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纽伦堡森林之夜
驱车德国,高速公路两侧经常可见参天的树林。不论平原、丘壑、山冈,树一直陪伴着你。在那里,我见过上百亩无人采摘的樱桃树林,只有喜鹊欢快地在其枝头上蹦跳,尽情地享受自然馈赠给它们的夏天的盛宴;在那里,我见过用李子树做行道树的几里长街,熟透了的深紫色的李子从树上自然坠下,将林荫道抹成一条糖浆之路;在那里,我还看见过近二十米 高的苹果树,自然伸展的枝桠形成一个巨大的树冠,我们在上面偷采果实时感觉自己就是一只货真价实的 猴子。


绿色的德国,令人惊叹,到处都是郁郁的绿色,空气中无时不刻涌动着绿色生命喷吐的芳香。但德国人好象还不满足,除了自然的绿色之外,人造物的着色也尽量地使用绿色。绿,似乎是德 国人永远偏爱的流行色。

  刚到德国时,看四季如春的环境如诗如画,心旌神摇。慨叹上帝为何如此地偏心眼儿,将温润的绿色都留在了中欧的这块土地上。这里四季降水丰沛,大西洋暖流将宝贵 的雨水源源不断地推到中西欧上空,然后泼洒在日尔曼人的家乡。春天和秋天,有一半的日子终日细雨霏霏,间或有些较大的降水,将街道和田野冲刷的得一尘不染,世间万物以纯粹的本色享受阳光。各种花卉在雨露的滋润下也是争奇斗艳,似乎它们获得了生长的魔法。冬天,经常有鹅毛般的大雪可以密匝匝地下上好几天,真正地让世界银妆素裹。只有夏天,雨水才会偏少,出现德国每年最珍贵的阳光季节。这时,整个德国艳阳高照,人们脱去外衣,尽可能地裸露身体,坐卧在草地上享受阳光的爱抚。

  其实真正令人震撼的是大片大片覆盖在德国山野之上的树林。这些树林树冠高大,可达二、三十米高,径干也需双手合抱。树种有各种松树和枞树等 倮子类树木,无冬立夏它们都是郁郁苍苍,挺拔刚健。无处不在的它们,以粗壮雄健的身姿向人们展示着一个国家深厚的历史尊严和岿然不可动摇的力量根基,让外来者对这个国家和民族肃然起敬。这是一个尊重自然并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民族。

  一个无风却寒冷的冬夜,因没有计算好时间而过早地动身前往纽伦堡办事,结果在凌晨已到达,我不得不在寒冷中等待黎明的来临。为了御寒,我不得不运动。而且突发奇想何不借机到附近的森林中去感受一下我一直感到像谜一样的德国森林,于是我向它走去。在暗淡的天光下,寂静的森林和几乎没膝的皑皑白雪给我凭添了从未有过的新鲜的人生体验。徜徉在黑暗的树林中,仿佛在无数沉默的灵魂中游走。忽然,我被一个树桩绊了一下,原来一棵被锯倒的大树横卧在脚下。我端详这棵倒卧的大树,并且闻到了它通体散发出的松脂芳香,它象一个正在酣睡的武士,虽然倒下却生命不屈。我弯下身燃亮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借着微弱的火光细数树桩的年轮。树桩的直径大约有脸盆粗,我从外圈数起,一圈、两圈……,其间几次打火机几乎灼伤我手。终于数完,是一百二十七圈。 也就是说,这棵倒下的大树的年龄是一百二十七岁。一百二十七年,一段漫长的时间,人世间可能已经经历了四、五代人,但作为植物则可能才正风华正茂。我庆幸这棵大树生长在一个人们尊重它的环境,得以使它能够顺利地经过童年、青年并终于成长为壮年的参天大树,完成它成为有用之才的完整一生。因为,在我的祖国、家乡,实在太少见到这样大的树了,更别说是由这样大的树所 形成的森林了。记得曾到过名闻遐迩的神农架和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还在,但已见不到什么大树,最粗的树也不过比碗口略粗而已。倒是北京的老巷深处还有若干风烛残年的老槐树,在岁月的重压下,时时提醒人们时光的苍老。我想,可能是为了遮荫的需要,人们才宽容了大树的存在。否则,可能它们早在花样年华时就进了粥锅下的炉灶或被人 锯成短棍钉在房顶成了房椽子。我的同胞们似乎对缺少绿色的家园一贯熟视无睹,在无尽的黄沙风暴中和焦渴的田地中仍肆无忌惮地任意摧残还在襁褓中微弱的绿色生命。我们好像从不知道绿色生命和我们自己唇齿相依的因果关系,任凭家园中的绿色在视野中一 点一点的消逝。我们的城市,鲜见树龄在五十年以上的树木,即使是为了装点门面新栽的一些行道树最多 也不过碗口粗,好象我们的城市都是不过一二十年的年轻城市。历史在星点、疏落的绿色中虚无了。人们忘记了,绿色也是一个民族的身份和尊严。

  在那个寒冷的纽伦堡之夜后不久,我和一个德国朋友一起喝咖啡。交谈中我突然想起这件事。我说我由衷地钦佩你们德国人,居然在一百多年前就有那 么强的森林保护意识,难怪你们会有这么多的原始森林。我的德国朋友很诧异,他说那不是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早被我们的前辈砍光了,你所看到的是我们后来种的人工林。他的回答简直让我目瞪口呆,我说那怎么可能?难道你们德国人在一百多年前就知道种树?你们也太伟大了。他说就是这样的,种树是我们德国人的传统,这个传统甚至在纳粹时期都在坚持。德国人维护环境并不是现在的事,我们现在甚至认为现代德国正在破坏自己的环境。……我一时无语。

  德国在二战以后,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了。我曾在法兰克福和科隆参观过他们的城市博物馆,看过纳粹战败时这两个城市的空中俯瞰照片。当时盟国飞机除了对城市中心的教堂“机”下留情外,其它均被它炸成一片焦土。照片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因为那孤零零的教堂在画面上刺目地孤立完整。除了虚无的上帝和依旧的山河,战后的德国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了。但最后的德国还剩下在战火中幸存的一些老弱病残,他们在经过战后短暂的十几年后让德国很快就又重新崛起,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又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一个民族不死、再生的资源和动力是什么?我曾经一直在寻找德国战后复兴的答案,那么现在有了,那个寒冷的纽伦堡森林之夜给了我全部的解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原始森林的段落
花和树
28.窗外有两棵大树20221122
水木:身后
【转载】杂乱的树桩如何上手造型?(树虫儿的回答,107赞)
雾林,终于把你给逮着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