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中医的“瘀”与“瘤”
      

           活血化瘀的瘀,本来是由淤水积滞的“淤”字转化而来。由于属于病的范畴,便于区分改成疒(ne)部,象征淤浊、不能流行顺畅的水。我们都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

              许慎《说文解字》:“瘀,积血也”,许慎认为,瘀就是血液停滞,不能流通。唐代颜师古《急就章注》说:“瘀,积血之病也”,也认同许慎的看法。清代的段玉裁在《段说》:“血积于中之病也”说明“瘀”是血液停留在人体内的疾病。 《灵枢·水胀篇》:“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恶血也就是瘀滞不流的坏血,因为它没有生机,张景岳把它归为败血。说,色紫黑的是衃。《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黄帝内经·素问》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 ——《黄帝内经·灵枢》

      伤寒论太阳蓄血证原文共4条

1.“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2.“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3.“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4.“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太阳经证失治,邪热随经内传,与血相结,瘀热结于下焦少腹,故见少腹急结,甚则硬满;瘀热内结,上扰心神,故见神志错乱如狂,甚则发狂,以及善忘等症;病在血分,未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故小便自利;瘀血下行随大便而出,则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是因瘀热阻滞,脉气不利所致。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瘤”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取病之“留聚不去”(而形成实体)之意。距今估计3000-4000年。在约3000多年前的《周礼》一文中,古代中国已经形成食、疾、疡、兽四大医学专业,其中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肿疡”多半包括肿瘤。“癌”字的成字时代不详,但其造字规则跟瘤一般无二,取病如喦(yan)之意,喦者,山崖也,岩石也,用以形容恶性肿瘤坚硬如石。

《说文》:瘤,肿也。从疒,留声。

《通俗文》:肉凸曰瘤。

《声类》:瘤,息肉也。

《三苍》:瘤,小肿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35)搜狗网页
伤寒门(下) 小便自利
徐汝奇:背诵下来终生受用的高效入门的中医歌赋之《伤寒赋》
《伤寒指掌》蓄血症
(12)《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九条解密
《伤寒六书》>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口干渴阳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