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闻香赏香器

原标题:“香事情未了——古代文士风韵雅器展”亮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闻古香赏香具识香艺  

近日,一场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香事情未了——古代文士风韵雅器展”,亮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共展出100余件套与香文化相关的藏品及其艺术品,其中包括法门寺博物馆珍藏的三件一级皇家文物。


明银云鹤纹鼎式三足炉



明德化窑白瓷铺首香炉



北宋青白瓷带盖炉



宋高丽青釉鸳鸯钮三足带盖瓷熏炉



宋龙泉窑青釉瓷炉



清青玉兽面纹三足香炉


香文化的发展几乎贯穿于整个华夏文化发展史,在几千年的文化嬗变中,香事具备丰富的文化意象。据了解,此次展览从香料、香方、香具三个维度出发,分别从“香方雅韵”“炉暖泛香”“香约人间”三个单元,向观众展示古代文人雅士的“香”韵生活。其中在“香方雅韵”单元,重点展示了古代四大名香的原材料,以及观众平时经常听到却很少有机会看到的各种域外香料,如安息香、乳香等;“炉暖泛香”单元展示了与各种香事活动紧密相关的历代香具,如香炉、香筒、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囊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三件皇家器具,就在此单元中亮相;“香约人间”单元,重点展示的是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古代实物香方。


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唐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



唐鎏银龟盒


展出的历代香具器物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法门寺博物馆提供的三件一级皇家文物的亮相。这三件文物分别为唐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与唐鎏金银龟盒。其中的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也是存世的唐代香囊中最大的一个。鎏金银龟盒则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吸粉无数。

据法门寺博物馆研究员姜捷介绍,龟盒(龟形香炉),《衣物帐碑》中径直称其为“龟”,系唐僖宗所奉纳,其形制为一象形逼真的龟状,龟背为盖,龟背盖的子口与腹盒相扣,其眼鼻镂空,与颈腹腔相通。长久以来,这件“鎏金银龟盒”被认为属于装盛碾碎的茶沫的贮茶具,以备烹茶取用。但由于该器物在《衣物帐碑》中并未列入“一副七事”的茶器具当中,不少学者怀疑其可能并非茶器具。此“龟盒”出土时,腹腔内残留有少量黑色粉末渣,与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腹内残留物相同,况且龟腹腔内也有少许烟炱遗痕,推测入藏地宫时可能实际薰过香。


香料:奇楠



香料:龙涎香



香料:乳香



香料:麝香



元青白瓷铁锈花双耳带座香炉


姜捷研究员认为,将所谓“鎏金银龟盒”定为香具似乎更符合其体现的功能,或可更名为“龟瑞香炉”。由于唐代薰香多为香末、香瓣或香末调制的香饼、香丸,将这种香料置于龟腹内直接阴燃或隔火燃熏,盖好盖子后,香烟将从镂空的鼻眼溢出,供奉于佛像前案台上,无疑增加了上香行礼仪式中的神秘感。事实上,自汉代以来,以动物造型为香炉的例子比比皆是,汉代就有造型为雁的铜雁炉,还有《考古图》描绘的“兽炉”即实物出土的兽形辟邪香炉,唐代开始出现一类典型的狮子香炉(唐人称之为“金猊”香炉),其主要的“出香”部位,就是狮子的口、眼部位。宋、明时代,这一路动物造型香炉的意趣更有所发扬,除狮子(狻猊)香炉外,还屡屡发现有甪瑞炉、香鸭炉等,反映了这类动物造型香炉源远流长的生命力。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8日。

(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道诗词
重博展讯|香事情未了——古代文士风韵雅器展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第105期一日一香
五四青年节:古代青年是怎么用沉香的?
专稿 | 三馆联手!在山西博物院,遇上那一缕东方香魂
诗人写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