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蘊華章 300余文物見證千年運河文明

  大公網5月4日訊(記者陳旻 揚州報道)吳國青銅器、西漢的金銀器和玉器、唐代的三彩和長沙窰瓷器、元代青花瓷、明清宮廷瓷器,由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的「水蘊華章——大運河文物精品展」5月3日揚州博物館開展。來自內地運河沿線6省19市23家文博單位選送的300餘件(套)精品運河文物,展示大運河歷朝歷代的發展特色和城市文明。展期至6月26日。

  此展覽以時代為脈絡,分為「吳王夫差築邗溝——早期大運河」「共禹論功不較多——隋唐大運河」「裁彎取直貫京杭——京杭大運河」「漪路繁華展風采——運河人家的美好生活」四個單元。300餘件(套)精品運河文物中有國家一級文物50件。

  開鑿于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的人工運河,歷經千年的流淌,由此孕育而生的燦爛文明以豐富的、多樣的形式凝聚在歷朝歷代的運河文物上。大運河與長城,同被視作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國家一級文物、常州出土的春秋時期原始青瓷簋(陳旻 攝

  展品中,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常州出土的春秋時期原始青瓷簋工藝精美。青瓷簋撇口,束頸,圓鼓淺腹,圈足,平底。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開挖了從蘇州望亭經常州奔牛的運河,建立了入長江的水運通北要道,不僅給沒有瓷土資源的常州帶來了浙江等地產的原始瓷,更是莫定了吳國霸業的基礎。這件青瓷簋便成為見證。

  大業元年(605),隋煬帝在隋文帝疏浚邗溝的基融上,征淮南民夫10餘萬,對山陽瀆加深拓寬。開通后的隋大運河南起杭州,北達北京,全長2500公里,織起一個前所未有的物資交流網。這客觀上為唐朝創造了良好的漕運條件,使唐王朝經濟發展,手工業發達,商貿繁盛。唐代金銀器制作發展至鼎盛,鎮江博物館參展的唐代鎏金雙風紋銀盒便是見證。這件銀盒四出蓮瓣形。直腹,蓋面弧凸,以子母口扣合。蓋面錘刻凸花,以銜草雙鳳紋為主體,邊緣刻八對相向的飛雁,間以纏枝蓮及魚子紋;腹下刻一圈牡丹花,圈足上刻有鴻雁,足邊沿飾有蓮瓣紋。銀盒造型端庄,刻花處鎏金,富麗堂皇,是唐代金銀器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鎮江博物館送展的唐代鎏金雙風紋銀盒(陳旻 攝

  唐三彩,是盛唐氣象的代表,也是古代外銷陶瓷的典型代表。展品中,一組來自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唐代三彩胡服騎馬俑引人矚目。唐代東都洛陽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絲綢之路從這裏西行,隋唐大運河交匯于此,洛陽成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亦是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河南鞏義窰所產三彩器物通過運河大量銷往海外。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送展的唐代三彩胡服騎馬俑(陳旻 攝

  隋唐大運河的開鑿使得當時交通發達、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也日益豐富多彩。揚州博物館出展了一件「打馬球紋銅鏡」。鏡為菱花形,鏡背紋飾是四名騎士,手執鞠杖,躍馬奔馳作擊球狀。人與球之間襯以高山、花卉紋,顯現出在郊外運動場比賽的情景。

揚州博物館參展的唐代「打馬球紋銅鏡」(陳旻 攝 

  馬球運動源於波斯,漢代傳入中國,至唐代,此運動深得喜愛,是銅鏡紋飾中的題材之一。目前內地僅存三面有關打馬球圖案的銅鏡,其一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其二收藏於安徽懷寧縣博物館,而以揚州出土的這面銅鏡保存最好,是唐鏡中的珍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蘇州市博物館古玉器鑒賞』
常州博物馆有一只特殊“青蛙”,因为长了一条尾巴,却成二级文物
吴越国出土——青瓷及文献概述
深度!三国吴至西晋的青瓷狮形器
常州博物馆有件文物,制作过程中出现常识错误,却成为二级国宝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之陶瓷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