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上期我们追随着古印度的神秘,进入了印度最西部的拉贾斯坦邦,这里被公认是吉普赛人的故乡,也是风靡世界波希米亚元素的发源地。波希米亚风格近年来风靡时尚界,在都市中突出表现为一种自由奔放、烂漫不羁的服饰风格:褶皱、刺绣、珠链,层叠蕾丝、蜡染印花、皮质流苏、手工细绳结,木瓷贝骨挂满一身,叮叮当当招摇过市,再配上印巴女孩的古铜色皮肤、烟熏大眼睛,她们爱跳舞的妖冶身躯在阳光麦田里随意起舞……这一切都与现代文明工业化的冰冷机械背道而驰,是都市青年精神倾向的注解。


我们在第一站的粉红之城“斋普尔”开始,睁开好奇的眼睛,从发源地细微处寻找那些远古的吉普赛传说……

古印度布料与纱丽

斋普尔最出名的当然就是西部最大的纱丽定做批发市场了,拉贾斯坦因为地处偏远,许多小城镇又因风沙阻隔,不能方便去德里、孟买等大城市批发进货,斋普尔自然就成为了西部物资的一个集聚站。黄沙漫漫的苍茫天地间升腾出了对色彩如饥似渴的渴望,这里的纱丽颜色特别艳丽,镶有金银绣边或珠宝刺绣,由于气候炎热,多以轻、薄、透为主要特色。


拉贾斯坦传统色彩印染的布料chundari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出产巧夺天工的更纱,这是一种由印度传统木板染布术印出的奇异花色,浅色背景上印出深色的点状图案,花色纹路古朴典雅。染色过程是首先将经过漂色的毡布放在纱丽上,染色时重新上色,待染上背景色之后,点状的彩色图案就会慢慢凸显在浅色背景上。这是一种拉贾斯坦特有的传统印染布料chundari。



而木板印刷术更为古老,被称作“bhat”或“chhapa”,首先由人雕刻木制印版,雕刻印版的工作本身也是一项艺术,在雕版上要适当的刻孔,以便通风,避免在染色时色块凝固,三种颜色的色块在背景布上不断融合创造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整个过程极其繁复,人工完成耗时又精细。目前这项在印度其他城市都难寻踪迹的工艺,就出产自斋普尔往南16公里的小村落桑格内尔。




瑟勒斯沃蒂河畔鳞次栉比的手工作坊,全村的大人孩子都一起在有规律的分工协作着,制版、染色,晴空万里的蓝天下数千幅更纱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陈列在斋普尔民俗博物馆的一件Choli+Ghaghara 
摄影| 彭颖(Lavigne)
印度纱丽根据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相应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著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hara)。蕾蕾被拉进一间制衣店,热心的店主非要当场为她示范纱丽的穿着方式,出于好奇试试也无妨: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全身上下裹好了走起路来战战兢兢,既害怕绊脚跌倒又怕纱丽松垮掉下,感觉比中国的旗袍更加淑女约束,可是看印度女子走得烂漫轻快。


除纱丽外,印度女性最爱穿的是另一种民族服装,叫“旁遮普女装”又叫沙瓦克米兹( Salwar Kameez),上身是一条宽松的长及膝部的外衣,一般都在领口、胸前和袖口绣有美丽的图案,下身穿一条低腰宽松的裤子,裤脚稍微收缩,脖颈上从前往后披一条薄如蝉翼的纱巾,走起路来纱巾随风拂动,青春飘逸。这种服饰除了锡克教徒的妻子常穿之外,也是未婚少女的流行服饰,似乎行动更为方便。



鞋上的印度


一直没在意印度人鞋子的特征,由于印度教大部分寺庙都是要脱鞋入内的,印度又是一个主张与大自然亲近的国度,无论是舞蹈还是劳作,似乎都喜欢光脚,曾经还发生过印度国家舞蹈剧场不允许北京舞蹈学院学生穿鞋上台演出的纠纷,可是鉴于印度曾经也是历史上泱泱文明古国,怎能没有鞋装的讲究?


果然,在传统保存较好的拉贾斯坦邦斋普尔的集市上我看见了“鞋的艺术”。隔三差五的店铺前都挂满了印度民间手工鞋,伙计站在门口看见一个外国游客就拿起两只鞋表演90度对折,还啪啪的互击,为其吆喝声配奏。刚看见这“表演”时我惊呆了,什么样的鞋可以弯曲成这样?原来这就是拉贾斯坦邦独有的骆驼皮鞋,骆驼皮非常柔软,可以随意弯曲对折,也可在表面绣花镶嵌,由于其表面精美的绣片饰品及锦缎,加上其独具古典风情的尖头小三角,这个被称作“Mojaris”的鞋享誉世界,与纱丽、包头巾(Turban)、吉祥痣(Teuta)一起成为象征印度的四大装束。


斋普尔市集上传统手工制鞋的老妇人


头上的印度


至于包头巾,正式名称为turban,更是印度人留给世界的形象特征。对于即使没来过印度的中国人来说,“红头阿三”也是耳熟能详的。三十年代的上海滩,高级公馆都是印度人当仆人看守大门,他们清一色都裹着大头包,头包颜色多为红色,低头哈腰时格外明显,让那时的达官贵人倍觉高贵。加上他们一直“yes,sir!yes,sir!”的叫着,上海人就听成了“阿三”,长久以往“红头阿三”就是印度人的代名词。


摄影 | 彭颖(Lavigne)
看斋普尔墙头挂满红色turban,在粉红城煞是热烈!关于turban的颜色如今是没有限制的,上层阶级男子会根据款式和场合搭配不同色彩的头包。但是头饰的颜色在印度历史上曾一度有过政治倾向的争论,由于甘地喜欢戴白色小平帽,黑色的华达呢帽子和白色的甘地主义帽子一度象征了人们的意识形态信仰。

不仅是颜色,头包的款式和佩戴方式都暗示着地区和阶层的不同,在拉贾斯坦随处可见头戴大头包,留着浓密大胡须的传统男子装束,这是拉贾斯坦人尊严、荣耀和身份的象征,可是在印度其他地区这种由帽子代表的阶层象征已经逐渐消失。即使在拉贾斯坦,头包还有详细的细分:

斋普尔人的头包是有棱角的,乌代普尔人的头包比较平坦,焦特普尔人的包头相对苗条细长,而最具特色的是锡克人的头包,形状通常格外的高而大,呈涡旋型。这是因为锡克人对头包有严格的规定与传统,从十五世纪锡克教在印度西部旁遮普邦创立开始,直到第十位古鲁明确了锡克人区别于其他宗教的穿着特征,锡克教才发展成一个完全独立的宗教,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并一直保留到今天,那就是“五K”和戴头包。


具体来说,“五K”是指:蓄长发( Kesh )、加发梳(Kangha) 、戴铁手镯( Kara ) 、佩短剑( Kirpan)和穿短裤(Kachera),因为这五个词都是以“K”开头,所以简称为“五K”都是由锡克教师尊古鲁那纳克规定的。


蓄发(Kesh)代表着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人。人的整个身体都是神所赐予的,人不能剃掉身上任何部位的毛发。蓄发象征着人的精神境界,剃发则是出于虚荣或是为了遵循世俗的标准,拒绝虚荣和世俗的标准体现了一种自由的精神与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


加发梳(Kangha)可以梳理头发,把头发打成结,并使之固定,加发梳也是一种心灵修炼,锡克教徒通过佩发梳,时刻提醒自己要控制心思,以防止自己的思想处于无目的游荡或无秩序状态,避免种种自私欲望的增长;


铁手镯(Kara )可以被用作武器,配合宝剑使用,也可以抵挡敌方的宝剑,用来保护手腕和手臂,除了这种自我保护的功能之外,还象征着锡克教的团结精神是永恒的,超越时间和空间;


佩短剑(Kirpan)是锡克教徒尚武精神的表现,也是他们几百年来反对压迫、争取自由的象征;


穿短裤(Kachera)可以使人动作轻快、行动自由,是西部人骑士风度的展现,也象征着与印度教长衫的分离,是与印度教传统决裂的一种表示。

因为锡克人都保留长发,包头巾既可以保持头发整洁,还犹如头顶皇冠,提升人的尊严。最初锡克人包头巾与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有关。当时,有包头习惯的穆斯林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与被征服者的不同,不允许其他教徒包头。但剽悍尚武的锡克教徒却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头以示抗议。


有意思的是,现在印度的穆斯林都已不再包头,而锡克人却执著如故。对于男性锡克教徒来说,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对于女性锡克教徒来说,缠头巾具有选择性。大多数女性教徒都不缠头巾,但也有极其虔诚的女性教徒缠头巾。他们的古鲁尊师曾描述过:“一位真正的古鲁信徒应该缠上头巾,以使他的服饰更完整。这也使得他们和当时包头巾的莫卧儿统治者处于平等地位。


锡克人的包头巾通常有将近13米长!相当于一件纱丽裹在头上,但是据说头巾布料很轻很透气,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沉重。在现场我请教了墙头卖turban的锡克人,他为我现场示范头巾的包裹方法:先用5米长的小长布把头发裹成个小球在头顶,这个第一层头布叫PATKA,然后把13米长的大布包上,你会在前额的地方看到里面小布的一角……大头布包的时候可是把两个耳朵也一起包进去。平时较为随意的人只包第一层,像中国道士一般,头顶一个小圆球。印度独立后,政府非常尊重锡克人的包头习惯,因此批准锡克男人骑摩托车可以不戴头盔,参军也不用戴制式军帽,只要在包头布上别上军徽就行。



当一个家族的长者去世后,族群里的人将会在他去世后的第12天将全族人聚集起来,推选长者最大的儿子成为族群领袖,这个仪式被称作bhawni。其他的兄弟将会给他献上一顶红色的头包,而族群里其他的长者会给他献上一顶白色的头包,接受了这等荣耀的大儿子也就是当众表示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从历史上来看,印度头饰的传统可以追溯到1346~1565年Vijyanagar王朝时期。在伊斯兰统治还未入侵之前,印度人流行一种叫做“库拉维Kulavis”的华美帽子,作为turban的前身,“库拉维Kulavis”的样式只能从青铜雕像和古代壁画上才能大致推测:

富人戴的库拉维镶嵌满了翡翠绿宝石
库拉维是印度甚至世界服饰史上第一款裁减讲究的帽子,高约6-8英尺、周长15英尺,通常用由亚历山大港(埃及城市)、大马士革和中国进口的天鹅绒、绸缎、平纹织品制成。为了将帽子制作的更加吸引人,贵族们喜欢在帽子上装点宝石来炫耀自己的身份,或饰以浮饰及彩色的刺绣。那时无论是建筑还是文学、音乐及绘画,印度艺术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艺术品位同样体现在衣着打扮上。


后来在西方人统治期间,库拉维渐渐的淡出了时尚,被西式帽子所取代。可是一直到现在,有着森严等级观念和文化积淀的印度人仍然把头上装饰作为区分地区、阶级、职业等复杂背景的标志,比如乌代普尔的人们头包比较平坦、斋普尔人的头包是有棱角的、焦特普尔人的包头相对苗条细长;上层阶级的人还会根据款式和场合戴不同色彩的头包;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帽子的式样还代表了人们所信仰的意识形态阵营,白色的“甘地帽”(Gandhian cap)和黑色的华达呢帽子,在印度自由时期曾激烈的对峙过。


想到这些再看现在不断被贱卖的头包,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顶着笨重繁琐的头饰,而他们还能找回祖辈那种骨子里的尊严和荣耀吗?

想到接下来深入拉贾斯坦腹地的旅途都将是斋食相伴,晚上我和蕾蕾拼死也要把自己喂个饱,找了家吃烤肉的高档餐厅,这一顿可吃掉了我们一千多卢比,心痛之余这也像是灾荒年间的“打牙祭”吧,抹了抹残留在嘴边的肉香,迎着天边的夕阳,该启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民族在印度彪悍到无人敢惹,最疼爱女人,还提倡人人有饭吃!
有些印度男人为何要包个头巾?招惹他们小心会摊上大麻烦!
印度这么热,为何还要用头巾把脑袋裹那么严实,印度人给出答案
印度第4大民族,也被认为最优秀的印度民族,团结,绝不做乞丐
锡克教徒背绿锅
曾经独立建国的锡克人,为何最终没有脱离印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