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思丨山西青铜博物馆之旅

当小编看到各路媒体疯狂报道山西青铜博物馆

“横空出世”“盛大开馆”

——尤其是知名公众号媒体“文博圈”发布的

《刚刚!中国规模最大青铜器专题博物馆开馆》一文时,心中还在犯嘀咕,

公认的中国规模最大青铜器专题博物馆难道不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吗???

怀着这个心情小编在今年8月初游历太原,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这座“山西青铜博物馆”

(其实小编是看了罗泰先生的著作《宗子维城》中对天马—曲村、侯马—上马遗址的各种阐述,加之各种朋友圈刷屏,心向往之,顺便向大家安利这本书)

一、山西青铜博物馆的“高科技”

小编游览的第一个展馆是“数字青铜”——顾名思义是利用多媒体、投影、3D扫描等各种高新科技来展示青铜器的前世今生。由于优秀的“数字化”设计,高深幽远的青铜器不再受展柜的桎梏,仿佛触手可及,可以远观甚至可以“亵玩”。

比如说这件商代的乳钉纹簋——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可以这样看

more+

在展览中小编中还“震惊”地看到什么叫做硬核展览——拉曼光谱、X光照片、显微照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more+

二、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展陈细节

不得不说展陈的亮点和创新点着实不少。

比如在青铜器铭文的处理上,山西青铜博物馆在360°的玻璃展柜上细致地描绘了每一件带铭文的青铜器以便学者研究。▼

     利用文物+模型更直观表现出车軎、车辖和笠毂的关系,下图中左侧的青铜车马器为车軎,车辖便是插在上面的插销,而笠毂则是右侧用于承接车厢重量的青铜车马器。▼

当然,优秀的打光也是重要的加分项。▼

通过青铜器及其铭文,逐步勾勒出晋国自桐叶封弟以来的世系,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三、遗憾与无奈

除此之外,小编在游览山西青铜器博物馆展出的铜镜的时候,意外发现了“惊世骇俗”之镜……

这一类铜镜名曰“山字纹”镜,“山字纹”是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的纹饰。一般四山纹、五山纹较为多见,而存世量最稀少的便是三山纹——《中国青铜器全集》《中国古代铜镜》一致认为三山镜可能是目前存世最少的铜镜,只有台湾香港地区的私人收藏传世品(传闻有)和境外收藏(法国存一),右图即是法国巴黎所藏三山镜。此次在山西青铜器博物馆见一,因为是所谓“山西省公安机关公安部门移交”所以并无出土信息。

既然提到了公安部门移交,

那么公安部门移交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盗墓分子的盗掘和倒卖,

致使诸多文物流失,甚至流失海外。

通过公安干警的侦破盗墓案件和追回被盗文物移交博物馆,因此有了“公安部门移交”等解说词。

虽然万幸的是被公安部门追回,

但是却丧失了我们最关注的考古背景信息,

或许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些精美的文物出自哪座被盗掘的墓葬,

更不知道这些令人神往甚至被贪恋的文物

所拥有的故事。

有人评价山西青铜博物馆是一座:

“扫黑扫出来的博物馆”

展览主体也是:

“山西警方成功追缴大批青铜器是展览主体”

盗墓者可憎,更可憎的还有包庇盗墓涉黑团伙时间长达10余年的某些体制内人士,如后来被判无期徒刑的闻喜县公安局副局长。

在此请允许小编向尽力侦破案件、追回文物的山西公安部门致以最大的敬意。

一件件纹饰繁密的青铜鎛钟,竟然成组流失

千年佳音为谁敲响?

黄钟大吕,大雅之乐为谁鸣奏?▲

一件件青铜车軎,出自何方?

千乘之国,兵戎相见的车马遗存或许已经被盗墓分子破坏殆尽,

只留下这些空荡荡的青铜器对月流珠。▲

偌大的器型、

浮夸的尾部、

弯曲灵活的颈部,

似乎像一只含蓄的孔雀,

却又不像——更像一只神鸟俯视着大地。▲

这件器物同样不知出自何方,

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它在守护着、在注视着何方。

三蛇出洞,盘龙而起,罕见的造型,是所谓击鼓鸣金的鼓座吗?▲

抑或是所谓鼓乐齐鸣的宫中之物?

四、最后再聊一聊临时展览

“穿越时空的鼓声”

铜釜

战国时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铜鼓

战国时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看似两件毫不相干的器物却很可能是继承关系——据博物馆相关介绍,大概是这样的故事,先民们在使用这些铜制器皿的时候发现能够击打出美妙的声音,但是铜釜一类的器皿着实不好当作乐器,于是我们机智的先民们便把它倒扣下来,于是形成了铜鼓。

两件看似毫无联系的器物却可能拥有着如此有意思的内涵,着实是让小编受益匪浅——源于生活的观察,大胆的联想,谨慎的求证……

那么在文章的最后,让我们欣赏山西青铜博物馆所珍藏的精品吧。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文编/舍予木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涉及版权请联系

参考文献

1.《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 中国青铜器全集. 铜镜[M]. 文物出版社, 1998.

2.孔祥星, 刘一曼. 中国古代铜镜[M]. 文物出版社, 1984.

3.李伟卿. 铜鼓形制的来源[A]. 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198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山西青铜博物馆
差一点,山西这批价值连城的“国宝”就流失到海外
【视频】探秘山西青铜博物馆
穿汉服排队进馆...新开的山西青铜博物馆到底什么来头?
文物(有无形的有实体的)仿制之路
文物中的兔子什么样? | 兔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