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点穴疗法 常见病症防治之 腹痛

腹痛,是指腹部诸脏器病变均可引起的一种症状。这里介绍胃脘、肝胆区、肾区及下腹部常见八种痛症的治法。

治肚腹一类的病症,通常用足三里穴位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如能明确病位,配合对症选穴,则效果更好。

(一)胃脘痛

多由胃及十二指肠病变引起,常以胃脘隐痛、胀痛、或绞痛、灼痛感为主要病症。

治法一  医者用两拇指同时按压两侧足三里穴50~100下,再如法按压胃俞穴、脾俞穴,各100~200下。每日12次。

穴位

足三里穴:小腿外侧上方,当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约距胫骨前嵴旁一横指宽处(图34)。

胃俞穴: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指处(图62)。

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处(图62)。

治法二  医者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一侧足三里穴和合谷穴或梁丘穴,同时出力按压100200下。必要时,再交替施行,反复12遍。每日1次。

穴位

足三里穴:小腿外侧上方,当

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约距胫骨前嵴旁一横指宽处(图34)。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拇食指分开时,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简易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虎口边缘上,当拇指尖尽处是穴(图28)。

梁丘穴:在犬腿外侧下方,当膝髌之上外缘直上三横指凹陷处(图63)。

(二)胆区痛

多由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等引起。发病较急。以右上腹及右季肋部疼痛,并可向右肩胛放散。手触诊右上腹有明显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深吸气时可有明显触痛。

治法一,医者用双手拇指同时点压两侧太冲穴3060下。然后配合中指扣掐两侧阳陵穴100200下,必要时可反复12次。

穴位

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

间趾掌关节后凹陷处(图44)。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上方,屈膝,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图64.

治法二  医者先用两拇指或中指同时点压至阳穴、灵台穴100200下,然后顺序按压胆俞穴、肝俞穴、天宗穴各3060下。每日12次。

穴位

至阳穴: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俯卧时,相当脊正中线与肩胛下角连线相交处(图62)。

灵台穴:在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四陷处,即“至阳穴”上一椎体(图62)。

胆俞穴: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图62)。

肝俞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图62)。

天宗穴:在背部,当肩胛冈下窝中央,约与第五胸椎棘突下缘相平处(图55)。

治法三  用两拇指按顺序同时重按隔俞穴、胆俞穴、肝俞穴,各50100下,最后拇、中指扣掐右侧胆囊穴100~-200下。可反复进行。

穴位

隔俞穴: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图62)。

胆俞穴: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图62)。

肝俞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图62)。

胆囊穴:在小腿外侧上方,当腓骨小头前下缘,“阳陵泉”穴以下按压疼痛较敏感处(图64)。

治法四  医者用拇指扣掐右侧足窍阴穴60~100下。本法用于胆囊术后疼痛、绞痛症,有确切效果。

穴位

足窍阴穴:在足第四趾外侧。爪甲角后一分许处(图65)。

治法五  本法适用于胆道蛔虫症早期,症以突然发作,上腹部阵发性钻顶样剧痛,每次历时12分钟,隔1020分钟又复发作。发时每致弯腰曲背、手按心窝、翻滚号叫,缓解时如正常人,或伴有腹痛即随有呕吐食物、蜘虫者,可用以下方法治疗。

一是以拇指按揉腹部最痛点1015分钟,压力由轻渐重。疼痛缓解,即给约五汤匙酸醋一次服下,然后再按年龄计量给服驱虫药。

二是指有条件者,先给患者注射适量阿托品制剂,然后让患者仰卧屈膝,医者站在右侧旁,用右拇指指腹(最好先涂润滑剂)深按其胆囊区,再沿肋缘下循按至剑突偏右侧的压痛点,继而沿前正中线右侧向下推按至中脘穴旁。如法反复7~8次。如剧痛顿觉明显减轻或消失,表明有效,即给约五汤匙酸醋一次服下,最后按年龄计量给服驱蛔药。一次施术无效,隔10分钟后再作1次。

穴位

腹部按压部位及顺序如图66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心窝部与脐眼连线的中点处(图66)。

(三)肝区痛

是指肝脏各种病变引起的右上腹及胁部疼痛的症候。

治法一  用拇指、中指扣掐右侧内关穴、外关穴100200下,必要时两侧同时扣掐。

穴位

内关穴:在前臂内侧下方,腕掌横纹正中直上三横指的两筋间稍

凹陷处(图31)。

外关穴:与内关相对即前臂外侧下方手臂腕横纹正中直上三横指之二骨间(图32)。

治法二  参照“胆区痛”治法一、二。

(四)尿路结石性腹痛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性割样剧烈绞痛,阵发性发作,短的儿分钟,长的持续几个小时痛自腰连腹,并向下阴部、大腿内侧放射。发作时每致缩身打滚,叫痛不已,大汗淋漓。肾区可有叩击痛,肋脊角明显 压痛。

治法  医者用两手拇指重按双侧肾俞穴及其四旁的压痛敏感点,按时指端稍向脊柱方向推100200下,然后如法按压双侧三阴交穴50~100下,可反复进行1~2次。

穴位

肾俞穴:在腰背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图67)。

三阴交穴:小腿内侧下方,在内踝尖直上四横指当胫骨后缘处(图

68)。

(五)阑尾痛

由急、慢性尾炎引起。起病时,常在上腹正中或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数小时后腹痛下移,局限于右下腹。直腰、伸腿疼痛更厉害训在右下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称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阑尾穴压痛也很敏感。

  医者用拇指重接右侧尾穴100200下,无效应时,加压右尾穴100200下,或两侧同时重按。反复点按1~2次。缓解后仍坚持治疗,每日或隔日点按1次。

穴位

尾穴:小腿外侧,外膝眼直下一横掌上下,压按酸痛反应较强烈处(图34)。


(六)急性膀胱炎痛

指少腹胀痛伴尿频、尿急、尿痛,膀胱部明显压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痛症。

治法,医者用两拇指按压双侧膀胱俞穴3060下,然后如法按压双侧三阴交穴100下。

穴位

膀胱俞穴:在骶部,第二骶后孔水平线上,脊正中线旁开二横指处(图69)。

三阴交穴:小腿内侧下方,在内踝尖直上四横指当胫骨后缘处(图68)。


(七)小儿腹痛

是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突然阵阵哭闹,手脚乱舞,额冷冒汗,唇色变白,肚腹一挺一扭,哭时腹较竖,静时软如常,不吃不喝不屙。

治法一  医者用两拇指点按双侧足三里穴30~60下,然后点按双侧内关穴3060下。

穴位

足三里穴:小腿外侧上方,当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约距胫骨前嵴旁一横指宽处(图34)。

内关穴:在前臂内侧下方,腕掌横纹正中直上三横指的两筋间稍凹陷处(图31)。

治法二  医者一手拇指指腹按揉中脘穴,另一拇指重按右侧足三里穴,各3060下。必要时,加压左侧合谷穴3060下。

穴位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心窝部与脐眼连线的中点处(图66)。

足三里穴:小腿外侧上方,当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约距胫骨前嵴旁一横指宽处(图34)。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拇食指分开时,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简易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虎口边缘上,当拇指尖尽处是穴(图28)。

治法三  医者一手拇指按压一侧手穴——腹点1530下,或扣掐承浆穴3060下,同时以另一手掌抚按腹部510分钟。









穴位

腹点:手穴,在手大鱼际肌腹中央(图70)。

承浆穴:面部,下唇之下,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图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按压穴位能止吐
每天按摩这些穴位少病又养生
开十二门法----开骨门.开神昏.开汗门.开风门
正确快速取穴方法(图文并茂)
人体自带三个止咳穴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独特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