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斤成风与有朋自远方来

文/

     运斤成风”的寓言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大意是: 庄子给亲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他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泥瓦匠,在干活的时候,有一点像苍绳翅膀一样薄的白泥飞溅到他的鼻尖上。于是他让一个叫石的匠人削掉它。木匠挥动斧子,快得像一阵风,很快地砍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却没有伤着鼻子,郢人站在哪里,脸色毫无改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后,找来匠人对他说:‘你再给我砍一下试试。’匠人石说:‘我的确为人砍掉过鼻子上的白泥。尽管这样,我现在不行了,我的那个搭档去世很久了,所以不能再试了。’自从我的好友惠子死了以后,我也没有搭档了,没有与我争辩的人了。”

          有关惠子这个人,在《庄子·天下》篇是这样评述的:“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庄子》书中主要的辩论参入方就是名家的惠子。庄子和惠子是思想上的辩友的关系。

     搞学术研究的都明白,一个高水平的辩友,是详单珍贵的。可谓惺惺相惜。 因为思想的形成,往往经过彼此间的辩论才会明晰,辩论本身能促进个体思想纵向发展,通过思想交锋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形成的挚友关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孔门三乐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一乐。

             文中在庄子在讲完“运斤成风”的寓言故事之后,随即笔锋一转,“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这样,寓言中郢人和匠石的关系与现实中惠子和庄子的关系形成了一一对应。郢人和匠石是默契无间的杂耍搭档,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所以郢人之死,就是匠石的杂耍对象之死,“运斤”“尽垩”的杂耍节目之死,也是匠石“运斤”绝活之死。

       作为类比,惠子和庄子都是高层次上的思想辩友,在辩论过程中,可自由吐露思想,亦能自由驳难或汲取对方的思想,从而纠正或完善自己的看法,两人彼此推进,缺一不可,所以惠子之死,就是庄子的辩论对象之死,两人均认同的辩论形式之死,也是庄子自己有待升华的思想之死。

        这段“运斤成风”寓言故事,扬雄在《解难》篇中,也作为用典来发挥。里面提到了钟子期与伯牙。“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与众鼓;獿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斲”。是对知己的认识和论述。

   在“运斤成风”的寓言里,还出现了一个宋元君的人物,作为见多识广的国君,他欣赏匠石的技艺,想代替郢人,与技术高超的匠石成为搭档关系,籍此想体验其中的妙趣。匠石告诉宋元君,郢人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宋元君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

      惠子死了,庄子还在,即便有个象宋元君那样的人物也想和庄子在一起形成思想辩友的关系,由于其他人达不到惠子的层次,彼此不在一个层次上,从而无法把思想辩论进行下去。庄子不是不想别人来替代,而是没有什么人能够取代惠子,庄子的思想辩友是可遇不可求。正如“运斤成风”篇末所述“吾无与言之矣”,一句无限凄楚的感叹,勾勒出一个思想者的孤独,同时也是对作为思想同道的惠子的最为真切的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语故事:运斤成风
运斤成风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云烟中学) -
成语“运斤成风”的由来,你知道吗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庄子•运斤成风》:身死道未消。道在,自由的灵魂一直就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