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前,美国真有“黄金时代”吗?
userphoto

2016.03.03

关注
[摘要]1938年,美国老年保障协会的一位作家悲观地预言:“工业化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安全,奔向绝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乡下搬往城市,老年人在工厂中谋得一份差事变得难比登天。
1917年,纽约百老汇大道一景。
人们经常抱怨今不如昔。在当下的美国,“怀旧情结”颇为普遍。不过,认真考察百年前美国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所谓的“黄金时代”并不十分美丽。
美国总统大选初选渐入佳境。由于本届大选被形容为“民众不满情绪的总爆发”,不少分析人士预测,越是与现状对着干的候选人越可能获得提名,最终入主白宫。
与不满交织在一起的是奇妙的怀旧情结。回顾近几次大选不难发现,一股“复古风”在美国政坛越刮越猛,不少竞选人有意打出“怀旧牌”——包括对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光景的怀念,包括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婴儿潮”岁月的追思,甚至包括对百年前“黄金时代”的美好向往。简而言之,类似的论调不断暗示人们,要为恢复旧日盛景努力。
然而,记忆往往是被刻意美化的。美国劳工统计局在最新一期的《月度劳工评论》杂志中,请经济学家卡罗尔·列昂(Carol Boyd Leon)撰文,描绘出一幅足以让怀旧者尴尬的昔日图景。将时钟拨回1916年,当时的科学技术乏善可陈,财政危机近在咫尺,战火在欧洲越烧越旺;美国公众面对的是无比单调的社会环境,人们生活、工作的质量根本无法与当下相比。
衣食匮乏,价格不菲
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与现今超市、商场中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的各色食材相比,一个世纪前,美国人的饮食只能用单调乏味来形容,人们将大量支出花在猪油及谷物上。正如列昂在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20世纪初的食物种类少得可怜,且价格不菲,普通美国人不得不将收入的1/3花在“吃”上,比例是当下的两倍。
20世纪初是谷物大行其道的年代。事实上,从1906年左右开始,玉米片、爆米花、膨化小麦、麦片等如今常见的食物,就陆续出现在货摊上。农场里的情况更好一些,农夫们多少有机会享用新鲜的鸡蛋、煎饼。至于上班族,如果坚持带饭,将面临后勤难题——彼时,还没有保鲜袋这样的东西让三明治保鲜。烹饪书籍提供的替代方案是“保湿”,方法如下:“将三明治包在一条毛巾中,再把一条浸过热水后拧干的毛巾覆在上面。”
百年前,普通美国人平均每年食用11.5磅(约5.2公斤)猪油、14磅(约6.35公斤)鸡肉。如今看来,这个指标实在太寒酸了些。每个美国人现在每年消灭平均57磅(约25.9公斤)鸡肉,猪油则只有区区1.5磅(约0.68公斤)。然而,美国人“吃货”本色依然,脂肪少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更糟的零食:过去100年,糖类的摄入量从每人每年88磅(约39.9公斤)猛涨至130磅(约59公斤)。
相比之下,作为耐用品的衣物情况稍好。托全球化的福,成衣价格在过去几年大幅降低。即便如此,在美国成为纺织大国前,其公民在穿衣打扮方面的花费还是极为可观的。2016年,衣服仅占消费者预算的3%,1916年则占据个人收入的13%。那时,人们的穿着打扮相当单调,可谓千人一面:绅士们都是全身西服,女士们则裹在长短不一的裙裾中。
普通人居家通常靠“挤”
历史上的美国地广人稀。当时钟定格于百年前,全美人口数量仅为现在的1/3,加之人口分散,一半家庭居住在农村或人口在2500人以下的城镇中。
如果只待在家里,人口分布的相对稀疏却不易被察觉。彼时,普通美国人的屋檐下往往住着超过4口人。有趣的是,该数字每10年就会出现下降。目前,美国家庭平均有2.5口人。
1910年,芝加哥一间狭小拥挤的公寓。
在那个时代,独居是件奢侈的事,首先在经济上不具可行性——没有几个平民百姓负担得起独居生活的开支。婚前(在当时的美国,女性平均婚龄21岁),子女会与父母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几个孩子挤一张床的情况并不鲜见。这倒也带来一点附加的好处:很少有夫妇离婚,寡妇往往会与成年子女住在一起。
100年前,名下有房产的美国人同样屈指可数。翻阅统计资料可知,1920年,租户的数量约为房主数量的4倍。而今,美国的房屋自有率已超过六成。1915年,一栋房子的价格约为3200美元(相当于2015年的75600美元)。而今,一栋中档房屋的价格在18万美元左右。现在,房租、按揭、物业费、购买家居用品及设备折旧等支出约占个人消费的40%;1916年,该比例不到个人总消费支出的1/4。
那时的家居环境用简陋形容,一点儿不过分。彼时,工薪阶层家庭没有几个通自来水,更别说现在司空见惯的热水了。用电的住户不是很多,只有不到1/3的家庭有电灯。工薪族通常只给家里添置几把椅子,不知沙发为何物。就算屋子里有独立的盥洗室,后者也很可能被挤到壁橱或储物区内。时隔多年,厕所、水池、浴缸集合在一个房间内的格局才逐渐普及。
1916年,市面上流行着各色稀罕的“高科技产品”。彼时,一些美国家庭已引入了电话,个别人有冰箱,但收音机少得可怜。
男人冒险工作,女性薪酬微薄
美国早期汽车工厂内景。
接下来,让我们基于性别视角,考察一下当年美国人的就业情况。按《月度劳工评论》的说法,至少就男性而言,当年的工作机会确实多些,但工作危险,报酬极低。19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85%的14岁以上男性属于劳动力,而今只有69%的16岁以上男性被归为劳动力。彼时,制造业工人平均每周劳作55小时,超出当下均值10%。在工作中遭遇意外导致的死亡率是每10万人中有61人死亡;工作场所的危险度更高,为现今的30倍。
相比之下,百年前的美国女性要想外出讨生活,更不简单。当然,她们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中小学就是不少女性的去处。不过,早期美国女性纷纷步入教育行业的最主要原因令人沮丧——教育机构偏爱女教师,并非仅仅因为她们更有爱心,而是因为她们对男校长唯命是从,愿意接受更微薄的薪水。与之相关的是,带薪假或病假当时非常少见。大部分美国人无法抽出哪怕一周时间度假,劳工节是7月4日到圣诞之间唯一的全国性假日。
育儿这件事,回到百年前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0世纪初,美国妇女平均有3个子女——农业经济下,多一个孩子意味着在农场能多个人搭把手。另一重原因是婴儿死亡率。当时,约有十分之一的婴儿于出生一年后死去;而今,美国每168个婴儿中才有一人夭折。彼时,孕妇在家中生产非常普遍,像匹兹堡这样的大城市,87%的生产不是在医院进行的。
老年人的境遇尤为不堪。鉴于社会保障压根儿不存在,一旦经济形势不佳,老人们首先成为贫困的牺牲品。1938年,美国老年保障协会的一位作家悲观地预言:“工业化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安全,奔向绝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乡下搬往城市,老年人在工厂中谋得一份差事变得难比登天。1920年之前的40年中,仍在工作的65岁以上男性比率骤跌了39%。
从多元化通勤到汽车称王
当然,回顾20世纪早期美国人的衣食住行,也不能说全无亮点。就“行”这个环节来说,和如今一概靠汽车代步相比,当时的美国上班族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1916年,一半美国人居住在农场。这意味着,乡下人上班通常是“抬脚就到”。很多生活在城里的人,住所也离工厂不远,步行通勤即可。还有不少人骑马——别小瞧这种交通工具,每小时10~15英里(约16~24公里)的速度,能很快将乘客送至目的地。1916年前后,全美国的骡马数量达到一个世纪中的最高点。为方便骑马出行者,各地政府大楼的广场上普遍设有水槽,方便饮马。小镇街边通常也设有专供上马及拴马的石块。
另一种广受追捧的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当时,中央干道上的铁轨十分显眼。
说起私家车,1916年,整个美国只有区区200万辆轿车。而今,历经几十年消费鼓励政策的实行及公共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全美约有超过2.55亿辆登记在册的车辆,汽车总量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增加了超过100倍。
最后,让我们严肃地谈谈“钱”这个问题。与当下类似,百年前大众追捧的休闲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财富多寡。对工薪族而言,周末包括周六下午及周日,或者只有周日,至少对男人来说是如此。周末,女人一般得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孩子,还要为一顿大餐忙碌不休。与之相称,最流行的娱乐用物件是自动钢琴和留声机,中产阶级喜欢跟着它们播放的音乐起舞。最受欢迎的戏剧形式则是歌舞杂耍,其次才是无声电影——直到20世纪20年代,有声电影才问世。至于家住郊外的人们,做园艺俨然成了他们最习惯的消遣。
时隔一个世纪,普罗大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几何级数的提升。然而怀古之情人皆有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情形仍将伴随着对现状的不满而存在。或许正像卡罗尔·列昂总结的那样,借古讽今者常有,但对于那些以“怀旧”之名聚拢人气的政客,我们不妨一笑置之。(文/郭炘)
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牌世界级城市为何难挽衰落颓势
珍贵的20张老照片:看看哪一张是你看过的?
『大上海』怀旧——珍贵的民国时期老上海照片!
你不知道的关于铅笔的20个小秘密
关于铅笔,你不知道的20件事
图。1945年被解救的纳粹德国农场苦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