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山诗史】五律《赴 阙》——文天祥诗作赏析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五律《赴 阙》

赴  阙①

楚月②穿春袖,吴霜③透晓鞯④。

壮心欲填海⑤,苦胆为忧天⑥。

役役惭金注⑦,悠悠叹瓦全⑧。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⑨。
诗作背景
公元1275年,宋恭帝(赵㬎)德祐元年,正月,元军大举进攻南宋。远在江西赣州任提刑官的文天祥,接到朝廷命令,要他起兵勤王。文天祥毁家纾难,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极短时间内,募集五万义兵,准备赶赴京城临安 (今杭州市)。哪里想到,这时的南宋朝廷,虽然面对险恶形势,亡国的厄运就在眼前,却仍顽固坚持苟且偷安、屈膝投降的打算。命令文天祥起兵勤王,只是作为议和、投降的砝码而已。

于是,朝令夕改,几次改变文天祥的任命,最后命令他留屯隆兴府(今南昌市),不得开赴临安,他只得领兵暂住吉州三个月之久。在这几个月内,元军节节进逼,南宋军队在投降派指挥下,不断败退,长江天险已落元军之手。一直到7月,南宋朝廷在更加险恶的形势下,才允许文天祥率领义兵奔赴临安。

文天祥到达临安提出抗元策略,要广泛团结抗 敌力量,朝廷想的却是剥夺他的领兵权,先让他任工部尚书,又让他出知平江府(今苏州市)。当他所率义军的一部协守常州,与元军苦战时,宋军竟坐视不救,致使这支义军全军覆没。当他准备死守平江时,朝廷却又一再严命他去救援独松关。这便使文天祥疲于奔命,首尾难顾,平江既失,独松关也难赶到。

这首《赴阙)的诗,是在1275年末,即宋德祐元年年终,文天祥从平江奔向独松关,独松关失守,又奔向临安的行军路上写下的。这首诗培概括了一年来国家面临的险恶形势,既以曲笔说明了作者内心的苦痛,又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激情,是《指南录》激越、愤慨的序曲之作。


词语注解
①阙:皇帝宫外的门楼。赴阙,是指向皇帝官门所在地趋赶。
②楚月:古楚国一带上空的月亮。
③吴霜:古吴国一带承受的寒霜。楚月吴霜,是作者用自已赴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含蓄、概括而又形象地写明自己勤王的痛苦经历。
④鞯[jiān]:马鞍下的布垫。
⑤壮心欲填海:作者用典故比喻自己保卫国家的雄心壮志,如同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禽乌精卫一样,不停地口衔石子去填大海,意志坚决,毫不动摇。
⑥苦胆为忧天:也是作者用典故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愿意像古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兴复国家。
⑦役役惭金注:役役,指奔波的劳累;金注,指金注碗,一种金子做成的器皿。德祐元年十月,宋恭帝曾下诏表彰文天祥,并赐以二十两金子铸成的注碗。整句诗是说,虽然奔波得十分劳累,但对皇帝的倚重和赏赐,仍然深感惭愧。
⑧悠悠叹瓦全:悠悠,指深长的慨叹。瓦全,则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典故。此前,文天祥多次提出与元军血战的建议,都遭到了当权者的制止。叹瓦全,是作者深感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宋朝决策人物中,苟安、瓦全的思想还占着上风。

⑨一日定千年:是作者深感赴阙救亡,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希望以急行军争取时间,力挽狂澜,以定国家存亡的千年大计。

诗义串释
楚地的月光,照射着春装的衣袖;吴地的寒霜,浸透了乘马的鞍鞯。怀着救国的壮志,带军队奔向临安,像精卫在衔石填海;担心国家覆亡,如越王勾践频尝苦胆。行军虽然劳累,想到国家对自己的倚重,曾经给予金注碗的赏赐,心里不免愧惭;令人感叹的是,到此危急关头,还有人打算着苟且、瓦全。真正的大丈夫,怎样面对这万难的形势?奔向临安、奔向临安!—天虽然短暂,却关系着国家存亡的大计千年。
 

来源:《文山诗史注释全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下五千年]文天祥起兵
【观史明智】文天祥:王朝覆灭,英雄横空
历史故事——大兵压境的临安选择投降
「人物志2」独家,文丞相人生年谱
血战常州6
南宋流亡小朝廷纪事之五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