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评
当代之声:非个人的喘息 (阅479次)

余文浩

——余笑忠长诗《喘息》阅读札记


  在我琢磨如何切入到余笑忠长诗《喘息》的阅读中时,又打开了他写在2006年2月到 4月 的长诗《备忘录》 ,一下子豁然开朗,“疼痛是传记性的,喊声是非个人的”(布罗茨基), 这个题记不仅仅是题为《备忘录》的,更多的揭示了诗人余笑忠一直以来所言说的核心地带,包括《喘息》,从喘息到发出喊声,诗人不断的作出当下敏感的、普遍性的遭遇的应答,“无论这种问题是道德的、政治的、艺术的,还是自身的……他是这样一种人,这种人拥有暧昧难言的特权,能比我们认知和承受更多的现实”,希尼评价米沃什曾如是说。我想余笑忠的长诗《喘息》不仅仅是“认知和承受更多的现实”,并且 喘息之,说出之,说出真相比承受现实,更具备道德勇气,正是在这个角度上说,诗人是时代的良心和见证人。长诗 《喘息》共12节,161行;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保持着大开大合,纵横有度,并嵌入不同的声部,格调统一协调,扎实而迤俪地潜行。让读者能听到喘息,个人夹杂在时代中的,抑或是时代的痛并借诗人摁下印记。 

  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必须的态度来“赞叹那厨师”、“赞美那雨中的树”;因为有火焰,是希望诗歌是火焰?带来“美味的菜肴”?同时
 
应该赞美那雨中的树 
它顺从,但不屈服 
它改变了暴雨的节奏,它要兑现 
在黑暗中立下的誓言 
斧头说: 
它是树,又叫木
 
  “它是树,又叫木”,是在雨中向上生长的“树”,“树”是什么?是潮湿,是感情,是蓬勃,有牵挂的物种,但“又叫木”,又是暮气时期的;如果说“树”是青春的,那么“木”就是中老年了,树到木的过程承担了有限的现实, 因此诗歌开始奠定写作的范围和时限,从青春贯穿到中年、乃至老年,但这和“斧头”密切相关,是斧头如此说,“斧头”是什么呢?是暴力?是时代带来的重压?是对个人生存的逼迫?所以诗人要“赞叹那厨师”,“赞美那雨中的树”,籍以改变或缓和难以承受的现实所带来的心灵重压。 当然我们要看到诗歌中作者无庸质疑的果断和沉着:喘息着,开始向人生现实的纵深地带掘下去。 

贩运过石头、黄沙 
贩运过牲猪、小马 
贩运过新旧家具的东风牌大卡车 
开足了马力,像一辆救护车 
抛给你的是灰尘 
你一路小跑 
你越来越小 
回到铃声命令你准时就位的课堂 
深奥的运算,乏味的定律 
像我得过的病你又得上一遭 

  我们注意到“东风牌大卡车”“像一辆救护车” “抛给你的是灰尘”,那么“东风牌大卡车”就是有重力的中国特色的现实,“像一辆救护车 ”救谁?我们都在可救的范围,但给你的只有灰尘,或者回到过去,课堂,纪律?“像我得过的病你又得上一遭”,是一场病啊,过去是,现在是,我们是“石头、黄沙”,是“牲猪、小马”,是被“贩运”的命运,是大地上的物在机器时代齑压的粉。新家具、旧家具,石头、卡车,在路上,我们相互碰撞,相互摩擦,个体在现实中的命运如此艰难,“现实的历史脚步夹带着个人的命运走向无何他乡”(刘小枫)。在诗歌第一节的基础上,第二节以“你”为展开对象,诗歌得以建立片段叙述的基础,叙述正对应了现代性里人破碎有病的故事。 

你爱燕子 
在巢穴里,探头探脑的 
小燕子 
它在黄昏试飞,令黄昏变作早晨 
你不爱燕雀,不知鸿鹄之志 
你爱上了卑微的萤火虫 
爱它小小的腹腔 
不智慧,但明确 
告诉你它在这里,在那里 
这也证明,在雨后 
你曾转动晾衣的竹竿 
让它吐出满腹苦水
 
  第三节中,我们注意到两个鲜活的物“燕子”、“萤火虫”,作者的爱情在这里——童年的、过去的经验与回忆,天真的飞翔?细小的火焰?哪里有什么痛苦?“在雨后/你曾转动晾衣的竹竿/让它吐出满腹苦水”;“苦水”借助于外物有了倾吐,因此童年值得留念,所以我们把童年视为我们的天真所在,那时候,可以“令黄昏变作早晨”;在某种意义上言,没有对于童年的记忆,就没有诗歌,诗歌不是展望,应该是追忆与垂吊;在这个意义上,诗歌是沉着而不是漂浮,是对事物的主体吸纳而不是被动呈现。 

有几枚钉子烂在了木板里 
这块木板已成朽木 

要取出钉子惟一的办法 
是将木板付之一炬 
但我拒绝火焰粗暴的总结 
我倾向于倒叙 
你在草地上盘膝而坐 
风吹着,我的祖国失去了重心 
青春和爱情! 
培养了从天而降的伞兵! 
我交出了发报机 
我学习某地方言,我有最好的老师
 
  如同前面的“斧头”、“石头”,在第四节中,作者写到了“几枚烂在了木板里”的“钉子”,我们注意到“钉子”和“斧头”、“石头”“灰尘”是一组事物,“木板”是另一组事物,惊心动魄的是“烂”这个动词,“钉子烂在了木版里”!什么原因造成它“烂”?“我倾向于倒叙”“我的祖国失去了重心”从现在来看,我失去了“青春和爱情”,这是不是倒叙呢?在失去的过程中, 如同第一节所言“顺从”“培养了从天而降的伞兵”,一辈子到中年发觉我祖国的“伞兵”是我培养的,我投降了,”我交出了发报机”,我只有现实的众口一词,人云亦云,现实是最好的老师,现实让“我学习某地方言”,我们就是这样的良民,祖国的良民!作者深沉的感喟蕴涵其中,在这里,你不能不说作为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他的承担,诗歌是一种承担!揭示就是承担,仿佛我们洞穿了现实深处的秘密!——“烂”啊! 

少男少女们踩着旱冰鞋翩翩而来 
好像从沉寂的湖心 
突然飞出一群鸟 
他们自我赞美 
无需任何人代劳 
所以剧院是空的 
所以,剧院是老年人的剧院 
那里门前有鸽子 
被四面八方的幼儿喂得太饱 
它们步态滑稽 
把道路变成了摇篮
 
  这一节好象是插入的一个起兴曲,但不全如此,在插入中同时对现实发言,作者的内在思路是紧紧钉在现实的木板上,钉进去!多么美好的一幅图画:“少男少女们踩着旱冰鞋翩翩而来/好像从沉寂的湖心/突然飞出一群鸟/他们自我赞美/无需任何人代劳”,整饬的抒情,又古典又优雅,但紧接一句“所以剧院是空的”“剧院是老年人的剧院”,现实中我们建造了“剧院”,我们表演了虚假,“老年人”习惯并以观看为快乐,连同门前的”鸽子”本为飞翔之物,也因为“被四面八方的幼儿喂得太饱”而显得“步态滑稽”,如果到了“鸽子”成为滑稽的时候,到了“道路变成了摇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反讽?沉重的叹息?当下的浮世绘? 

夜晚,我们熟知的一位老人 
蹲在垃圾箱旁边,用他自制的铁钳 
掏啊掏 
他原来是一个木匠 
现在他的视力不足以应付墨线和榫眼 
刨花、锯末退回到多年以前 
一种老式蚊香,用纸包住锯末 
青烟缭绕 
从可见到不可见 
那种蚊香已经绝迹 
现在,他蹲在那里 
像所有的老父亲,他翻检我们丢下的 

右边是他辛苦所得 
左边,被他再次抛弃 
他的旁边是每天空了又填填了又空的蛇皮袋 
是我们的胃,我们的七情六欲 
他的旁边还蹲着一只小狗 
他正为小狗的命运担心 
社区的通告出来了 
一纸通告,胜过法律 
它没有合法的身份,他想替它找一个 
好心人 

  说到“老人”,这节中就出现了一位“老人”:在夜里,“现在,他蹲在那里/像所有的老父亲,他翻检我们丢下的 ”。也许这样一个拾垃圾的老人是我们生长的见证,“他用自己的冒险探入存在的深渊”(本雅明),是诗人的化身?他“掏啊掏”,“他原来是一个木匠”,作者是如此的迷恋于木匠这个角色,诗人本质上是一个“木匠”?一个拾垃圾者,“把一种毁灭性的体验作为语言的内蕴,把一个要将他们的过去和现在碾得粉碎的时代作为思考的主题”(本雅明),而这正是余笑忠诗歌所表达的一个根本性的主题。由此“我们的胃,我们的七情六欲”“小狗的命运”无一不成为他所担心和悲悯的范畴。 

打破的磁石一分为二 
它们依然相认:它们的裂口 
是吻合的,但一接近 
就相互拒斥 
一个小孩伤透了脑筋 
为了将它们合二为一 
它们可以重合,但只能是 
甲在乙的上面,或者乙在甲的上面 
他的左手酸了,右手也酸了 
他简直不能忍受吸铁石的坏脾气 
在打算把它们丢进水里的一瞬间 
他看到了一块铁 
好,他要看看一块铁能不能让它们 
最大程度地接近、接近、接近 

  尽管世界是破碎不全的,特别是遭遇在现代世界里,但作为一个诗人,一个有担负的诗人,他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为此“伤透了脑筋”,面对铁一般的现实,他还是要作努力,尽管是徒劳的,但还要继续乌托邦“最大程度地接近、接近、接近”。因为诗人是立法者,诗人是神圣的起谕者。 

大船之下,鱼儿毫不费力地转身 
危机感,说明有机可乘 
两艘船相向而行,鸣笛致意 
请永远保持这样的礼仪 
慵懒的下游,这才是黄金水道 
那小子拼命灌酒,喉结动得太快 
“没有写诗的快乐,只有 
造句的快乐 
没有爱的快乐,只有 
造爱的快乐” 
他从高原上回来 
在平地上反倒常常晕厥 
他一千次地重复一个妓女的话: 
“我原本可以作一个修女。” 

几个国家的酒 
让他的伤疤闪闪发亮
 
  读到这里时,我身边一只苍蝇在磅礴的空气里嗡嗡直叫,如同“大船”与“鱼儿”的关系,虽然充满“危机感”,但还“有机可乘”,我们永远保持这样的和平好不好?但请你不要叫;因为“爱的快乐”何其少,只有喧嚣与浮躁!没有写的快乐,没有爱的快乐,只有制造的快乐!在一个现代性的速度里,制造是唯一的主题,可能深入地敞开?可能有灵魂的交融?高原倒是平静所在,倒是有所寄托,所以“他从高原上回来/在平地上反倒常常晕厥”,这“晕厥”就是喧嚣与浮躁所带来的心绪不宁!“我原本可以作一个修女。”是现实啊,现实要了我贞洁的命!而我的经验“闪闪发亮”,檫亮的仅仅是语言的现实,诗人惟有以诗歌来发言,执此牛耳!伤痕累累,现代人内心的伤痕“闪闪发亮”。“但愿长醉不复醒”?但还有酒后吐真言一说啊。 

千万只蜜蜂一夜之间集体死亡 
因为一架小飞机 
往一大片芦苇喷洒了药物 
在芦苇丛之间,是盛开的紫云英 
它们成片地死亡 
在蜂巢里,在飞回蜂巢的途中 
它们伸出蜂吻 
但没有找到什么东西可以对它最后一击 

奇迹是蜂群中还有侥幸活下来的 
极少数 
我远远听到那细小的嗡嗡声 
这个春天再无大事可记 
除了千万只蜜蜂之死 
除了这个周末,我们用于 
价值忽高忽低的爱国主义 

  飞机,现代性的“飞机”带来了自然之死亡;“蜜蜂”可对“飞机”“最后一击”?是不可能的,现代化的代价是对细小事物爱的抛弃与丢失。而我们往往在高蹈中虚无的飘飞,譬如“我们用于/价值忽高忽低的爱国主义”,缺乏信仰的现代,缺乏恒定价值观的确立,爱与美与善被现代性物质的进步杀死,这也是现代物质化的代价,也是我们的“爱国主义”“忽高忽低的”的根本原因。因此,诗人在诗中所给予我们的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主题,关乎时代,“对于一个诗人而言,他如果没有愧对该时代的意识,便足够了。”(圣琼•佩斯),余笑忠的诗歌正可以这样来说及,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对现实的承受和发言的勇气与肯定的回答。 

温和的春天行将结束 
雷声滚滚 
雷声的队列中—— 
有小吏、官僚、重臣、天子 
雷霆万钧 
先前依次登场的 
现在被一一踢出天庭 
对瑟瑟发抖的小翅膀 
这一切 
过于夸张 
对失火的森林 
这一切 
来得太迟,太迟 

  “温和的春天行将结束”,是自然的春天?是社会的春天?但有“雷声滚滚”,时令的更替是自然而然,一切原来粉墨登场的现在该收场了,表演作秀结束了;诗人在这里想表达的是观念性上的政治伦理?“小翅膀”啊,“瑟瑟发抖”,小民有他敏感的耳朵和内心的承受;而“失火的森林”呢?“铁”呢?“木”呢?“树”呢?对于有速度的滚烫的现实而言,“雷声”“太迟,太迟”,通过一个回环与延宕,感情的沉重,言尤未尽。不可说的皆保持沉默,沉默的大多数在艰难感喟。从“我”到“我们”,诗人所关心的岂止个人的一己悲喜?杜少陵有诗云“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余笑忠视野广阔,胸怀博大,笔力深厚饱蘸。可见一斑。 

从失火的森林中来不及飞走的幼鸟 
青烟—— 
我们共同梦想的翅膀—— 
鹦鹉惟有用叫声 
和窗外的飞鸟打成一片 
显然,它更乐于使用的是鸟的语言而非我们的 
我对我的身体说 
不要当灵魂的替罪羊 
但其实只能对灵魂说 
这样,我有全班人马 
我有两个主人 
请原谅,我是越来越年长的仆人 

  “幼鸟”“翅膀”飞翔的梦想化作“青烟”,“此情可待成追忆”?“蓝田日暖玉生烟”,迷茫之痛,追忆之痛,我们的痛苦因为我们的回忆而显得更加痛苦;“我”作为一个有担当的诗人,在道德上能做到的是对自我的反省和忏悔,灵魂侍奉了肉体,现实的欲望把灵魂挤出去了,“请原谅”:我们能不能对灵魂说“不”?诗人因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忠实于自己的时代,批判性的直面悲怆扑面而来。 

请允许我在此喘息。 
请允许儿子和我有同样的爱好:东扯西拉 
今天一早起来,他首先关心起天气 
然后说到奥地利 
1916年,在阿尔卑斯山 
一个士兵对着满山遍野的大雪高喊了一声 
“你猜,后来怎么着?” 
我说,有回声 
“有回声?回声有多大?” 
不知道,也许能够传得很远。 
“看来你猜不出,要是我不告诉你,你一辈子 
也猜不出来。” 

“发生了一场雪崩!” 
那,那个士兵可就遭殃了吧? 
“岂止那个士兵,几千个士兵被活活埋葬。”
 
  “请允许我在此喘息”,在哪里喘息?仿佛在登山途中的疲倦,西哲有言:停下来,请慢慢欣赏周围的风景。那是老年的优游和睿智,而余笑忠呢?在这里,是“喘息”,是祈请和呼告,是一种人生命运的局促和急迫。中国式的生存、现代性生存的焦虑?发现“虚无的魑魅”的毕希纳式的?“您看,这是一个美丽、牢固、灰色的天空;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有趣,先把一根木橛子锲到天上去,然后在那上面上吊,仅仅是因为他的思想在是与不是之间打架”。但我们的诗人又写到孩子,找到某种真理:按昆德拉言,只有真正严肃的问题才是一个孩子能提出的问题,只有最孩子气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换一句话说,正是这些无解的问题限制了人类的可能性,描画了人类生存的界线。一个士兵喊叫的回声有多大?一个诗人的声音在多大?一首诗的力量有多强?卡夫卡说:一种信仰好比一把砍头刀,这样轻,这样重。我们痛苦的根源来自于信仰在现实中遭遇的毁灭。“有些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譬如现代人的遭遇,譬如余笑忠诗歌所叙述的若干片段,因此我们才有“喘息”,急切的现实性的应答。 

  余笑忠的诗歌,经常有一种古典的典雅气息弥漫在其中,我们原来说这是纯正的抒情,但现在他的诗歌已经瓦解为现代性沉着而尖锐的碎片,深刻而复杂,像一条河,不仅仅是炼出金砾,而且“裹挟着滚滚泥沙与断木残枝”,“他的伤疤闪闪发亮”。他的诗歌是在两个方向的反对面:一是趣味性的流俗,目下娱乐至死的麻醉与迷幻,余笑忠的诗歌有没有这些流行性病毒元素?他没有,他是干净而持久地立足生活、深入传统, 然后从传统中、从生活中强大自身 ;一是高蹈凌空的壮怀激烈,余笑忠的诗歌中也没有这从西方泊来的漂泊物,飘摇不定;他的内心因诗歌而得以肯定,他的诗歌是个人自身命运挣扎的反映,“关键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我们个人的自身命运”,什么时候有过与生活的和解与妥协? 但又不能不妥协 ;“人生如斗牛”,乌纳穆诺这样描述过。这样的一个发光体不曾骄傲过,有时候有那样深的沮丧: 

他的旁边是每天空了又填填了又空的蛇皮袋 
是我们的胃,我们的七情六欲。 
……… 
它没有合法的身份 
……… 
只能“最大程度地接近、接近、接近”,并“在此喘息”。他与我们的命运紧紧相连,是我们的深喉! 

                      06年4月29日—30日 


附:《喘息》

1

应该赞叹那厨师
大火从锅底烧到锅内
须臾之间,美味的菜肴令人胃口大开

应该赞美那雨中的树
它顺从,但不屈服
它改变了暴雨的节奏,它要兑现
在黑暗中立下的誓言

斧头说:
它是树,又叫木

2

贩运过石头、黄沙
贩运过牲猪、小马
贩运过新旧家具的东风牌大卡车
开足了马力,像一辆救护车 

抛给你的是灰尘
你一路小跑
你越来越小

回到铃声命令你准时就位的课堂
深奥的运算,乏味的定律
像我得过的病你又得上一遭

3

你爱燕子
在巢穴里,探头探脑的
小燕子
它在黄昏试飞,令黄昏变作早晨

你不爱燕雀,不知鸿鹄之志
你爱上了卑微的萤火虫
爱它小小的腹腔
不智慧,但明确
告诉你它在这里,在那里

这也证明,在雨后
你曾转动晾衣的竹竿
让它吐出满腹苦水

4

有几枚钉子烂在了木板里
这块木板已成朽木

要取出钉子惟一的办法
是将木板付之一炬

但我拒绝火焰粗暴的总结
我倾向于倒叙

你在草地上盘膝而坐
风吹着,我的祖国失去了重心

青春和爱情!
培养了从天而降的伞兵!

我交出了发报机
我学习某地方言,我有最好的老师

5

少男少女们踩着旱冰鞋翩翩而来
好像从沉寂的湖心
突然飞出一群鸟

他们自我赞美
无需任何人代劳
所以剧院是空的

所以,剧院是老年人的剧院
那里门前有鸽子
被四面八方的幼儿喂得太饱
它们步态滑稽
把道路变成了摇篮

6

夜晚,我们熟知的一位老人
蹲在垃圾箱旁边,用他自制的铁钳
掏啊掏

他原来是一个木匠
现在他的视力不足以应付墨线和榫眼
刨花、锯末退回到多年以前

一种老式蚊香,用纸包住锯末
青烟缭绕
从可见到不可见

那种蚊香已经绝迹 
现在,他蹲在那里
像所有的老父亲,他翻检我们丢下的 

右边是他辛苦所得
左边,被他再次抛弃
他的旁边是每天空了又填填了又空的蛇皮袋

是我们的胃,我们的七情六欲
他的旁边还蹲着一只小狗
他正为小狗的命运担心

社区的通告出来了
一纸通告,胜过法律
它没有合法的身份,他想替它找一个
好心人 

7

打破的磁石一分为二
它们依然相认:它们的裂口
是吻合的,但一接近
就相互拒斥
一个小孩伤透了脑筋
为了将它们合二为一
它们可以重合,但只能是
甲在乙的上面,或者乙在甲的上面

他的左手酸了,右手也酸了
他简直不能忍受吸铁石的坏脾气
在打算把它们丢进水里的一瞬间
他看到了一块铁

好,他要看看一块铁能不能让它们
最大程度地接近、接近、接近

8

大船之下,鱼儿毫不费力地转身
危机感,说明有机可乘

两艘船相向而行,鸣笛致意
请永远保持这样的礼仪

慵懒的下游,这才是黄金水道
那小子拼命灌酒,喉结动得太快

“没有写诗的快乐,只有
造句的快乐

没有爱的快乐,只有
造爱的快乐”

他从高原上回来
在平地上反倒常常晕厥

他一千次地重复一个妓女的话:
“我原本可以作一个修女。” 
几个国家的酒
让他的伤疤闪闪发亮

9

千万只蜜蜂一夜之间集体死亡
因为一架小飞机
往一大片芦苇喷洒了药物
在芦苇丛之间,是盛开的紫云英 
它们成片地死亡
在蜂巢里,在飞回蜂巢的途中
它们伸出蜂吻
但没有找到什么东西可以对它最后一击
奇迹是蜂群中还有侥幸活下来的
极少数
我远远听到那细小的嗡嗡声

这个春天再无大事可记
除了千万只蜜蜂之死
除了这个周末,我们用于
价值忽高忽低的爱国主义


10

温和的春天行将结束
雷声滚滚
雷声的队列中——
有小吏、官僚、重臣、天子

雷霆万钧
先前依次登场的
现在被一一踢出天庭 
对瑟瑟发抖的小翅膀
这一切
过于夸张

对失火的森林
这一切
来得太迟,太迟

11

从失火的森林中来不及飞走的幼鸟
青烟——
我们共同梦想的翅膀——

鹦鹉惟有用叫声
和窗外的飞鸟打成一片
显然,它更乐于使用的是鸟的语言而非我们的 

我对我的身体说
不要当灵魂的替罪羊
但其实只能对灵魂说
这样,我有全班人马
我有两个主人

请原谅,我是越来越年长的仆人

12

请允许我在此喘息。
请允许儿子和我有同样的爱好:东扯西拉
今天一早起来,他首先关心起天气
然后说到奥地利

1916年,在阿尔卑斯山
一个士兵对着满山遍野的大雪高喊了一声
“你猜,后来怎么着?”
我说,有回声
“有回声?回声有多大?”
不知道,也许能够传得很远。
“看来你猜不出,要是我不告诉你,你一辈子
也猜不出来。” 
“发生了一场雪崩!”
那,那个士兵可就遭殃了吧?
“岂止那个士兵,几千个士兵被活活埋葬。”

2003、6、27 
2005、4、20-5、5

 (刊于《滇池》2006年4月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装修剩下的木板不要扔,只需几个钉子,放在家里超好看!
《诗歌月刊》头条诗人 | 李寂荡:当雨水重新变作乌云
张执浩:诗说(2)
谭克修:余秀华在和食指争论什么?
验诗官||谭克修诗歌语录⑤:截句论争,精彩纷呈!
替诸神逡巡人间 | 张执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