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生变,格局演变暗流涌动
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生变,格局演变暗流涌动
                       
2021-08-02 10:27:11新浪汽车原创
                       

  根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近日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韩国LG能源超越宁德时代,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名。在此之前,宁德时代连续多月获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位置。

  而为了保持在电池领域的领先性,今年7月29日,宁德时代正式推出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快充以及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具备优秀性能。宁德时代希望以此提升技术实力。

  而宁德时代的被超越,也不难看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的增高,动力电池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被LG反超,宁德憾失第一

  今年5月,得益于国产Model y 销量猛增,LG能源解决方案动力电池装机量骤增至5.7GWh,较之前翻了3.5倍。成功超越宁德时代,自2020年一季度后,再次坐上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位置。

  而且在市占率上,得益于5月的迅速攀升,LG能源解决方案与宁德时代的差距也进一步缩小。今年1-5月,尽管宁德时代保住了市占率榜首的位置,但仅仅领先LG能源解决方案0.5%。这表明,在动力电池厂商龙头地位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而攀升的背后,是老对手LG能源解决方案在电池领域的迅速扩张。

  去年12月,LG化学宣布旗下电池业务正式独立,并定名“LG能源解决方案”。而这一动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LG化学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地位。

  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LG化学在电池业务上一直保持穷追猛打的状态。

  2020年前三季度,疫情导致全球新能源汽车普遍出现下滑,带动装机量的下降。而LG化学则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下实现了市场总份额翻一倍的成绩。以24.6%的市场占有率站在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第一的位置,超过另外两大巨头宁德时代和松下。

  电池业务的独立,让给了LG的野心进一步得到释放。

  今年7月8日,LG加大对电池生产线的投资,其宣布在2030年前,对电池制造和化工部门投入约15.1亿韩元用于电池业务的投资,以提高其技术能力。

  不仅如此,今年7月22日,动力电池材料供应商天赐材料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高新材料与LG化学签订了5.5万吨电解液产品订单。交货日期为2021年下半年至2023年底。

  而从2018年到2020年,LG化向像天赐材料采购的电解液产品已经从5532.27万元增加到了4.02亿元。从供货渠道来看,LG化学对电池业务的占领,在肉眼可见的扩大,甚至已经成长成宁德时代最大的对手。

  超越松下和三星    LG成宁德最大对手

  2019年5月,工信部正式发布文件,明确表示从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曾经被热议一时的“电池白名单”正式废除。

  在此之前的多年时间里,正是得益于这一政策的保护,让宁德时代等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有了繁荣发展的机会。而当时的韩国动力电池三巨头松下、三星SDI、LG不得不黯然推出中国市场。

  而就是暂别中国市场的几年时间,LG化学远超松下,成为“电池白名单”废除后,宁德时代最大的威胁。

  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松下还占据这全球锂电池出货量42%的规模,LG化学以及三星SDI远不及此。两年之后,LG就迅速实现了反超。

  2019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16.6GWh,其中,宁德时代与松下占总量51.97%。而余下韩国LG化学、三星SDI以及SKInnovation 中,LG化学以12.3GWh的装机量同比暴增64%,增速超越宁德时代和松下。以10.5%的份额上升至世界锂离子动力电池第三位。

  到了2020年1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崛起,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甚至一度有超越中国的趋势。LG化学借助与雷诺、奥迪等欧美汽车厂商的电池绑定,超越松下跃升为全球第二名。成为宁德时代最强劲的对手。

  并且在技术上,国内动力电池厂商虽快速成长,但一部分归功于政策保护,因此,在技术上并没有与外国厂商拉开太大差距。据韩媒介绍,LG化学已经研发除了NCMA四元锂电池,最快将于今年大量交货。无疑这对国内电池厂商造成很大压力。

  而已经成长为万亿市值企业的宁德自然不会轻易让位,因此通过不断加大新兴电池技术的研发予以回击。数据显示,截至到2019年,宁德时代每年都保持着每年营收7%的比例投入到研发中,动力电池之外,其还在储能、48V电芯等领域取得突破,扩大与对手的竞争着力点。

  今年6月,宁德时代投入33亿人民币打造的21C创新实验室正式奠基,根据了解,该实验室中短期专注于金属锂电池、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下一代电池研发。

  同时,在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对宁德时代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100MWh级新型锂电池规模储能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评价中,宁德时代表示,该项目攻克了12000次超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储能专用电池核心技术,掌握了大规模储能电站的统一调控、电池能量管理等系统集成技术。

  二线崛起、车企自有供应链发挥作用

  第一梯队你争我赶。二线动力厂商也在跃跃欲试。前不久,宁德时代因专利问题起诉二线电池商中航锂电。这家企业因而进入外界的视野,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中航锂电正在迅速扩张电池版图。

  仅在2018年,其全年装机量还仅为0.71GWh,到2020年,已经高达3.55GWh,甚至还曾在2019年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广汽最大电池供应商。

  今年5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共13.8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单月产量同比大增317.3%,达8.8GWh,占动力电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63.6%,远超三元电池的5.0GWh,近三年来从产量上首次超越三元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的上升,也让诸多主打该技术路线的电池厂商迎来春天。例如,今年1-5月,主打磷酸铁锂电池的国轩高科装机量达2.1GWh装机量,同比大增320%,位居全球第八。

  而对于整个动力电池领域来讲,车企的加入,让整个动力电池格局又多了些神仙“打架”。

  车企过去曾常被动力电池厂商产能与价格掣肘。因此,自建电池工厂成为主要解决方案。已有的资料中,宝马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车企都在打造自身动力电池工厂,以减轻对供应商的依赖,或者与动力电池厂商完成深入绑定以锁定产能,例如戴姆勒入股赋能科技,大众入股国轩高科。

  甚至,以车企为背景的动力电池公司来和电池供应商“抢”市场。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先后完成了与吉利、东风等车企的合作,装机量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同比279倍的增长,同时长城自研”大禹“电池,尝试在市场中分一杯羹。动力电池市场因此变得更为扑朔迷离。

  小结:看似一家独大的动力电池格局实则背后暗流涌动。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前期粗放式的成长给了第一批动力电池厂商迅速成长的机会。但随着纯电动汽车发展模式走向精细化以及规模化,动力电池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拥有优秀技术能力厂商的涌现,让电池竞争格局变得扑朔迷离,未来,就如新老造车势力同时瓜分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一样,新老电池公司也有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能看到的是,一家独大的格局正在开始瓦解,群雄逐鹿的时代正在到来。

创金合信曹春林:长期看好新能源车赛道 核心龙头优势明显
2021年08月02日 00:57
                                                    
 嘉宾介绍:曹春林,16年证券从业经验,擅长从实业视角看资本市场,1998年7月就职于中国银河证券从事研究工作,2004年3月就职于茂业集团从事资本运作、证券投资工作,2010年4月加盟第一创业证券,历任资产管理部行业研究员、资产管理部投资部副总监。2014年8月加入创金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基金经理

  行情波动加剧,前期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板块,是否仍被看好?细分产业链的投资价值如何看待?下半年行情如何表现?四季度市场将迎来估值切换?对此,创金合信基金经理曹春林做客东财《财富大咖秀》,跟大家分享精彩观点。

  曹春林表示,新能源板块个股成长性非常好,一般到了四季度会有估值切换行情,下半年这个板块的性价比会更高。同时,今年上半年个股普涨的状态也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个股才能持续成长。产业链方面,他表示最看好电池这个环节,其大概分为上游资源,电池材料,电芯三个细分领域,相关龙头企业都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

  以下为文字精华:

  1、创金合信曹春林:看好市场四季度表现

  主持人: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加速复苏,如何看待接下来的行情?

  曹春林:我们观察到全球的经济正在明显复苏,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也非常好。但是这次经济复苏的一个大背景,是美国为首的全球极度宽松的政策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全球的资产价格有很大幅的上涨。

  同时,经济复苏另外一面,通货膨胀最近也在快速提升。通货膨胀最终会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值得密切关注。美国的流动性充裕度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未来经济上还是有可能向回归正常的可能。美国市场的流动性变化会对A股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担忧的一方面。

  但是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多积极的因素的,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更加健康,更加具有活力。一方面我们在这次疫情应对中,政策宽松是比较节制的,为后续政策留有比较大的余地。另外一方面,中国的经济获得了比较明显的相对优势,观察到最近一年多以来,中国的很多产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其比较优势很明显。

  我们对未来整体的市场行情持一个比较中性的看法,但是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依然会相当精彩,未来这些行业景气仍然很高,业绩增速非常快的个股,还是可以获得很不错的回报。

  主持人:新能源近期比较火爆,部分个股也是涨幅较高,您认为接下来还是一个好的上升机会吗?

  曹春林:新能源板块近期走势比较强劲,上涨比较快的原因还是行业景气非常高,基本面非常好。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在120万辆左右,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也在100万辆左右,美国的市场也开始启动,基本上同比增速也超过100%

  所以,实际上今年上半年每一个月的行业数据都是超原来市场预期的。原来我们市场的预期大概在年初的时候,预期中国全年销量大概在200-220万辆,现在市场预期全年在280万辆左右。欧洲原来年初时候的预期是今年大概在200万辆左右,而现在市场预期到了230万辆左右。

  所以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也在相应的上调,目前整个电池包括电池材料都处于供不应求的非常景气的状态,板块的上涨主要还是由于个股的业绩预期的上涨推动的,实际上板块内一些核心龙头企业的估值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很看好下半年这个板块的投资机会,一方面基于上半年产能有一些约束,下半年龙头企业的产能会逐步释放,数据会比上半年更好一些。另外一方面,新能源板块个股成长性非常好的,一般到了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都会有一个估值切换的行情,所以下半年这个板块的性价比会更高。

  2、创金合信曹春林:核心龙头个股将持续成长

  主持人: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它板块的表现?

  曹春林:新能源汽车这个板块未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首先看一下渗透率,今年即使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速会达到80%-90%这么快的增速,但是我们看今年全球的渗透率依然是不到七个点,不到7%,中国的渗透率也就在10%左右,并且我们观察到在智能化加持下的新能源汽车价格量会比过往传统的燃油车的价值量会更大一些。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未来的空间是很大的。

  这个行业这么高的增速能不能持续?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已经迎来新一轮的爆发,这种爆发不是偶然因素,它是由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导向,车型的供给,消费者的接受度很多因素引发的。

  并且在电动车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观察到汽车智能化开始加速落地,汽车的电动化更加适合于智能化,智能化会提升电动车的体验与价值,二者会相互成就。

  所以未来这个行业会保持比较高的增速,保持比较长的时间。高增速以及长周期,我觉得很少有其他行业与之相媲美。当然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政策趋势和整个发展路径是非常清晰的,成长空间也非常大。

  作为高成长核心资产,板块理应享受高估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板块预期差最大,未来这个板块的上涨需要业绩不断的兑现来推动。

  新能源汽车的逻辑是需要降本、降价来刺激下游需求快速释放,行业竞争会很激烈。供不应求、涨价不会是常态,分化才是这个行业的规律。今年上半年个股普涨的状态也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个股才能持续成长,才能给市场带来优异的回报。

  3、创金合信曹春林:看好电池三大细分领域

  主持人:您看好新能源汽车哪些细分领域呢?

  曹春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我们最看好的是电池这个环节。这里有两个逻辑:

  第一个逻辑是电池除了新能源汽车以外还对应着储能这一条主线,储能现在的增速已经开始超过新能源汽车,并且未来的空间不会比新能源汽车小。

  第二个逻辑是电池环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里面竞争格局最好的一个环节。中国的企业在电池以及电池材料领域,在全球占了超过2/3的市场份额,我们在规模、成本、技术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处于领先的位置,所以在新能源这个领域中国的核心资产就是全球的核心资产。

  我们把电池这个环节大概分为上游资源,电池材料,电芯三个细分的领域,上述几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都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每一个细分领域,它可能发展的阶段和短期的景气度还是有差异。

  相对来说,我们对下游整车环节比较谨慎。因为下游的整车环节的竞争格局不是非常的清晰,现在很多新的造车新势力会进入,未来可以预见互联网巨头也会进去,所以整车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比较激烈的竞争和洗牌。

  主持人:前期大幅上涨的光伏,还有新能源汽车是否会继续景气?

  曹春林:光伏这几年发展很快,它的产业逻辑是非常清晰的,这个产业逻辑就是通过中国企业持续的努力,现在光伏的发电成本基本上实现了与石化能源的平价,并且未来这个行业发电的成本还有明确的下降的路径,光伏目前在新能源里面的占比还是非常低的,未来成长空间还是非常大。

  同样,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趋势和发展路径也非常的清晰:

  第一,从政策面看除了中国在持续大力支持以外,欧洲正在讨论实现汽车行业的零排放的时间表要提前,有可能在2035年欧盟会禁售燃油车,美国也会加大扶持新能源力度;

  第二,从供给端来看,除了最近很多新的造车新势力以外,其他传统车企也在大力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比如说像最近的大众、奥迪、奔驰,基本都明确了电动车转型时间表;

  第三,在消费端来看,目前随着更多的、更好的电动车车型的推出,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在发生巨大的转变。

  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在这两个领域,中国的企业在全球都拥有很明显的领先优势,所以这两个领域长期前景非常的清晰,增长速度很快,竞争格局非常好,未来还会是市场的核心资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增装机140GWh!一文读懂2021年动力电池市场!(附84页报告下载)
2022年动力锂电池行业供需现状分析:需求持续高涨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巨变 磷酸铁锂逆袭成功?
新国标引领高质量发展 动力电池市场加速洗牌
动力电池“争霸赛”:宁德时代暂失第一 这家非上市公司后来居上?
LG新能源四元电池即将国产 中国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