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房“砚”遇

原标题:文房砚遇,美不胜收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都无比珍爱,赏砚藏砚也是古代的一种时尚。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如今,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包括历史、人文、文化。小小的一方砚台,差不多也能浓缩一个大时代。“正所谓方寸之间,自有乾坤”。

砚台起源

若要深究砚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即当时人类打造工具的研磨器。砚台又称研,是一种研墨的工具,它是伴随笔墨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由于汉代人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随后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木胎漆砂砚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

收藏类别


说起对砚台的收藏,自古就有。纵观中国历史,书法家嗜砚、藏砚、编砚谱、著砚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别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权;宋代欧阳修、米芾、苏东坡、陆游;清代朱彝尊、高凤翰、纪昀等,他们的《论砚》、《砚谱》、《砚史》、《研评》、《砚录》、《说砚》、《阅微草堂砚谱》等影响深远


在文人藏者看来,砚既是实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砚作为一种收藏,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为之。眼力来自于实践,学养决定砚识。砚者研也,抛开文字学上的“砚”、“研”相通,砚亦可称为砚学,涉及材质、雕刻、美术、书法、民俗、文学、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实难兼通。


虽然“四大名砚”广为人知,即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但实际上,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名品,如唐宋之红丝石砚,清之松花石砚,都被列为首品。宋代李之彦的《砚谱》就称,“苏易简作《文房四谱》……谱中载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斧柯山端石为第二,龙尾石为第三,余皆中下。”乾隆的《钦定西清砚谱》则把松花石砚“冠于砚谱之首,用以照耀万古”。王士祯的《香祖笔记》亦认为,松花石砚“品当列洮河、龙尾、红丝之上”。

砚贵在“名”

随着砚台收藏价值的体现,名砚在拍卖市场中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砚台拍卖为何如此受收藏者追捧,甚至有力压其他经典文玩拍卖市场的价值。显然,这样的秘诀在于“名”上。砚台的价值除了用料之外,便是它的“名”。那么,何为名品砚台,又有什么标准?


专业人士认为,中华名砚(包括古砚和新砚),一直受到“六名”的影响,行家亦以“名”的多少来论高低,评贵贱。“六名”,即名砚、名坑、名品、名师雕刻、名人题铭、名家收藏。一方砚上,其“名”数越多,就越珍贵。而能戴上“六名”砚之冠的砚台凤毛麟角,可算作最高档次的砚了。



古人有:“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砚”的说法。《屠隆考·余事》云:“日用砚须日洗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润。若过一二日,则墨色差减。”看来从用墨的艺术效果来讲,洗砚也是很必要的。关于洗砚的方法,前人总结甚多。《砚林拾遗》载:“有癖砚者,每晨舆面,水注木盆以莲房浸良久,取出风干,水气滋渍,积久有光。忌柬纸拭,能伤砚锋。”与此同时,砚台的使用也很关键。专业人士指出,佳砚不可用劣墨,如松烟墨杂质较多,质地不纯,用时易划伤砚面。



清 三狮戏球端砚


1、石君

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写过一篇《万石君罗文传》传记。说:“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 并说 “罗文” 因 “助成文治,厥功茂焉” 封 “万石君”。因此,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砚,都统称石君。


清 乾隆御铭八棱歙砚


2、石友

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


清 竹节形歙砚


3、墨侯

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


清 嘉庆甲子年纪昀铭螭纹端砚


4、墨海

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墨海也指大墨盆。湍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清 康熙御制双螭纹松花石砚


5、墨池

一般特指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


清 云纹白石砚


6、墨盘

一般比较浅的砚台俗称墨盘,通俗指像是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清 吴昌硕自用并刻铭黄武元年砖砚


7、墨田

“墨田”,取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


清 随形虫蛀端砚


8、砚山

依石头的天然形状凿为砚,刻石为山,所以叫做砚山。


清 乾隆松花石龙凤双鹅砚


9、砚池

有一种砚的形状是凹形,称作砚池。砚池,是指在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


清 大西洞夔龙纹端砚


10、砚瓦

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筑瓦当,多采用澄泥制成的,后来被人们改制成砚。


清 大西洞平板端砚


11、陶泓

唐代韩愈《毛颖传》称砚为陶泓。陶泓指砖瓦砚。在唐宋时代,石砚已普遍,但开采困难,制作条件限制,相比较而言,陶砚便于制作。


清 陆增祥铭梁普通元年砖砚


12、陶砚

陶砚,是瓦砚、澄泥砚、泥砚、砚瓦的统称。有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三足有盖,还刻有山形、龟形等,并刻有花纹,制作精美,形象生动,活泼可爱。


清 徐渭仁铭、赵世骏、刘体智题长方澄泥砚


13、黑白月

砚形似月,分割为磨墨和盛水两部分,前者黑,后者白,故有此雅称。


东汉 卧虎盖三足石砚



北宋 张思净造抄手澄泥砚



明 王士祯铭长方抄手歙砚



明 兰亭雅集洮河绿石砚



明 周仪铭琴砚



明 陈洪绶铭抄手端砚



清 八棱鱼水纹端砚



清 柏叶端砚



清 曹秋舫铭双环端砚



清 陈嘉会铭云龙纹麻子坑端砚



清 胡长庚款石渠形歙砚



清 王澍铭云纹三星端砚



清 吴秉均铭凤池端砚



清 吴秉钧铭、李馥藏凤纹端砚


(图片来源于最美文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来一场千年的“砚”遇!
砚台雅称何其多,趣味盎然!
(11)[转载]文房雅趣:砚遇
案头风物,古砚之美!
书法文史|砚台千年演化史,此中发明与使用你闻所未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