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学数学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掰手指?

掰手指头学习数学,多数是出现在学前的娃身上。我们都知道学前的娃抽象逻辑思维没有发展,他们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代表数量的数字,还是代表逻辑关系的加减符号,在我们眼中熟悉简单,在他们看来,犹如天书。

看不懂、不理解抽象的数学,那娃要学数学怎么办?这时,娃需要一根拐杖来帮他迈向理解抽象数学的道路。这根拐杖,就是具体的事物。手指头,是具体事物中的一种,也是娃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

所以,娃都会有一个掰手指,依赖动作算加减的阶段。假若我们在这个阶段握住娃的手,让他口算加减,那就会得到一个手指头忍不住跳动、一脸痛苦、死活算不出正确答案的可怜娃。

但一直掰手指算加减怎么可能有进步、学会口算呢?不少当爸妈的,都担心这个。是的,假若娃一直只会掰手指算加减,甚至在学了20以内、50以内的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就不妥了。

所以,当娃能顺溜地用十个手指算出加减,就得引导娃学用其它具体物品(感兴趣的乐高、扑克牌、绘本等)和其它方式(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口述应用题等)算加减啦,这才会让他对抽象的数学关系有更多了解,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在这过程,不需要阻止娃用手指头算加减,当他会更多方式算加减,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自然会舍弃掰手指算加减的方式,提前阻止,只会影响他进一步掌握数学。

另外,通过多种的具体物品和方式,娃才可以慢慢从掰手指算数到口算。没有各种计算方式方法的积累,想娃马上学会口算,这不亚于让瘸脚的人,放弃拐杖,像正常人走路那样困难。

02

我在前几篇数学启蒙文章中,就分享到如何先用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来帮大班的娃学习加减。而在上篇数学启蒙文章,分享到该如何帮娃学会和理解什么是口述应用题。这次,我就分享如何用口述应用题学习加减法。

娃按上篇文章学会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经验后,那接下来就是:借助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也就说是让娃知道“加法”、“减法”等专业数学名词,懂得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

一、学习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这个概念,我们熟悉得很。但别看娃早早学习了加减法,我们熟悉的加减概念,他们在四年级下学期才能在数学课本中学习。在这之前,娃只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加减法运算过程。至于原因,是四年级孩子的思维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培养,抽象逻辑能力终于发展起来了。

在学前,我们不需要告诉娃抽象的加减法概念,但我们需要跟娃说明:加法,就是把两个代表数量的数字合在一起,求出一共(总数)是多少,加法得出的数量是变多的。

所以,当娃能熟练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有加减的经验后,我们就要通过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的含义,帮他理解抽象层面上的加减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梳理
2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幼儿班02数学
小学数学全套辅导视频教程 (4)(完)
小学数学动画教学一至六年级上共160讲视频教程其他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的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