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中的24小时丨也读点书vol.19
原创 米来福  2019-09-11

“也读点书”

每个月第二周,“也读点书栏目都会如约而至,欢迎各位读者交流切磋。本期“也读点书”由米来福(热爱人世的白日梦患者)来为大家荐书。


以24小时为单位,来观察自己的人生,会发现每一个一天似乎都很平常,但是又很独特。今天和昨天总是类似,但又不同。就是这样寻常但是又充满意外、变化的一天一天,串联起来,构成自己的人生轨迹。

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作品,描述一天中发生的事情。虽然只是一生中短短的24小时,有时候却可以看见永恒。


■ 题图及上图为达利《记忆的延续性》



这是“也读点书”的第19


Vol.19


想象一棵生命之树,上面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我们的一天,每一天与昨日相似,又在难以察觉的变化中演进成长和衰老。那么,有没有一片叶子,足以撼动整棵大树?我们能否透过24小时内的故事,凝视到完整与永恒?
 
“24小时故事”在西方文艺理论中有深厚的传统。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便是在一天之内层层剥出命运的真相。从亚里士多德,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学家,西方渐渐发展出戏剧的“三一律”,即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须发生在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著名的代表作如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曹禺先生亦是在“三一律”的启示下创作出《雷雨》。
 
正如《长安十二时辰》中,观众的心时时刻刻踩着时间的鼓点,随着临危受命、拯救长安的义士命悬一线。“24小时故事”自有其独特的魅力,人物、时间与结构在强烈的共振中形成严丝合缝的美,在与情节搏击的过程中,观者的心灵也会获得更加激荡、深远的情感回旋。
 
01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奥]斯蒂芬·茨威格 著

高中甫 等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你相信一个女人会完全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冒险吗?相信有些行为会使她做出一小时以前还认为自己绝不可能做出,也无法负责的事情来吗?
 
一位42岁、孀居的贵族女人,过着郁郁寡欢的孤寂生活。一天夜里,她在赌场观光时,被一个年轻人吸引。在他变幻莫测的手和贪欲毕现的脸上,她感受到赌徒的激情,如潮汐般陡涨而不可遏制。当他输完最后一个金币落荒而逃,她情不自禁地尾随而去。
 
那张英俊面庞上的绝望感深深震撼了她,像天使抡起的大锤般惊心动魄,“因为美无非是可怕之物的开端”,她带着母性的怜悯试图劝说他、拯救他,甚至为了将他从深渊中拉出而委身于他。
 
年轻人如蒙受神谕般恢复了生命力,答应她戒掉赌博,搭乘当晚的火车回到家乡。女人在澎湃的热情中不惜放弃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决意与他私奔。然而,当约定的时间到来,年轻人并未出现在火车站,女人则在赌场中再次看到那张狂暴、昏乱、扭曲的脸。
 
这二十四小时充满种种荒谬的情感变化,犹如风雨交加、怒涛汹涌的海面,转瞬又风平浪静、波光粼粼,女人剩余的生命都被这一天摧毁,屈辱的秘密刺入骨髓,她的一生仅仅剩下这唯一的一天。
 
茨威格是追逐灵魂的大师,他说,“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了解别人,而不是审判别人。
 
02

 
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
[德]萨沙·斯坦尼西奇 著
韩瑞祥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那古老的森林里,啄木鸟砰砰地凿去我们尘世生命的一分一秒。秋天来了。”
 
在悠扬的文字韵律中,我们进入菲斯滕费尔德,德国东北部勃兰登堡州的一个小村庄。它见证过中世纪女巫被处以极刑,“三十年战争”,以德国共产党主席命名的大街上矗立过希特勒的雕像。在两德分裂时代,村里的湖水受到了污染,当村民得知大湖里的鲈鱼被卖到西边,也就不那么愤怒了,他们认为,“相信西边的人总会扛过去的”。
 
“安娜节”前夜,整个村庄陷入夜幕,作者斯坦尼西奇以诗意而精微的笔触对准一个个次第上场的小人物,形成一帧帧连绵深远的电影镜头:开渡船的艄公、90高龄的女画家、年轻女孩安娜、“前东德上尉、后来的护林员、如今退休在农业机械厂打黑工”的施拉姆先生、前东德秘密警察迪茨舍……
 
村庄不仅属于当下活着的人们,更为档案馆史书中记载的,充斥着盗匪、瘟疫与大火的传说世界所滋养。几百年间的历史和传说穿插其间,与现实不断闪回交织。而那只游走在故事和鸡蛋之间的狐狸更是如细密的针脚,穿起历史和现实:所有人都在这个夜晚找寻自己的身份与幻想,并与古老的历史不期而遇。
 
这个无与伦比的村庄,映现着更广袤深远的地理和政治空间。在幽默而轻盈的表达里,来自波斯尼亚的移民作家萨沙·斯坦尼西奇不断追问:过去与现在的联结在哪里?那个“糟糕、美妙、虚伪、带来拯救和虚构的欧洲”究竟会往何处去?
 
03

 

星期六

[英]伊恩·麦克尤恩 著
夏欣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2月的星期六。
 
神经外科医生贝罗安从睡梦中惊醒,看到一架似乎起火的飞机划过天际——这个场景与“9·11”事件遥相呼应,也蕴含着更广泛的灾难寓意。灾难就像薛定谔的猫,无论我们是否知晓,已经独立于我们的意志。
 
贝罗安拥有幸福的人生: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女儿即将出版第一本诗集,儿子则是蓝调音乐家,他仍然深爱并忠实于自己的妻子。生活对他而言如同光洁完美的镜面,但仔细打量,就会发现无处不在的裂隙。那道缝隙里,有亲人间的嫉妒与隔膜,母亲比他更早遇见的衰老,也有反战人士的示威游行,以及来自底层的当头一拳。
 
“达尔文用区区几百页的文字就概括了生命的全程——犹如罐装的自制酸辣酱”,麦克尤恩的叙述却如一把手术刀,让这瓶酸辣酱的每一种滋味都透露出来,并从小小切口里透视中产阶级的惊惶、隐忧、不安和焦虑。从切尔诺贝利到爱尔兰共和军,从伊拉克战争到“9·11”事件,危机四伏的世界中,万象细微地改写着我们的日常体验,并最终影响到个体对于生死和爱的感官。
 
04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 

[英]戴维·洛奇 著

张楠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天清晨,亚当从梦中醒来,发现妻子芭芭拉有可能第四次怀孕了!
 
六十年代初,罗马教廷排斥一切人工节育手段,其准许的唯一节育方法是安全期避孕。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亚当和芭芭拉坚持不懈地遵循着这种令人沮丧、徒劳无效、制造焦虑的避孕方法,并拥有了三个孩子。更加悲剧的是,亚当还是个尚未谋到正式教职的文学研究生,没有稳定收入,生活捉襟见肘。
 
亚当像往常一样出门前往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想到第四个孩子也许正在妻子腹中成形,终日惶惶不安。他既在个人欲望和宗教信仰之间挣扎,也无法区分生活和文学的边界。他恍惚在街头看见达洛维夫人,为发表论文殚精竭虑,置身于黑黢黢的图书馆感觉自己像“黑暗通道中被追捕的角色”,作者毒舌称之为“学者型神经衰退”。
 
这位作者,英国学院派作家戴维·洛奇一辈子和文学打交道。书中处处可见他对文学的自嘲讥讽,同时运用大量文学戏仿和拼贴手法,与康拉德、戈尔丁、伍尔夫、卡夫卡、劳伦斯、海明威、乔伊斯等十多位作家的经典片段形成变奏。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阅读这本书也像在经历一次藏宝游戏。哎,文学,令人又爱又恨的文学啊!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艺术家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大提琴VOL1】Ruin (亚当.赫斯特 Adam Hurst)
【大提琴VOL2】Elegy (亚当.赫斯特 Adam Hurst)
真正的谦卑
女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听说是魔鬼?
十二首很短的诗,真的很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