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根的生长与根际环境
    根有三个主要功能:①吸收养分和和水分;②锚定植物;③合成激素并向植物地上
部输送。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的根与地上部分充分协调,组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但
是,早期人们对根系的研究不重视,这是因为在18世纪8,人们认为良好的物理条件可以
通过精耕细作而得到,从而很少注意田间作物根系生长情况。19世纪中叶肥料工业兴起
。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施肥技术主宰着农业生产。同时,植物生理学家更偏重于研究
植物地上部的光合作用,虽然也有不少人研究了养分吸收过程,但采用的材料大多是离
体根切段、贮藏组织切片或藻类细胞,所得出结果往往不能反映生长与土壤中的根系对
养分和水分吸收的真实情况。

    19世纪中叶确立化学肥料的作用后,当时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一倍。以后一百多年
产量徘徊在每公顷2.5吨左右。到了1968年由于矮秆良种的育成等栽培管理技术的改进,
使谷物产量猛增到5吨/公顷以上。当前80年代谷物产量又徘徊不前,目前农作物的产量
与可能达到潜在产量还有很大差距,表明了增产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很多证据表明,要
是当前作物产量有所突破,克服限制根系生长的不良因素,促进作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
的吸收是关键,特别是对地图中水分和养分的利用(Cooke,1982)。

    于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根际微区环境。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根际微区
是植物与土壤发生能量流和物质流最重要的界面,从植物营养学的角度看,根际中发生
的不同于土体的各种生物、化学或物理化学过程,对养分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了
解根际中发生的这些过程,是理解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关键(Barber,1984)。借助于
一些先进技术,近年来对根际微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章将论述与养分和水分吸收有关的根的生长和特性,以及根际微区的各种过程,
包括根/土界面的养分动态。

●3.1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根系的形态与分布
    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纲。两类植物的根系形态不同,单子叶
植物形成须根系,双子叶植物形成直根系。(图3-1略)。
    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后,长出3至6条种子根,随着地上部生长,又有许多根由基部
茎节长出,称不定根(或冠根)。长大后的单子叶植物,不定根时期须根系的主要组成
部分。例如在适宜的条件下,以株燕麦可长出180条以上的不定根,其数量往往和植株的
分蘖有关。不定根同常有几级分支根(侧根),但有些植物例外,如洋葱没有侧根。
    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后长出一条主根,再由主根上长出多级侧根。由于维管形成层
的活动,主根不断变粗,许多植物的主根可占根系重量的一半,而主根的表面积仅占根
系表面积很小的一部分,对这些植物,一根/冠比的大小来衡量养分吸收能力,意义不
大。
    根系生长速率受许多因素影响。但是一般而言,小籽粒的禾本科植物根轴的生长速
率为2.0cm/天,一级侧根为0.5cm/天,二级侧根为0.1cm/天。有些植物如玉米根轴生
长速率要快得多,可达6cm/天以上。(Scott Russell,1977).
    描述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状况的参数同常有两个,一是单位土壤面积下根的总长度(
LV,cm/cm3),另一是单位土壤体积中根的总长度(LV,cm/cm3).表3-1

表3-1几种大田生长的植物的根系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种类      株龄(天)    Lvcm/cm3    LAcm/cm2
                                (0~15cm土层)
———————————————————————————
玉米            79            4.1            145
大豆        85~92            2.0            80
小麦          94              3.3            113
燕麦          94              3.4            113
大麦          94              4.2            126
羊茅草        400+          50            9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期Dntmer(1937)的研究得出,16周株龄的冬黑麦,单株根系共有13*10的六次方条
根轴的侧根,总长度达500公里,表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但是一般而言,植物根系仅占
土壤体积很小一部分,即使是在根系最密集的表层土壤。根系占土壤体积比例不超过5%
,一般为1~3%。这意味着根系通过截获得到养分所占比例很小,养分主要通过质流和
扩散到达根表面。根系越发达,对土壤养分供应的强度要求越小。需要土壤溶液中磷扽
哦能够度分别为0.4、0.1和0.06ppm。

  山龙眼科植物(Proteaceae)以及某些豆科植物(如白羽扇豆)可以形成一种特殊形
态的根系———Proteoid root,称之为排根。排根是根际非侵染性微生物引起的,沿着
主根或支根上长出密集的细小侧根,簇拥成排,并附有大量根毛,其表面积为同等重量
非排根的5倍以上。(拉模拟图,1982)。排根形成与贫瘠土壤上,主要集中于0~10厘
米表土层,对养分吸收(特别是林)起着重要作用。

二、根的结构与功能

  沿植物根的冲切面观察(图3-3略),根尖从顶端起,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
长区和根毛区(成熟区)。

  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其生活周期很短,随着根系伸长,原有的根冠细胞不断脱落,
同时心的根冠细胞不断产生、根冠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顶端生长点,此外,根冠细胞
分泌大量粘胶物质,有利于润滑根土接触面。根冠细胞还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分生
区全长约1~2mm,大部分被根冠包围着,细胞核很大,细胞质浓度,液泡很小,分生区
细胞不断分裂,逐渐形成各种根的初生组织,在分生区中心靠经根冠处有几百个细胞组
成的“不活动区”,基本上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基础代谢活动也很弱。不活动区的
作用尚不甚清楚。分生区的后面是伸长区,约几毫米长,期间细胞迅速伸长,成为根尖
在土壤中穿插的推动力,液包化。在伸长区,细胞已逐渐分化为一些形态不同的组织。
根毛区位于伸长区之上,全长可从几毫米到几厘米,时吸收养分和水分最活跃的区域,
该去表皮细胞形成大量根毛,其内部细胞已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故亦称成熟区。

  如果在根的成熟区作横切面观察,可支根由外向内划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个明显
的部分(图3-4略)。

  表皮是最外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当表皮细胞的伸长阻碍时,便向外形成管状突出的
根毛,其长度通常为0.1~1.5cm,直径0.005~0.025mm。根毛的数量受环境条件影响很
大,一般每平方毫米根表上可有50~500条根毛,表3-2列举了几种植物的根毛特征,由
表中可见不同植物上的根毛特征差异很大,对莴苣、番茄和蓟,根毛使根的表面积增加
阿一倍以上某些失误甚至可达10倍以上(Dittmer,1937).反之,洋葱和胡萝卜的根毛极
不发达。根毛在养分吸收,特别是土壤移动性小的养分如磷和钾,有着很大的作用,这
点将在以后一章中加以论述。此外,根毛还具有锚定植物的作用。

表3-2几种植物的根毛特征
    (Barber,19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  根半径    每厘米    根毛      根毛    根毛表
        (mm)    根长      长度      半径    面积
                          (mm)      (mm)    根表面积
——————————————————————————
小麦  0.108    560      0.29      0.0057    0.7
莴苣  0.124    1270      0.30      0.0048    1.6
蓟    0.056    890      0.60      0.0039    3.8
番茄  0.107    1650      0.43      0.0043    2.5
洋葱  0.225    1180      0.04      0.0110    0.2
葫芦卜 0.107    1810      0.04      0.0040    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皮以内是皮层细胞,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容许气
体通过,水生植物根的皮层细胞间隙很大,如水稻根的同期间隙占根组织体积的5~30%
,而大麦则小于1%。皮层的最内一层细胞称为内皮层,排列较紧密,环绕中柱组织,内
皮层细胞最明显的特征是其细胞壁上有一木栓址增厚带,称为凯氏带(Casparian stri
p),环绕细胞得径壁和横壁的内方。凯氏带含有较多木质素和木栓质,成为溶质和水分
通过自由空间进入中柱的屏障,从而隔断了皮层与中柱的质外体联系。但是在电子显微
镜下,可以看到内皮层细胞与中柱屑细胞有许多胞间连丝,说明共质体途径是畅通的。
对于主要通过质外体途径吸收养分如钙,由于凯氏带的阻断,钙在内皮层以外积累,因
此该的吸收主要限于根的尖端部分,期间内皮层细胞比木栓的增厚尚不明显,而象K+、
H2PO-和NH+等通过共质体途径吸收的养分,则整条根系均可以吸收。还有一些植物如玉
米和洋葱,不仅在内皮层细胞壁出现凯氏带,而且在上皮层(及最靠近表皮的那一层皮
层细胞)也存在凯氏带,玉米的上皮层凯氏带开始出现在离根尖40~50mm处,俩种植物
的内皮层凯氏带均开始出现在比上皮层凯氏带近根尖约20mm处。

  中柱位于根横切面最内部,主要包括有一层或几层薄壁细胞组成的中柱鞘以及木质部
和柔韧皮部两种疏导组织,中柱鞘细胞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在根毛区中柱鞘一定部位
,及个细胞可恢复分裂,形成侧根原基,逐渐分化和增生,最后突破内皮层和皮层形成
侧根,韧皮部是植物地上部同化产物输送的通道,木质部则是溶质和水由根系运往地上
部的通道。
    必须指出,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根的解剖特征和生长特点不尽相同,上面描述的主
要是与养分和水分吸收运输有关的根的结构特征,更详细的描述可见有关植物解剖学的
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根 root -教学基础资源库
【课程】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_植物学16_2.5.2根的解剖结构
根尖
【植物学】根的解剖结构
植物根系分泌物
科研 |NAT NANOTECHNOL:不同电荷的纳米塑料在拟南芥中表现出明显的积累(国人佳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