  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詹、南二司马主持建设了这座通济堰,这是浙江省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灌溉工程世界遗产。

  这两位司马,人们至今也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姓名,但只要你站在通济堰坝边,或在亭子上远望碧湖平原时,你就会发出感慨,这“哗哗”不断的水流,就是百姓的命根子,二百七十五米长的弧形大坝,并不是最长,但它就像金锁,牢牢地锁住了奔流不羁的江水,泽惠於民。

  碧湖平原是处州境内的三大平原之一,重要产粮区,地势落差二十米,通济堰就是利用这样的地势营造的,不靠外力,自流灌溉,河水让这一片土地成为著名的粮仓。

  我在通济堰图的碑前细观,这密密麻麻的线条,看着如人像,又像植物图,更像那根系发达的人参根鬚,这些根鬚幻化为众多的支渠和毛渠:幹渠分凿出支渠四十八条,各支渠再分凿出毛渠三百二十一条,并在堰渠上建有大概闸六座,小概闸七十二座,分流调节,各支渠均可利用尾闸拦蓄余水,形成引灌为主,储、泄兼顾的竹枝状水利网络。

  毛渠,我很喜欢这个词语,细小,小到几十公分,但它是保证粮田旱涝保收的重要命脉;入微,瓯江水流到这裏,已没有“哗哗”的喧闹,只是静静地“汩汩”流淌,旱季裏的清流,按时足额注入农田,犹如三伏天人们喝到的甘露。毛渠极似人的毛细血管,是粮田的生命通道。

  不仅如此,通济堰还有其他诸多功能,清代处州知府、著名笔记作家刘廷玑有一首诗挺生动:“门前衣浣白,阶下米淘泔。事事行无碍,年年乐且湛”。这就是一幅沿渠百姓的生活图啊,洗衣,淘米,行船,炊烟袅袅,鸡犬相鸣,一切皆因有了这一渠的清流。

  我们往岛上的大港头村去,水面显得浩淼波蕩,小熊指着阔大的水面说,以前,这裏是货运的集散码头,船来舟往,热闹非凡,龙泉的青瓷,也从这裏运往全国各地,那边,保定村堰岸旁,有许多的青瓷窰,元明时期,这裏的窰场,是龙泉窰系青瓷的重要窰场之一。

【未完待续】

  .陆春祥 笔名陆布衣。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柳育苗的排灌系统的设置
寒地葡萄园地选择与规划建设技术
成就 ‖ 首条渠堰——放马大堰修建记
荣纳堂藏洪州窑青瓷3件
越窑是青瓷窑吗
范成大詩《歸州竹枝歌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