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执笔的流变

二二、沙孟海对古代执笔的初探

 

1992年,沙孟海所编著的《中国书法史图录》(上卷)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当该书在新华书店上架之后,我就很兴奋地购了一册,因为其时好的书法资料尚少。回家翻阅,见该图册的后面还附有两篇文章,一为《古代书法执笔初探》,另一篇为《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一一〈兰亭帖〉争论的关键问题》。在这么重要的文献图集后另附文论﹙图22.1﹚,可见作者本人对这两篇文章的重视程度。沙先生在《古代书法执笔初探》中写道:

 

我曾注意观察古代人物故事画中所绘写字执笔方式,如相传顾恺之《女史箴图》,末段绘一女人站立,执笔欲写,笔管便是斜的。此画虽非顾恺之真迹,但文物界多数认为是唐代高手根据顾恺之原作临摹下来的。其次如相传唐阎立本《北齐校书图》、宋李公麟《莲社图》、梁楷《黄庭换鹅图》……尽管都属相传之作,有些肯定是后人摹本,仍不失为研究古代执笔方式的重要宝贵资料。各图执笔,无疑也都是斜的。另外,启功先生提供我一件资料,日本中村不折旧藏新疆吐鲁番发现的唐画残片,一人面对卷子,执笔欲书。王伯敏先生也为我转托文杰先生摹取甘肃榆林窟第廿五库唐代壁画,一人在树下写经。以上各图,也无不是斜执笔管,后来未看到唐以前有笔管垂直如我们今天那样的。这许多例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吧?

 

沙先生在该文中提出了一个当时听来振聋发聩的观点:晋至宋时代的绘画中,出现的执笔图像都是“斜执笔管”的方式。这显然与现代普遍认识的执笔时笔杆要求与桌面垂直是相对立的。笔者认为,沙先生所以写这篇文章,真正的目的在文中并没有言明,但明眼人或能猜想得到,那就是沙先生想用实证实据来说明:古人执笔书写,并非如后人与现代要求的那么竖而直,而是向身体一侧倾斜的。毛笔带倾斜之势书写,这也就意味着不可能“笔笔中锋”,且有可能大量出现侧锋。所以,笔者认为沙先生此文真正的目的是反“中锋用笔”的,是反“中锋用笔”的一言堂的。中锋用笔实在值得严肃认真的进行探讨与研究,但因无关此文主题,暂不展开。

尽管沙先生在文中没有谈到具体的执笔方法,但从文中所列插图可以知道,这些图像中的执笔方法显然都不是现在所提倡的、普遍流行的“五指执笔法”的,而似乎都是三个或二个指头在执笔书写。可惜的是沙先生只提出了古代执笔“斜执笔管”的现象,而未能对古代具体的执笔方法作进一步的推敲。

当然,书法史上以古代绘画中的执笔图像作为古代执笔的考察对象的,并非沙先生首创,古已有之。此如北宋文字学家、书法家、书论家王伯思在《东观余论》中就说过:“今不问真草字,必欲聚指管端,乃妄论也。今观晋、宋及唐人画图执笔者,未曾若此,可破俗之鄙说。”于此可知,王伯思在其生前见到当时执笔“必欲聚指管端”的现象就产生疑虑,于是“观晋、宋及唐人画图执笔者”,也即晋至唐之间人物绘画作品中所出现的执笔图像,发现没有这一种执笔方法,而判定其为“鄙说”。这是古代文献记载以图证史之重要例证。九百年后,沙先生又“以图证史”于现代。“事实胜于雄辩”!尽管沙先生不是关注古代执笔图像的第一人,然在有限的条件下收集有关图像,并撰写专文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不说是对古代执笔研究作出的具有启发性、开拓性的重要贡献。

在此不妨关注一下沙先生的执笔。从沙先生执笔书写的照片可知,其执笔的方法似为三指双钩之法,无名指并未贴粘笔杆。而且沙先生执笔如其文中之所言,即为“斜执笔管”之法式,笔管明显向身体一边倾斜。

 


 图22.1 沙孟海编著《中国书法史图录﹙一﹚》《古代书法执笔初探》一文即附此宏编之后。  

 



图22.2  沙孟海挥毫与执笔

沙孟海先生的执笔方法似为三指双钩法,如无名指抵管则为四指双钩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涛:执笔之变 | 书法学徒记
激扬一代雄风——孟翁题榜(沙孟海)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14执笔
沙孟海:在漫长的书法史的长征路上, 我们都是过路人~
沙孟海夸白蕉:论学王羲之,300年来,没几个人能赶上他
《壶月轩记》:1369年,“上海文青”的温情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