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狗进化的多样性
自然选择是由达尔文提出一种理论,描述了进化过程背后的机制。从本质上来看,其原理如下:任何物种都具有基因多样性。就动物而言,基因多样性体现在身体和行为的差异上。动物可能体型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速度有快有慢,或者攻击性有强有弱。这些特征中有些是中性的——它们既不会让其主人受益也不会使其受到伤害。然而,有些特征则会影响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有些动物需要隐藏,那么颜色怪异并且比同类更容易被发现的动物可能很早死去,不会留下后代。出现这种情况时,造成奇异颜色的基因变异将会丧失。这个特征就是适应性选择。相反,具有有利特征的动物会生存得更好并且繁殖更多,这样就增加了该物种中这些特征的比例。随着这些特征变得越来越普遍,整个物种都会发生变化,因为它们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这就是进化。
人工选择是一个相似的过程,但人们选择可以持续的特征,而不是“适者生存”。人们喜欢的特征可能对动物有利,也可能不利,但这没有关系。因为这些是人们选择喂养的动物。例如,人工选择脑袋越来越大的牛头犬,导致许多斗牛犬的幼崽在出生时必须经过剖腹产。这在自然界当中并不是一个有利的特征,但由于有了兽医的帮助,那么就可以选择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
MorgueFile供图
英国斗牛犬“拿破仑”
所有的多样性来自哪里?在俄罗斯的狐狸养殖场进行的一些研究可能会揭示答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俄罗斯科学家德米特里·贝尔耶夫开始有选择性地在皮毛农场喂养捕获的银狐,想让它们更驯服、更容易控制。他仔细挑选出那些比其他动物更接受人类的狐狸。喂养了几代之后,银狐开始变得驯服。但是,它们出现了奇怪的皮毛颜色以及其他怪异特征,例如下垂的耳朵和卷曲的尾巴。贝尔耶夫的新狐狸吠叫更多,而雌性狐狸的发情期更频繁并且年龄比祖先更小。实际上,贝尔耶夫的狐狸与我们看到的狗的特征刚好相同,但是狼绝对不是这样。为什么选择更驯服的动物也会出现这些不同的身体特征呢?
汉纳·哈里斯供图
这些德国牧羊犬在拔河游戏中表现出爱玩以及类似幼崽的行为。
理论是,通过选择那些对人类更友好、怀疑更少的狼,你也可以影响进化过程的某些方面。你所喂养的是行为更像幼崽的动物。与导致幼年期延长的基因相关的,是影响皮毛颜色的其他基因。另外,当你延长行为演变所需的时间时,你将破坏其他类型的演变。
根据对狐狸的研究标明,更加驯服的狼群受到的自然选择性压力,可能同时导致具有多种奇怪特征的狼群出现。现在你有了一群比狼更小、更友好的动物,并且颜色各异。如科平杰这样的研究人员所说,人类开始收养狼崽,并且倾向于喜爱某些特性,这正是通过人工选择培育不同狗种的关键所在。
汉纳·哈里斯供图
原型狗“麦洛”正在查看堆肥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你仍然可以看到人工选择正在进行。狗生活在社会边缘,吃的是剩饭剩菜。这些流浪狗大小相对一致,但颜色各不相同。它们可能不是从纯种狗衍生而来,因为当地没有把纯种狗当作宠物喂养的历史记录。相反,它们代表着最初的狗的类型,或者称为原型狗。它们从狼进化而来,充分利用了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人们有时会把不寻常的狗作为宠物。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动物繁衍发展,并且继承了这些特征。如果人们始终喜爱某些特征,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将看到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品种。
如果人工选择的最后过程是相同的,那么对这两种狗的进化理论的区分可能就有些吹毛求疵了。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有一些狼因为与人类接触而变成狗。然而,狼群通过自然选择演变成狗,这种新鲜的(甚至是异端的)想法意味着狗不仅仅是被驯养的狼。它们是独特的物种,与郊狼和其他分离出来的犬科动物一样,具有相同的形成过程。也许将狗看成是由人类培育而来的变形的或不标准的狼,我们是从根本上误解并低估了这一独特物种。
狗种的培育
艾伦供图
博德牧羊犬幼崽开始使用眼睛
不知从何时起,与狗生比邻而居的人们产生了一个念头,也许狗不光可以打扫残羹剩饭。入侵者出现时,狗就互相吠叫进行警告。非凡的嗅觉和听觉使得它们发现猎物的本领胜过猎人,而优良的体型和敏捷性使得它们在追逐和捕捉猎物上表现更好。
据科平杰所说,野狼属于掠食动物,其行动遵循七个步骤:
1.定向
2.注视
3.暗中追踪
4.追捕
5.抓住/撕咬
6.杀死/咬住
7.撕开
­
狼首先发现猎物,随即将注意力集中在猎物身上(有时称为“注目”),进而偷偷靠近以便开始追捕。追捕的高潮要么是抓住/撕咬,要么是杀死/咬住。在最后两个阶段之前,上述顺序可能会颠倒。
狼必须完成这些行为才能生存。对于狗而言,这种模式将被打破。那些流浪狗如果主要是食腐动物的话,就不需要执行这些行动。人们抚养狗时,也打破了这种模式,从而加强其中的某些方面并淡化或消除其他特性,这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目的。
人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增强某些特征,一是喂养具有所需的品质的几对狗,二是允许狗自然繁殖,再把不具有那些特征的幼崽从种群中剔除。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们想要的特征基因出现的频率每代都会提高。
放牧犬必须运用“注视”并“暗中追踪”,但从不咬伤羊。猎犬负责“追捕”。寻回犬必须“抓住”猎物但不能撕碎。表现好的狗将被允许进行繁殖,而表现不好的则不能繁殖。经过特别挑选,那些特征经过几代就能固定下来。从某方面来说,这些新的狗可以称为一个“品种”。
Public domain 供图
博德牧羊犬放牧山羊
放牧山羊的博德牧羊犬就像狼一样暗中追踪猎物。它头朝下,身体紧贴地面,眼睛紧盯猎物。然而,博德牧羊犬使用这种行为来驱赶羊群,而不是猎捕它们。最神奇的地方在于,狗在这种行为中比它们的祖先狼表现得更好,它们只是没有整套行为模式。
对于被当作为一个品种的狗而言,一定存在可回溯数代的繁殖记录。这些动物必须是“纯种”——也就是说,它们必须繁殖同源后代。对于由各组织(例如美国犬业俱乐部)认定的每个品种,都存在不同类型的品种标准。该标准是对该品种理想样本的外形以及它的具体行动的完整说明。该标准可能包括方方面面,从皮毛颜色、长度和毛质到神态、姿势以及眼睛形状。并不是该品种的每只纯种狗的外观或者行动都完全符合标准,但是名犬会跟标准尽可能接近。
下面我们将看一下纯种狗和“设计杂交狗”。
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通常只有几只原始狗可产生狗的新品种。这就产生奠基者效应。这意味着,在所有狗当中可能有许多基因差异,只有拥有独特基因改型的少数奠基者将形成新系。例如,如果白色的皮毛是人们想要的特征,那么喂养者可能只选择白色的狗作为基础。尽管也有许多其他颜色的狗,但代表这些颜色的基因不会进入到新品种当中。这就减少了该品种的基因多样性。
瓶颈效应也可减少基因多样性。有时,繁殖种群中会大量缩减;可能是该品种变得不受欢迎,或者疾病夺去了某一地区许多狗的性命。在这种情况下,当喂养数量减至很少时,基因多样性就降低很多。即使该品种再度流行并且种群数量上升,但原来种群的基因多样性也不会再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狗为什么喜欢啃骨头?研究称可追溯到800万年前
"狼"的特性
如果狼和驼鹿进入同一孤岛会咋样?持续65年的研究,结果出乎意料
科学发现:最古老的有袋肉食动物,因缺乏基因多样性走向灭亡
狗起源之“谜”
植物、欲望与多样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